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花少穗竹
糙花少穗竹 |
糙花少穗竹是禾本科,少穗竹属体木质化植物,常呈乔木状。竿高达7米,微被白粉,节下方具白粉环;节稍隆起;竿环与箨环同高,枝开展。箨鞘黄绿色或在较小的笋中为绿色,箨耳及鞘口䍁毛均不发达;箨舌紫色,背面有微毛;箨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常带紫色,叶鞘光滑无毛;叶耳及鞘口䍁毛俱缺;叶舌发达,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白带绿或淡绿色,总状花序;花序柄纤细,鞘状苞片,小穗柄纤细,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第一颖明显较小,第二、三颖形似外稃而稍较小;外稃背部具微糙毛,内稃背部亦被微糙毛,鳞被菱状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羽毛状。笋期、花期均为5月。 分布于中国江西和湖南南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 糙花少穗竹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的优良笋竹两用乡土经济竹种。其笋味稍苦,笋质脆嫩爽口,风味独特,糙花少穗竹在复层林分的下层生长发育良好且成片生长,适宜生态公益林中宜林地、疏林地改造及退耕还林中栽植的优良经济竹种。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糙花少穗竹
别名:上思竹拉丁学名Oligostachyum scabriflorum (McClure) Z. P. Wang et G. H. Y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少穗竹属
种:糙花少穗竹
命名者及年代:Z.P.Wang et G.H.Ye,1982
形态特征
- 植物体木质化,常呈乔木状。 竿高达7米,直径4厘米,幼时墨绿带紫色,具或疏或密的柔毛,也可无毛,微被白粉,节下方具白粉环;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节稍隆起;竿环与箨环同高,或在较细的竿则其节明显隆起,此时竿环高于箨环,节内长4-5毫米;竿每节分3枝,枝开展。
- 箨鞘黄绿色或在较小的笋中为绿色,干后呈枯草色,在中、上部被白粉,上部两侧可具有较宽的焦边,竿下部的箨鞘之背部具纵长而且大小不等的斑点和褐色刺毛,竿中部以上的箨鞘则渐次无斑点及刺毛;箨耳及鞘口䍁毛均不发达;箨舌紫色,高2-5毫米,拱形或常于中部隆起,具短纤毛,背面有微毛;箨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外翻,常带紫色,基部向内收窄。
- 叶在高大的植株上每小枝为1-3片,通常2片,在细小的植株上则每小枝为3-5片;叶鞘光滑无毛;叶耳及鞘口䍁毛俱缺;叶舌发达,明显伸出,高1-2毫米,呈斜拱形或一侧显著高于另一侧,背部及边缘无毛,或在新叶中可见疏生微毛;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达15厘米,宽达19毫米,上表面深绿色,无毛,下表面灰白带绿或淡绿色,具短柔毛以至无毛。
- 总状花序长6-12(16)厘米,仅具小穗2或3枚,但有时可少至仅为1枚或多至6枚;花序柄纤细,常连同下部的分枝均为鞘状苞片所包盖,也有时可略伸出;小穗柄纤细,长5-8毫米,无毛,基部托以1片小形膜质的苞片;小穗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达8厘米,含数朵至多数小花;小穗轴节间长4-5毫米,压扁,顶部具微毛;颖3片,第一颖明显较小,5-9脉,第二、三颖形似外稃而稍较小;外稃长13-20毫米,11-15脉,小横脉仅在腹面可见到,背部具微糙毛,下部有细柔毛,先端渐尖呈锥状或短芒状尖头。内稃背部亦被微糙毛,顶端钝圆或微凹,常有短柔毛,2脊仅在内稃上部明显,常在内稃顶端以下即延伸成小尖头,脊上无毛或仅有少数短刺状纤毛,脊间及脊外两侧各有不明显的细脉2-4条;鳞被3,菱状长卵形,长约4毫米;雄蕊3,花药长约7毫米;花柱细长,柱头3,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花期均为5月。
生长环境
- 糙花少穗竹稍耐寒,在自然分布区,年均温为12.6-18.0℃,极端最低温度为-9℃,1月平均气温2-12℃,7月平均温度25-30℃。冬天要有正常低温,以利于休眠。自然分布区内年降雨量为900-2000毫米,相对湿度不低于70%。在中心产区,降雨不低于1200-2200毫米,相对湿度维持在80%左右。土壤要求为土层深厚,有机质和矿质营养较丰富的山地黄壤、黄红壤、红壤,pH为4.5-7.0,土壤物理性状如孔隙度、透气度、持水能力良好;过于干燥的石砾地或低洼积水地生长不良。
- 在自然分布区常与常绿阔叶林混生,形成天然的竹木混交林。垂直分布集中在海拨400-1000米的中低山、丘陵地带,在海拨600-800米呈聚集分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 挖掘:母竹挖掘前先判断竹鞭的走向,在距竹子30-50厘米处用锋利的山锄挖开十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的来鞭和去鞭两侧,按来鞭15厘米、去鞭30-40厘米,截断竹鞭。截断竹鞭时面对母竹,用山锄快截,截面要求光滑,然后沿两侧逐渐挖深掘出母竹,多留宿土。挖掘母竹时不要摇动竹秆,否则容易损伤竹秆和竹鞭的连接处。母竹掘出后,留枝4-9档,砍去顶梢,切口平滑。
