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糙花少穗竹

糙花少穗竹是禾本科,少穗竹屬體木質化植物,常呈喬木狀。竿高達7米,微被白粉,節下方具白粉環;節稍隆起;竿環與籜環同高,枝開展。籜鞘黃綠色或在較小的筍中為綠色,籜耳及鞘口繸毛均不發達;籜舌紫色,背面有微毛;籜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常帶紫色,葉鞘光滑無毛;葉耳及鞘口繸毛俱缺;葉舌發達,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白帶綠或淡綠色,總狀花序;花序柄纖細,鞘狀苞片,小穗柄纖細,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第一穎明顯較小,第二、三穎形似外稃而稍較小;外稃背部具微糙毛,內稃背部亦被微糙毛,鱗被菱狀長卵形,花柱細長,柱頭羽毛狀。筍期、花期均為5月。 分布於中國江西和湖南南部、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 糙花少穗竹是一種生長快、產量高、用途廣的優良筍竹兩用鄉土經濟竹種。其筍味稍苦,筍質脆嫩爽口,風味獨特,糙花少穗竹在復層林分的下層生長發育良好且成片生長,適宜生態公益林中宜林地、疏林地改造及退耕還林中栽植的優良經濟竹種。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糙花少穗竹

別名:上思竹拉丁學名Oligostachyum scabriflorum (McClure) Z. P. Wang et G. H. Y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少穗竹屬

:糙花少穗竹

命名者及年代:Z.P.Wang et G.H.Ye,1982

形態特徵

  • 植物體木質化,常呈喬木狀。 竿高達7米,直徑4厘米,幼時墨綠帶紫色,具或疏或密的柔毛,也可無毛,微被白粉,節下方具白粉環;節間長達40厘米或更長;節稍隆起;竿環與籜環同高,或在較細的竿則其節明顯隆起,此時竿環高於籜環,節內長4-5毫米;竿每節分3枝,枝開展。
  • 籜鞘黃綠色或在較小的筍中為綠色,干後呈枯草色,在中、上部被白粉,上部兩側可具有較寬的焦邊,竿下部的籜鞘之背部具縱長而且大小不等的斑點和褐色刺毛,竿中部以上的籜鞘則漸次無斑點及刺毛;籜耳及鞘口繸毛均不發達;籜舌紫色,高2-5毫米,拱形或常於中部隆起,具短纖毛,背面有微毛;籜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外翻,常帶紫色,基部向內收窄。
  • 葉在高大的植株上每小枝為1-3片,通常2片,在細小的植株上則每小枝為3-5片;葉鞘光滑無毛;葉耳及鞘口繸毛俱缺;葉舌發達,明顯伸出,高1-2毫米,呈斜拱形或一側顯著高於另一側,背部及邊緣無毛,或在新葉中可見疏生微毛;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達15厘米,寬達19毫米,上表面深綠色,無毛,下表面灰白帶綠或淡綠色,具短柔毛以至無毛。
  • 總狀花序長6-12(16)厘米,僅具小穗2或3枚,但有時可少至僅為1枚或多至6枚;花序柄纖細,常連同下部的分枝均為鞘狀苞片所包蓋,也有時可略伸出;小穗柄纖細,長5-8毫米,無毛,基部托以1片小形膜質的苞片;小穗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達8厘米,含數朵至多數小花;小穗軸節間長4-5毫米,壓扁,頂部具微毛;穎3片,第一穎明顯較小,5-9脈,第二、三穎形似外稃而稍較小;外稃長13-20毫米,11-15脈,小橫脈僅在腹面可見到,背部具微糙毛,下部有細柔毛,先端漸尖呈錐狀或短芒狀尖頭。內稃背部亦被微糙毛,頂端鈍圓或微凹,常有短柔毛,2脊僅在內稃上部明顯,常在內稃頂端以下即延伸成小尖頭,脊上無毛或僅有少數短刺狀纖毛,脊間及脊外兩側各有不明顯的細脈2-4條;鱗被3,菱狀長卵形,長約4毫米;雄蕊3,花葯長約7毫米;花柱細長,柱頭3,羽毛狀。果實未見。筍期、花期均為5月。

