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孢子虫纲
粘孢子虫纲,Myxosporidia.原生动物门粘体动物亚门的1纲,通称粘孢子虫。世界已知约1100种,中国发现约500种。除10种左右寄生于两栖类和爬虫类外,绝大多数寄生于鱼类。
黏孢子虫( Myxosporea)是黏体动物(Myxozoa,有人称黏体动物亚门与 黏体动物门)的一个 纲。下有近1100种生物,较为知名的如 寄生虫 脑粘体虫( Myxobolus cerebralis)与Alataspora solomoni、Ceratomyxa shasta等。 [1]
粘孢子虫常引起鱼类发生种种严重的 流行病。在北美、欧洲和日本流行着一种 鲑鳟鱼类打转病,这是由脑粘体虫引起的,使鲑鳟鱼大量死亡。在中国各养鱼地区,其中有与鲑鳟鱼打转病相类似的 白鲢疯狂病,病鱼体瘦,尾巴上翘,上下打转,不久即死亡。饼形 碘泡虫病常大量侵袭草鱼苗的内脏组织和鳃。常出现在鲤、鲫鱼皮肤上的鲮 单极虫,往往使全身布满白色点状或块状孢囊,严重影响鱼的 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
粘孢子虫的每个孢子有1-7块,(多为20块),几丁质壳片,两壳连接处叫缝线,缝线由于粗厚或突起呈脊状,称缝脊。每个孢子内1-7个(典型种类为2个)呈球形、梨形或瓶形的极囊,极囊内有一根呈螺丝状盘曲的极丝。孢子内除极囊外充满胞质,胞质中有二个胚核,有的种类还有一个嗜碘泡。
有些种类能够导致寄生鱼类出现继发感染,进而引发大量的死亡。有些种类虽不直接诱发鱼类死亡,但是由于孢子虫的寄生,导致鱼类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致病的寄生黏孢子虫的发育过程大致为:鱼类黏孢子虫的发育要经过放射孢子虫、营养体和成熟孢子(包囊)阶段。孢子从患病鱼体的胞囊释放到水体后被中间宿主(一般为水生寡毛类)吞食,孢子在中间宿主体内经无性生殖发育成成千上万的放射孢子虫,放射孢子虫释放到水中,遇到鱼体即行感染,在鱼体内经过分裂、发育变成成熟的孢子和包囊。引起鱼类发病的主要是其在鱼体内形成的包囊。[2]
目录
参考文献
- ↑ 鳙鱼粘孢子虫病有何危害?爱问知识的人
- ↑ 鱼类粘孢子虫研究进展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