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山水库
米山水库位于山东省文登市区以西5千米、母猪河中上游,1960年建成。为威海境内最大的水库,也是威海市境内最重要的淡水供应水源,是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的最东端。米山水库两岸山岭起伏,景色秀丽.库水清澈.环境幽雅。[1]
目录
水库概况
米山水库是50年代末按照以灌溉为主进行设计和兴建的大型水库,1960年建成并开始蓄水。水库总库容2.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7亿立方米。 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7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4万公顷。灌区南北长约5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地面高程10~40米。干渠沿等高线布置,全部为环山渠道。灌区内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是文登市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水库上游有米山、苘山、汪疃、界石4个镇,库区内拆迁涉及5个镇17个自然村,控制流域面积440平方千米(占母猪河流域面积的35%),其中山区25%,丘陵75%。水库百年一遇洪水时,淹没面积为31平方千米。流域形状为扇形,平均宽度19.1千米。支流分布为单干多支型,干流平均坡降1.53‰。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闸)、放水洞、电站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砂壳坝,长950米,坝顶宽8.5米,坝底宽121米,最大坝高20.89米。 [2]
水库效益
自水库灌区建成后,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极大地改善,不仅使大面积的低产田变成高产田,而且把几万亩滨海盐碱滩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为此先后投入600多万工日,900万余元资金,配套干、支、斗渠163条287 千米,修建渠系建筑物1 552座,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1.07万公顷,农业生产从一年一作改为两年三作或一年两作,复种指数达到1.86,农业生产的作物品种、种植结构、耕作制度都与优越的水利条件相匹配,据统计,灌区开灌至今的30年中,共向农业供水14.3亿立方米,灌溉农田29.1万公顷次,年平均灌溉水量为2800万立方米 (其中灌溉比较正常,效益比较显著的70年代年均用水量4000万立方米),年实灌面积曾达到1.13万公顷。 近年来,威海、文登两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水的需求急剧增长。由于两市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水资源贫乏,因此米山水库就成为两座中、小城市赖以生存的主要水源地,文登区的调水工程从1989年起步到现在已发展到日供水10万立方米,年供水1800万立方米,威海市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一期调水工程1996年元月已建成通水,二期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调水工程也已投入运行,米山水库向威海市的调水能力达到日供水10万立方米。米山水库向文登、威海两市的年供水量达7000万立方米。
引黄调水工程与米山水库
胶东地区工程威海段已于2010年7月破土动工,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按计划,2011年10月份,黄河水流进位于文登区的米山水库。威海市每年调水量3650万立方米,极大缓解了威海的水资源紧缺局面。 该工程威海段全长约10.6千米,从威海市界石镇与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交界的卧龙隧洞出口起至米山水库,除340米的暗渠外,其他部分为压力管道,其中卧龙隧洞工程已于2007年2月贯通,暗渠工程已于2009年12月竣工,2010年实施管道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米山水库以上的主体工程,2011年10月份,黄河水引调至米山水库。 2010年,威海市区日需水量在12万—18万立方米之间。据威海市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周守平介绍,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每年可为威海调水365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及城市供水,逢降水较少年份还可增加调水量。威海人均实际占有水资源量目前只有539立方米,不足全国水平的1/4,调来黄河水将彻底改变“胶东之水天上来”的单一水源状况,缓解威海的供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