生長環境

  • 糙花少穗竹稍耐寒,在自然分布區,年均溫為12.6-18.0℃,極端最低溫度為-9℃,1月平均氣溫2-12℃,7月平均溫度25-30℃。冬天要有正常低溫,以利於休眠。自然分布區內年降雨量為900-2000毫米,相對濕度不低於70%。在中心產區,降雨不低於1200-2200毫米,相對濕度維持在80%左右。土壤要求為土層深厚,有機質和礦質營養較豐富的山地黃壤、黃紅壤、紅壤,pH為4.5-7.0,土壤物理性狀如孔隙度、透氣度、持水能力良好;過於乾燥的石礫地或低洼積水地生長不良。
  • 在自然分布區常與常綠闊葉林混生,形成天然的竹木混交林。垂直分布集中在海撥400-1000米的中低山、丘陵地帶,在海撥600-800米呈聚集分布。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湖南南部和福建等省,即北緯23º30′-30º20′,東經104º30′-122º10′。中國福建省分布於福州、閩清、永定、上杭、邵武、永安、漳平等地。

繁殖方法

  • 挖掘:母竹挖掘前先判斷竹鞭的走向,在距竹子30-50厘米處用鋒利的山鋤挖開十層,找到竹鞭,再沿母竹的來鞭和去鞭兩側,按來鞭15厘米、去鞭30-40厘米,截斷竹鞭。截斷竹鞭時面對母竹,用山鋤快截,截面要求光滑,然後沿兩側逐漸挖深掘出母竹,多留宿土。挖掘母竹時不要搖動竹稈,否則容易損傷竹稈和竹鞭的連接處。母竹掘出後,留枝4-9檔,砍去頂梢,切口平滑。
  • 搬運:母竹短距離搬運不必包紮,挑運或搬運時用繩綁在宿土上,竹稈直立。切不可把母竹扛在肩上或把挑繩綁在母竹竹稈上,這樣容易使鞭芽和「螺絲釘」損傷及震落宿土,使母竹栽後不成活、不發筍。較遠距離運輸必須將母竹進行包紮,用稻草、麻袋等將竹鞭和宿土一起包紮好,在裝卸車或上下船時要防lI損傷母竹。運輸時間越短越好,途中要覆蓋或對母竹枝葉經常噴水,以減少蒸發。
  • 栽植:糙花少穗竹栽植的原則為:深挖穴,淺栽竹,下擁緊(土),上蓋松(土)。母竹運到造林地後,應市即栽植。在已經整地的穴上先用表土摯底,一般厚度10-15厘米,然後解去綑紮母竹的稻草,小心放人穴中,使竹鞭水平舒展,下部與土密接。若宿土較大塊,應將回土撥往宿土底部,確保宿土下部不出空洞。來鞭靠緊穴邊緣,先填表十,後填心土,分層踏實,使母竹鞭根與土壤密接,填土踏實時要防止損傷鞭根和筍芽。遇大氣乾燥時要先行適當灌水,冉行覆土;覆土深度一般宜小於20厘米,上部培成饅頭形,面上可加蓋層鬆土或覆蓋稻草,減少水分蒸發。