- 搬运:母竹短距离搬运不必包扎,挑运或搬运时用绳绑在宿土上,竹秆直立。切不可把母竹扛在肩上或把挑绳绑在母竹竹秆上,这样容易使鞭芽和“螺丝钉”损伤及震落宿土,使母竹栽后不成活、不发笋。较远距离运输必须将母竹进行包扎,用稻草、麻袋等将竹鞭和宿土一起包扎好,在装卸车或上下船时要防lI损伤母竹。运输时间越短越好,途中要覆盖或对母竹枝叶经常喷水,以减少蒸发。
- 栽植:糙花少穗竹栽植的原则为:深挖穴,浅栽竹,下拥紧(土),上盖松(土)。母竹运到造林地后,应市即栽植。在已经整地的穴上先用表土挚底,一般厚度10-15厘米,然后解去捆扎母竹的稻草,小心放人穴中,使竹鞭水平舒展,下部与土密接。若宿土较大块,应将回土拨往宿土底部,确保宿土下部不出空洞。来鞭靠紧穴边缘,先填表十,后填心土,分层踏实,使母竹鞭根与土壤密接,填土踏实时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遇大气干燥时要先行适当灌水,冉行覆土;覆土深度一般宜小于20厘米,上部培成馒头形,面上可加盖层松土或覆盖稻草,减少水分蒸发。
栽培技术
- 林地选择:糙花少穗竹造林地应选择十层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质壤土,pH值4.5-7为宜。选择山谷、IJJ麓和山腰地带,高山地区应选择背风朝南的山谷、山麓地带为宜。
- 清杂整地:清杂整地是糙花少穗竹造林的重要环节,通过清杂整地可以创造适合糙花少穗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清杂整地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质最和成林速度,一般在每年秋、冬季进行。全面翻土:垦复深度20-30厘米,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的树蔸、树根,将表土翻人底层,底土翻到表层,大的土块可以不打散。挖栽植穴:糙花少穗竹造林密度750-1125株/公顷,株行距为3×4米或3×3米。种植穴规格为:0.8米X(0.4-0.5)米X0.4米。挖穴时把心土和表土分别放置于穴的两侧。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对坡度大于20°的造林地采取水平带状整地,带宽和带距2-3米,在整地带上翻土、挖穴。在坡度30°以上陡坡造林或疏林地人工补植糙花少穗竹,宜采取块状整地,根据造林密度确定栽植点,清除栽植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开垦翻土挖穴。
- 造林时间:糙花少穗竹2-5月为出笋期,6-7月幼竹生长期,11月至翌年1月整个竹株生长缓慢,所以冬季和早春是糙花少穗竹移竹造林的良好季节。在雨量多、空气湿度高的天气造林效果最佳。除三伏天和严寒的冬季外,近距离小面积栽植只要挖母竹时注意保护鞭根,多带宿土。搬运时注意保护母竹,即挖即种均可栽植成活。
病虫防治
- 竹丛枝病:其症状为:变态丛生的细枝簇拥在一起,象鸟巢一样挂在竹枝间。发现后及时剪除病枝烧毁,可有效阻止传染。该病在管理粗放的竹林中常有发生,应经常保持竹林通风透光。
- 竹织叶野螟:又名竹螟虫、竹苞虫,是对笋用竹为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发生于6-9月,每年繁殖二代。主要吃新竹的嫩叶。其幼虫能吐丝将竹叶卷起,在虫苞内取食并排出锯末状粪便。
- 防治方法:发现成虫开始产乱卵时,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喷施于竹叶。竹林郁闭后,其抗虫能力也有所增强。另外,每年9-10月清除林地杂草,可以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减少次年虫害的发生。
- 竹笋泉蝇:是重要的食笋害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30日至5月10日。其成虫类似小苍蝇,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在笋体内孵化成蛆状幼虫,聚集于笋体内取食笋肉,被害竹笋无食用价值。
- 防治方法:于出笋前半个月,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均匀喷洒林地,可杀灭部分成虫;如出笋后发生,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拌鲜笋片撒于竹林内可诱杀成虫。
- 竹笋夜蛾:发生高峰期同竹笋泉蝇。其成虫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幼虫在笋体内孵化成长,体长2.5-100px,虫头橙红色,体紫褐色。一般一虫为害一株竹笋。笋尖被虫咬秃,笋体上有多个小孔,孔中有蜂蜜状分泌物排出,有蚂蚁聚集取食。剥开竹笋箨叶,发现笋体上有多处被蛀食,一般从上部向下部取食。被害较轻者仍在继续生长,可以采食;严重者笋体开始腐烂。防治方法同竹笋泉蝇。
主要价值
糙花少穗竹鲜笋产量高、笋质脆嫩爽口,笋味略苦,口味独特,具有增强食欲、清热解毒之功效,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食品,已成为市场热销的优质竹笋。该种竹秆通直、节间长、用途广,是制作笛、箫、笙管等民族乐器以及文房四宝的笔管、风铃等工艺品的上好材料。小竹秆可做篱笆棚架等,较大的秆材可做撑杆、农具柄及晒衣杆,还可加工胶合板、装饰板及竹浆造纸等。[1]
参考文献
- ↑ 对少穗竹你了解多少?我猜这些你不知道,小度讲植物, 1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