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簕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簕竹》中國當代作家詹亞旺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簕竹

初夏時節,我驅車回到鄉下,不為別的,只為吸一口家山清鮮甜潤的空氣,聞一下鄉野獨特醉人的味道。來到村子西南面的一處山坡(村人稱為「公山」),穿過茂密的雜樹和灌木,我驚喜地發現,這裡有一大叢生機勃勃的簕竹!

對於簕竹,我是最熟悉不過的了。我村是一條小山村,上世紀90年代前,村子四周一直有竹林環繞。竹子的種類有泥竹、單竹、石竹、簕竹,其中以泥竹居多,而村子南面的一個小墩及西面的一處小坡,均長有簕竹。這些簕竹,成年的長至20米高左右,尾部彎成新月形,可謂既高大威猛又蒼綠秀美。每竿簕竹的枝條上都長滿堅硬銳利的尖刺(鄉人叫簕竹釘),由於簕竹喜歡「親密無間」地生長,故它們都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竹刺相互交織形成了刺叢。這些刺叢又厚又密,是天然的防護牆,張揚着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氣場。

小時候,我喜歡挑着一個竹簍去竹林里拾竹殼兜。有些竹殼兜,雖已干透了,但尚未完全脫離竹身,因而要用一根竹竿去捅。當竹殼兜左搖右晃從天而降,落到地面時,會聽到「撲」的一聲響。竹林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座天然的幼兒園。在竹林里,我學會了爬樹,爬得最多的是荔枝樹、龍眼樹和山竹樹;在竹林里,我可以撿竹蟲享用其美味,抓竹鈎(竹蟲的成蟲,學名叫「竹象」)看它的飛行表演;在竹林里,我可以和夥伴們砍竹枝做「竹筒槍」,玩叢林「野戰」……而簕竹,更是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有一次,我到竹林里拾竹殼兜,突然,一隻碩大的黑色的牛角蜂從身邊飛過,我悄悄跟蹤它,竟然發現一株簕竹上有一個大蜂窩!我飛快跑回家,拿來一條長竹竿,在一端綁上干稻草,再澆上些煤油,然後拿着竹竿跑進竹林里。到了蜂窩的下面,我立即用火柴點燃稻草,將火源伸向蜂窩,霎時間,有不少牛角蜂被燒死,有十幾隻沒燒着的則四散飛竄,我繼續擺動竹竿,煙熏火燎,終於趕跑了剩餘的牛角蜂。接着,我用鈎刀把蜂窩鈎了下來。這蜂窩捧在手上,沉甸甸的,真是個大傢伙。旋即回家,用炭火煨之。聞香取蜂窩,用手一掰開,嘩,好大好肥的蜂蛹,每條足足有手指那麼大。而且,味道香濃、油水豐盈,比黃蜂蛹好吃多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牛角蜂窩,一般人不敢捅,因這種蜂真的很「牛」,人若被它叮着,不但被叮之處腫痛得厲害,身體還會發冷發熱。「旺仔,你真厲害,連牛角蜂窩都敢捅!」大伯知道後,對我豎起了大拇指,還特地獎勵我一包糖果。我想,我應該屬於「無知者無畏」或「初生牛犢不怕虎」吧。

簕竹,對於我村來說,是開村的「老功臣」。村中長輩曾告訴我,解放前,我村四周都長滿密密麻麻的簕竹,起到圍村護村的作用。因我村地處偏僻,僅有幾戶人家,為提防賊人光顧,前輩在村子四周種上了簕竹。這些簕竹長得粗壯健碩,竹竿直徑最大可達15厘米,把整個村子圍得像個銅牆鐵壁,易守難攻。村東村西的出入口,用粗大的簕竹和尖銳的竹刺做寨門,寨門很厚重,要兩三個人才開關得了。平時關起兩個寨門,連野狗山貓都溜不進村來,至於賊人,也只能是望「竹」興嘆。在村的歷史上,寨門失守僅有一次。小時候,爺爺曾告訴我,解放前,有一年夏天,由於守西門的村人關門遲了,被早有準備的五六個賊人乘虛而入,妄圖「搶村」。可令賊人失望的是,他們並沒有搶到什麼金銀珠寶,只是搶走了兩擔稻穀而已。

簕竹,還是我村的「英雄竹」。我七八歲時,爺爺曾跟我講起這個充滿傳奇的故事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夕,有一隊日本兵路過我村外圍。他們沿着村邊轉了一圈,只見簕竹高聳,寨門緊閉,吃了一頓「閉門羹」。他們原本想從西寨門入村,但怕寨門設有機關,只好改從村北進入。我村北面,對日本兵來說,其實是一個陷阱:外圍有一叢占地大約50平方米的泥竹,內圍才是參天挺立的簕竹。日本兵不知內情,見是低矮質軟的泥竹,便欣喜若狂,用軍刀劈開了一條小通道。這10多個日本兵剛鑽過那叢泥竹,滿以為萬事大吉,誰知其中一個兵碰到一條大山藤,山藤上剛好有一窩牛角蜂!牛角蜂即時像一架架微型戰鬥機,向日本兵狠狠衝去,可憐這些日本兵,頃刻間被蜇得鼻青臉腫,全身打冷顫。他們鬼哭狼嚎般呱呱大叫,拚命躲閃。突然間,有3個日本兵又大聲喊叫,「哎呀,哎呀!」原來,他們的腳被簕竹釘刺傷了。這簕竹釘又硬又尖,竟然刺破了他們引以為傲的大皮靴。這些日本兵到了爺爺家,也沒搜到什麼值錢的東西,只是拿走了一煲番薯和兩卷竹紙(用竹漿做的紙),然後帶着傷痛垂頭喪氣地走了。自此,「墩仔村簕竹釘,打敗了日本兵」的故事傳遍方圓幾十里。