栽培技術

  • 林地選擇:糙花少穗竹造林地應選擇十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的砂質土或砂質壤土,pH值4.5-7為宜。選擇山谷、IJJ麓和山腰地帶,高山地區應選擇背風朝南的山谷、山麓地帶為宜。
  • 清雜整地:清雜整地是糙花少穗竹造林的重要環節,通過清雜整地可以創造適合糙花少穗竹成活和新竹成長的環境條件。清雜整地的好壞直接影響造林質最和成林速度,一般在每年秋、冬季進行。全面翻土:墾復深度20-30厘米,除去土中的大石塊和粗的樹蔸、樹根,將表土翻人底層,底土翻到表層,大的土塊可以不打散。挖栽植穴:糙花少穗竹造林密度750-1125株/公頃,株行距為3×4米或3×3米。種植穴規格為:0.8米X(0.4-0.5)米X0.4米。挖穴時把心土和表土分別放置於穴的兩側。在坡地上挖穴時應注意穴的長邊與等高線平行。對坡度大於20°的造林地採取水平帶狀整地,帶寬和帶距2-3米,在整地帶上翻土、挖穴。在坡度30°以上陡坡造林或疏林地人工補植糙花少穗竹,宜採取塊狀整地,根據造林密度確定栽植點,清除栽植點周圍2米左右的雜草、灌木,開墾翻土挖穴。
  • 造林時間:糙花少穗竹2-5月為出筍期,6-7月幼竹生長期,11月至翌年1月整個竹株生長緩慢,所以冬季和早春是糙花少穗竹移竹造林的良好季節。在雨量多、空氣濕度高的天氣造林效果最佳。除三伏天和嚴寒的冬季外,近距離小面積栽植只要挖母竹時注意保護鞭根,多帶宿土。搬運時注意保護母竹,即挖即種均可栽植成活。

病蟲防治

  • 竹叢枝病:其症狀為:變態叢生的細枝簇擁在一起,象鳥巢一樣掛在竹枝間。發現後及時剪除病枝燒毀,可有效阻止傳染。該病在管理粗放的竹林中常有發生,應經常保持竹林通風透光。
  • 竹織葉野螟:又名竹螟蟲、竹苞蟲,是對筍用竹為害最嚴重的食葉害蟲。發生於6-9月,每年繁殖二代。主要吃新竹的嫩葉。其幼蟲能吐絲將竹葉捲起,在蟲苞內取食並排出鋸末狀糞便。
  • 防治方法:發現成蟲開始產亂卵時,用敵百蟲晶體5000倍液噴施於竹葉。竹林鬱閉後,其抗蟲能力也有所增強。另外,每年9-10月清除林地雜草,可以破壞害蟲越冬場所,減少次年蟲害的發生。
  • 竹筍泉蠅:是重要的食筍害蟲,發生高峰期在4月30日至5月10日。其成蟲類似小蒼蠅,於竹筍剛出土時在筍尖上產卵,在筍體內孵化成蛆狀幼蟲,聚集於筍體內取食筍肉,被害竹筍無食用價值。
  • 防治方法:於出筍前半個月,用敵百蟲晶體5000倍液均勻噴灑林地,可殺滅部分成蟲;如出筍後發生,用敵百蟲晶體5000倍液拌鮮筍片撒於竹林內可誘殺成蟲。
  • 竹筍夜蛾:發生高峰期同竹筍泉蠅。其成蟲於竹筍剛出土時在筍尖上產卵,幼蟲在筍體內孵化成長,體長2.5-100px,蟲頭橙紅色,體紫褐色。一般一蟲為害一株竹筍。筍尖被蟲咬禿,筍體上有多個小孔,孔中有蜂蜜狀分泌物排出,有螞蟻聚集取食。剝開竹筍籜葉,發現筍體上有多處被蛀食,一般從上部向下部取食。被害較輕者仍在繼續生長,可以採食;嚴重者筍體開始腐爛。防治方法同竹筍泉蠅。

主要價值

糙花少穗竹鮮筍產量高、筍質脆嫩爽口,筍味略苦,口味獨特,具有增強食慾、清熱解毒之功效,是一種天然的保健食品,已成為市場熱銷的優質竹筍。該種竹稈通直、節間長、用途廣,是製作笛、簫、笙管等民族樂器以及文房四寶的筆管、風鈴等工藝品的上好材料。小竹稈可做籬笆棚架等,較大的稈材可做撐杆、農具柄及曬衣杆,還可加工膠合板、裝飾板及竹漿造紙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