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粪化石

粪化石(Coprolite),化石粪便,史前动物所排放,鱼类、爬行类、哺乳类等粪的化石。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粪化石

外文名; Coprolite

形状; 多呈纽状或松散的小球形

作用; 推测食性,判断肛门基本形状

多呈纽状或松散的小球形,其中含有作为食物而未消化的其他生物的遗骸(北美泥盆纪鱼的粪化石中有硬鳞鱼的鳞),可以用来推测食性,在判断肛门基本形状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为大部分是由磷酸钙构成,所以有时单独的磷酸盐团块称为粪化石。在英格兰(Eng-land)北部最上部侏罗纪有称为粪化石层的地层。

另一种定义

动物粪便的化石。英国地质学家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最早发现这种物质的真正的自然本性,他观察到英格兰西部格洛斯特(Gloucestershire)郡的里阿斯统(Lias Series, 2.08亿∼1.87亿年前)中的旋绕体,具有一种应当在呈柔软状态时经过爬虫类或鱼类肠子排出而形成的形态。

该旋绕体长期被认为是松科球果化石或牛黄石,巴克兰推测为粪便成因。经分析进一步确认类似鬣狗的粪便,并发现该化石基本上由磷酸钙和碳酸钙组成,常常含有未改变的骨屑。巴克兰将其命名为coprolite,乃取自希腊文kopros(粪便)和lithos(石头)而成。[1]

参考文献

  1. 为什么会形成粪化石?, 知乎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