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化
系統化(Systematization;systematism),譯自英文-合成幾何學是不使用座標或公式的幾何學研究。
- 它依靠公理化的方法和與其直接相關的工具(即指南針和直尺)來得出結論和解決問題。
- 只有在引入坐標方法之後,才有理由引入術語“合成幾何學”,以將這種幾何學方法與其他方法區分開來。
- 在解析幾何和代數幾何中體現了其他幾何方法,在這些方法中,人們將使用分析和代數技術來獲得幾何結果。
- 一般人多認為系統化訓練就是將現有的技術知識加以拆解,再經過重新組合而形成的訓練課程,這樣的看法並不能說有錯,但也只談到了系統化訓練中課程設計的一部份。
- 系統化訓練是建立在嚴謹的訓練架構及理論基礎之上,具有加速人才技能及知能學習、整合及內化的功效。
- 系統化,指採用一定的方式,對已經制定頒佈的規範性文件檔或者流程進行歸類、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來作有系統的排列,以便於使用的活動。
行政業務系統化的好處
- 系統和流程的價值在於:
- ■有系統,就可以重複─事情可以做得精確而一致。
- ■節省時間和資源─系統讓員工執行任務時有更好的績效,而不是浪費時間,不斷思考要做什麼事。
- ■系統可擴展─你可以聘雇新員工,讓他們更快具備生產力。
- ■你可以騰出時間,專心打造公司的價值。
- 把所有重複工作系統化是合理的,而且可以簡單快速達成:
- 1.先從描繪所有必要工作的流程圖著手。
- 2.接著為每項重要活動,建立書面的標準作業程序。標準作業程序可以確保績效的一致性。
- 3.建置公司政策和其他所有事項的指導方針。標準作業程序非常適合經常執行的流程,然而除此之外,你也期望員工能做出最佳判斷。
- 政策和指導方針會提示員工如何做出決定,以及你希望他們在做這些決定時要達成的價值。
- 要讓建置系統更有動力的好方法,就是找出目前公司最大的瓶頸,同時建立一套系統改進這方面的表現。
- 制定該領域的流程圖、標準作業程序與政策方針,將它們分派給員工,並給予培訓。
- 最重要--系統化讓你的工作事半功倍:成功的創業家不只是會做夢,關鍵就在於找對方法讓夢想成真。
- 如果你今天想拓展事業實現願景,就要建置牢靠的系統和流程,利用系統化讓你把新員工或團隊分派進去。[1]
系統化的目的
- 企業要導入各項資訊系統化投資,都各有其許多目的因素,但系統化最終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省時間(化繁為簡、以更少做更多),其他都是註解。
- 系統化於財務的觀點,最終的目的就是省成本,故買系統是投資不是費用。
- 優秀的系統商很多,如何投資決策及評估系統,找出最適合企業本身的真正需求及最大利益,提供幾項評估觀點及評估要點因素如下參考。
- 資訊系統的一個主要挑戰是確保該系統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無法有效管理資訊系統的結果,會造成營運成本提高,且讓公司無法從資訊科技投資中獲得好的報酬。
- 每一個組織在進行資訊系統專案時都會遇到專案花費的成本與時間比原先預期要來的高,或是發生完成的系統不能正常運作的問題。
- 失控的專案與系統失敗 : 專門調查資訊專案的成功率的 Standish Group 諮詢顧問公司發現,只有 29% 的系統技術投資在其時間、預算與範圍規劃之內完成原先制訂的所有功能與特性 (Levinson, 2006)。
- 系統應用程式廠商核心價值在於商業管理邏輯。而管理主要在異常及例外,正常就無需管理,而系統也是要能有此思維。
- 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 主要是提供消費者或企業經理人在作採購時,評估某項IT產品的效益,以及直接、間接成本。
- 最後所呈現的數據可反應加入各種因素後的實際採購成本。[2]
目录
参考來源
- ↑ 系統化讓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大師輕鬆讀. 2015-07-17 [2020-08-25] (中文).
- ↑ 系統化的目的. 鉅邦資訊. [2020-08-2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