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粉虱
來自嗶哩嗶哩的圖片
粉虱

中文名稱 :粉虱

:昆蟲綱

:棉粉虱 、煙粉虱、銀葉粉虱

分布國家 :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度等國

粉虱,昆蟲綱,同翅目,粉虱亞目,科名出自希臘文,意思為麵粉狀的。粉虱的一齡若蟲足發達,可動。觸角4節。第二齡起,足及觸角退化,營固定生活,體變硬,分類上叫"蛹殼",是一個重要的分類階段。但具有其他成蟲特徵。如溫室白粉虱Trialeurodevaporariorum。[1]

目錄

形態特徵

粉虱成蟲體長1mm,白色,翅透明具白色細小粉狀物。蛹長0.55一0.77mm,寬0.36一0.53mm。背剛毛較少,4對,背蠟孔少。頭部邊緣圓形,且較深彎。胸部氣門褶不明顯,背中央具疣突2-5個。側背腹部具乳頭狀突起8個。側背區微皺不寬,尾脊變化明顯,瓶形孔大小0.05-0.09×0.03-0.04(mm),唇舌末端大小0.02-0.05×0.02-0.03(mm)。蓋瓣近圓形。尾溝0.03-0.06mm。[2]

粉虱簡介

Aleyrodidae;white flies;whitefly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吸汁昆蟲的統稱。若蟲像介殼蟲,扁卵圓形,常被有棉花狀物質。成蟲長2~3公厘(0.08~0.12吋),被有白粉,像小蛾。翅在體內發育,最後一次脫皮時翻出。多分布於溫暖地區。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是大害蟲,吸橘、棗樹汁液,分泌蜜露,使煙黴菌生長,從而毀壞果實。橘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woglumi)生於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蜜露上生長煙黴菌,使橘樹的光合能力減退。溫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是本科中數量最大、危害最烈的一種,它使植物活力減退,引起萎縮、變黃和枯萎。昆蟲綱,同翅目,粉虱科的通稱。全世界有1156種。小型,體長約1~3毫米。翅展約3毫米,雌、雄成蟲皆有翅。漸變態。卵具柄,柄插在植物的組織里,使卵附着在植物上,並能給卵輸送水分。若蟲期4齡。蛹在其4齡脫皮殼內發育,體型扁平且逐漸加厚,體表構造清晰,外翅芽出現。羽化時,成蟲從蛹殼背部裂開處直立鑽出,這時翅尚未完全發育,不能飛翔,只能敏捷地爬行取食。需經一定時間後,方得正常飛行。但也有某些種類只經3齡就完成發育。中國記載有樟粉虱,主要為害樟科林木和黑剌粉虱、柑桔粉虱、煙粉虱等。

物種分布

茶樹黑刺粉虱

學名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同翅目,粉虱科。別名桔刺粉虱、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分布江蘇、安徽、河南以南至台灣、廣東、廣西、雲南。成蟲體長0.96-1.3mm,橙黃色,薄敷白粉。複眼腎形紅色。前翅紫褐色,上有7個白斑;後翅小,淡紫褐色。卵新月形,長0.25mm,基部鈍圓,具1小柄,直立附着在葉上,初乳白後變淡黃,孵化前灰黑色;若蟲體長0.7mm,黑色,體背上具刺毛14對,體周緣泌有明顯的白蠟圈;共3齡,初齡橢圓形淡黃色,體背生6根淺色刺毛,體漸變為灰至黑色,有光澤,體周緣分泌1圈白蠟質物;2齡黃黑色,體背具9對刺毛,體周緣白蠟圈明顯。蛹橢圓形,初乳黃漸變黑色。蛹殼橢圓形,長0.7-1.1mm,漆黑有光澤,殼邊鋸齒狀,周緣有較寬的白蠟邊,背面顯隆起,胸部具9對長刺,腹部有10對長刺,兩側邊緣雌有長刺11對,雄10對。

棉粉虱

棉粉虱又叫煙粉虱、甘薯粉虱,俗稱"小白蛾子",近年來,隨着抗蟲棉大面積推廣種植,棉田用藥量大幅度減少,棉粉虱呈逐年加重為害趨勢。棉粉虱一年可發生11~15代,以卵、若蟲、成蟲在保護地內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在棉田內出現為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達到為害高峰期。以成蟲或若蟲聚集在棉葉背面,刺吸棉株汁液,蟲口密度大時,棉葉正面出現成片黃斑,嚴重時引起蕾鈴大量脫落;同時,成蟲或若蟲還大量分泌蜜露,使棉花葉、鈴污染變黑,纖維品質下降。

生活習性

亞熱帶年生10-12個重疊世代,幾乎月月出現一次種群高峰,每代15-40天,夏季卵期3天,冬季33天。若蟲3齡,9-84天,偽蛹2-8天。成蟲產卵期2-18天。每雌產卵120粒左右。卵多產在植株中部嫩葉上。成蟲喜歡無風溫暖天氣,有趨黃性,氣溫低於12℃停止發育,14.5℃開始產卵,氣溫2l一33℃,隨氣溫升高,產卵量增加,高於40℃成蟲死亡。相對濕度低於60%成蟲停止產卵或死去。暴風雨能抑制其大發生,非灌溉區或澆水次數少的作物受害重。寄主:茶、油茶、柑桔、枇杷、蘋果、梨、葡萄、柿、栗、龍眼香蕉橄欖等。為害特點:成若蟲刺吸葉、果實和嫩枝的汁液,被害葉出現失綠黃白斑點,隨為害的加重斑點擴展成片,進而全葉蒼白早落;被害果實風味品質降低,幼果受害嚴重時常脫落。排泄蜜露可誘致煤污病發生。[3]

相關視頻

煙粉虱危害大,是保護地種植的主要害蟲,它各階段都有什麼特徵?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