红灯笼
红灯笼-100种中国符号-5[1]
红灯笼,中国传统节日用品。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方便携带照明工具。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2]
目录
点亮中国最美夜色
红色是最被国人喜爱的颜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象征著幸福、光明、活力、圆满、祥和与富贵。[3]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
法国首都巴黎,近几年多次举办中国文化活动,巴黎市政厅大门口,香榭里舍大街,塞纳河两岸,甚至高高的埃菲尔铁塔,都被红色的灯光装饰一新,挂上了数不清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
中国红灯笼在异国他乡绽放出了灿烂的光彩。
考古
灯笼的历史源远流长,著名考古学家魏存成介绍,甲骨文中的“东”字可能就是对原始灯笼形象的描绘。[4]
《南史》记载有“壁上挂葛灯笼”句。葛,就是用麻织成的白色粗布,用它制成的灯笼,可能就是纱灯的原始雏形。其用途是用于标明官衔、字号、身份的门灯(风灯)。[5][6]
而红灯笼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兴盛起来的,经多年发展形成了今天节日喜庆用灯。
过年挂灯笼是民间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春节灯笼又统称为灯彩。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春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元宵节打灯笼由来
传说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大红灯笼高高挂》
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如天安门城楼上的八个大红灯笼,每个高2.23米,周长8.05米,重约80公斤。鸡年农历春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曾悬挂近百只大红灯笼,与明珠塔相映成景。
国庆节,贵阳市一住宅小区的居民,用30万个红灯笼组成长廊,将小区内外装扮得喜气洋洋,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著。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它像征著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著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著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
在海外华人聚居的地区,比如唐人街,一年四季悬挂著大红灯笼。这种传统,渗透著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文化色彩。红灯笼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符号。
至今仍还广为流行
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灯笼与中国人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外籍人士也有很多的灯笼迷,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