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篦齒眼子菜PotamogetonpectinatusL.)是沉水草本,有細線狀根狀莖,秋季生有白色卵圓形小塊根。莖的下部較粗,直徑約為3mm,上部呈叉狀密分枝。葉條形,長2~10cm,寬0.5~1mm,先端急尖,全緣;托葉與葉柄合生成鞘,基部抱莖,長1~3mm。穗狀花序腋生於莖頂,長1~4cm,由2~6輪間斷的花簇組成。花序梗細弱,長3~12cm。小堅果斜闊卵形,長3~3.5mm,背部有脊或近圓形根莖發達。生於河溝、水渠、池塘等各類水體,水體多呈微酸性或中性,在西北地區亦見於少數微鹼性水體及鹹水中。

  • 中文學名:篦齒眼子菜
  • 拉丁學名:Potamogeton pectinatus L.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沼生目Helobiae
  • 科: 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 屬: 眼子菜屬Potamogeton
  • 海 拔: 40-5200米

目錄

生長環境

生於河溝、水渠、池塘等各類水體,水體多呈微酸性或中性,在西北地區亦見於少數微鹼性水體及鹹水中。[1]

分布範圍

產於康平、法庫、新民、瀋陽等市縣

形態特徵

多年生沉水草本;有細線狀根狀莖,秋季生有白色卵圓形小塊根。莖的下部較粗,直徑約為3mm,上部呈叉狀密分枝。葉條形,長2~10cm,寬0.5~1mm,先端急尖,全緣;托葉與葉柄合生成鞘,基部抱莖,長1~3mm。穗狀花序腋生於莖頂,長1~4cm,由2~6輪間斷的花簇組成。花序梗細弱,長3~12cm。小堅果斜闊卵形,長3~3.5mm,背部有脊或近圓形。葉脈3條,平行,頂端連接,中脈顯著,有與之近於垂直的次級葉脈,邊緣脈細弱而不明顯。穗狀花序頂生,具花4-7輪,間斷排列;花序梗細長,與莖近等粗;花被片4,圓形或寬卵形,徑約1毫米;雌蕊4枚,通常僅1-2枚可發育為成熟果實。果實倒卵形,長3.5-5毫米,寬2.2-3毫米,頂端斜生長約0.3毫米的喙,背部鈍圓。花果期5-10月。[2]

解剖特徵:莖的皮層中具有少數散生的機械束;維管柱中僅具1條中央木質管道。

生態幅

本種生態幅相當寬,在淡水與鹹水中均可繁茂生長,為屬內少數幾個在全球各洲均有分布的種類之一。其形態,特別是在營養體形態上有較大幅度的連續變異,果實形態亦常因雌蕊發育為成熟果實的數目不同而表現出一定的差異。

陳耀東依據采自青海湖的標本所發表三個新種(紅梗眼子菜P.miniatus、具苞眼子菜P.bracteatus及洱海眼子菜P.erhaiensis),從描述及文中附圖來看均應屬本種變異範圍之內。在他的討論中,着重提及了紅梗眼子菜與本種的區別,認為二者花序梗長度、顏色及花期花序沉水或浮水、果實腹面凸起與否等方面有別。事實上,這些特徵除果實的發育形態往往在同株植物上即可看到連續的變異外,其他特徵常與水體環境如水深、水的化學性質等有關,不宜作為分種依據。具苞眼子菜及洱海眼子菜與本種的區別在討論中未談及,但根據二者與紅梗眼子菜的區別,亦多以營養特徵為主。我們認為將上述三種併入本種較妥。

採收加工

6~7月採收,洗淨,晾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