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約翰·鮑比

約翰·鮑比
原圖鏈接

約翰·鮑比(John Bowlby,1907年1月26日—1990年9月2日),依附理論(又稱依戀理論)之父,二等勳爵,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家,英國發展心理學家,從事精神疾病研究及精神分析的工作,他在1950年代所提出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因對兒童發展的興趣和就依戀理論作出的開創性工作而聞名於世。[1]

目录

生平

約翰·鮑比的童年在心靈受創中度過,父亲的经常缺席、心爱的保姆離開、七歲起在寄宿学校的凄苦(他控诉道:「即使是一条狗,我也不会在他7岁的时候把他送往寄宿学校。」),這些創傷對鮑爾比的人格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但並沒有將他毀滅(他回憶童年時,抱怨自己「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所幸没有被彻底毁灭」。),反而得益於這種特殊而痛苦的經歷,以及他的敏感性格與天賦,讓他在主流心理學之外開闢另一片廣闊的天地,成為世界心理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一代大師。[2]

鮑比最著名和持久的研究,是為初生嬰兒與他的照料者的依附模式尋求理論。他從觀察中發現和歸納出一個科學理論(即依附理論)。在他眼中,依附行為是在進化求存的過程中,嬰兒為避免被獵食者傷害的舉動,並反映到依附的行為上。[3]


鮑比在倫敦大學時,同事瑪麗·愛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與他一起研究與母親分離對嬰兒個性的影響,之後以他的依附理論作出後續的研究和測試,對烏干達的母親嬰兒進行了「斷奶」實驗,1965年,瑪麗·愛因斯沃斯發明「陌生情境測驗」,以觀察孩子與其照顧者之間的早期情感依戀。[4][5]

著作[1]

約翰·鮑比著作有:

  • 《依戀三部曲·第一卷 依戀》
  • 《依戀三部曲·第二卷 分離》
  • 《依戀三部曲·第三卷 喪失》
  • 《情感紐帶的建立與破裂》
  • 《安全基地:依戀關係的起源》

參考資料

  1. 1.0 1.1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知如何表達哀傷?. 壹讀. 2017-11-03 [2019-08-21] (中文). 
  2. 刍议《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 豆瓣讀書. 2017-10-29 [2019-08-21] (中文). 
  3. 心理學家的撩人語錄:古人心理學家穿越到現代,他們會怎麼撩人呢. 失落戀花園. 2019-08-13 [2019-08-21] (中文). 
  4. 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依附理論系列(一). 泛科學  . 2016-09-26   [2019-08-21] (中文). 
  5. 她一直工作到80歲,專門研究「嬰兒的依戀」,總結出3種不同類型. 2018-06-26 [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