世事紛繁,無奇不有。1994年4月,我村的簕竹全部開花,花兒全是白色的,散發着沁人肺腑的清香。村中長輩曾說,簕竹開花,要60年一遇,極為罕見。更令我感到驚奇的是,這些開花的簕竹竟然還長果,它們的果就是簕竹米。簕竹米外觀有點像小麥,去掉棕黃色的殼,露出白色的米兒。當年,母親曾對我說過,簕竹米有三大好處:一是可以食用。上世紀30年代初,我村及鄰村的簕竹曾開花長米,有人掃簕竹米來充飢。二是可作藥用。簕竹米性寒,若大人小孩發燒,可用來煲水喝,很快就會退燒的。三是有保健功能。小孩一般怕熱,若用簕竹米做枕芯,會感覺清涼舒適,有安神助眠的作用。簕竹米這東西可遇不可求,正可謂「千金易得,一米難求」。現時人們吃竹米,一是想嘗鮮,二是看中它的保健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竹米,通神明,輕身益氣。」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竹米富含澱粉和各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較高。真沒想到,小小簕竹米,竟有這麼多好處和用處。

1994年,鄰村有人掃簕竹米拿去圩市賣,母親也掃了一籃簕竹米回家。她先後煮了一煲簕竹米粥和一煲簕竹米糖水,吃之喝之,感覺竹米有點韌,有簕竹的特有清香,味道有點甘甜。時隔不久,正當我還在回味簕竹米的獨特滋味時,那些開花長米的簕竹卻出人意料地漸漸乾枯了,被村民砍去當柴燒了。往昔蒼勁挺拔的簕竹一下子說沒就沒了,我不由得心中惆悵、悲涼起來。幾年後,我回老家,竟然在老屋的旁邊發現了一叢小簕竹!哦,原來是簕竹米的功勞。當年,一些掉在竹林里的簕竹米,村民無法打掃,故它們得以發芽生根,長出小竹苗,從一株到幾株,逐漸發展成一叢。我想,按照這樣的態勢,再過若干年,當年的高大威猛形象肯定會重現的!

說起竹米,還和一個傳說有關呢。傳說中,竹米是鳳凰之食,古代有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之說。我村雖沒有金鳳凰駕臨,但也鳥類眾多,斑鳩、麻雀、雲雀、黃鶯、喜鵲、水雞、毛雞、鵪鶉、白鶴、白頭婆、貓頭鷹……它們天天在竹林里開音樂會,日有日的歡歌,夜有夜的吟唱。茂盛的竹林就是它們的大舞台,就是它們的安樂窩。「公山」原來僅長有一叢石竹,但多少年了,從未見簕竹在此安家。「公山」能長出簕竹,應該要感謝小鳥。小鳥把簕竹米吃了,又飛到「公山」的大榕樹上歌唱,一時高興竟把吞到肚子裡的簕竹米拉了出來。簕竹米掉地後,很快就發芽,生根,長苗,茁壯成長,年復一年,單株終於成叢。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我村現在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自然村」,村人或遷入城裡或搬到鎮上居住了,只有3間房屋留守原地,村中原來長竹的地方,成了雜樹灌木的領地。而簕竹的「新生代」,換了一個地方紮根後,和雜樹灌木爭起了地盤,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簕竹,我要為你們拍寫真,我要將你們的傲骨,植入我的靈魂,我要將你們的形象,刻進我的心底,我要將你們的銳刺,刺向人間的醜陋。

簕竹,有「竹牆護村」的壯舉,有甲子開花的燦爛,有乾枯退隱的低潮,有重新勃發的激情。觸動我的心弦,令我最為佩服的是,簕竹乾枯後,並沒有像普通樹木一樣銷聲匿跡,而是從零開始,走向新生,節節攀高,密密成叢。晉代郭璞的《山海經注》中記載:「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簕竹就是這樣,看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卻能峰迴路轉,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還以為是神話傳說呢,因為「劇情」反轉實在是太快了。

簕竹窮其一生,曠日持久地和大自然拼爭,一部「簕竹史」,如同人生的奮鬥史,給予人諸多啟迪。我們常說,榜樣就在身邊,榜樣不單指人,還可指物。簕竹就是一個好榜樣,堅硬、堅強、奮發向上,就是它們的標籤。每當看到村中的簕竹,我就會精神振奮,因為它們是有內涵、有精神的竹子。

少時不嫌沙土瘦,老來何懼風霜侵。不管環境如何變遷,只要紮根大地,簕竹總是保持它們的堅韌頑強,蓬勃生長,抵禦颱風,綠化村容,淨化空氣。簕竹,你在我的心目中,永遠都是那麼「高大上」,我要為你唱響一曲《簕竹之歌》:

放眼偏僻小村莊,

簕竹挺拔高高長。

昔日護村築圍牆,

開花撒米人嘆賞。

輝煌過後不退場,

竹米發芽接力上。

老而彌堅堪比鋼,

硬核本色美名揚。[1]

作者簡介

詹亞旺,筆名旺哥,廣東湛江人,中大本科,主任編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