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 |
管理思想是關於管理的觀點、觀念或理論體系。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對管理工作起指導作用。隨人類社會及管理活動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演變。其發展,一般認為經歷了古代樸素管理思想、近代管理理論、現代管理理論叢林三個時期。古代樸素的管理思想盛興於中國、巴比倫、印度等。公元前 2000 多年,古巴比倫漢穆拉比國王頒布的 282 條法律,體現了遠古法規管理思想。
目錄
簡介
在古代社會的長期歷史進程中,人們對管理實踐的思考處在不自覺的狀態中,對管理的具體問題與具體環節﹑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見解,記錄下了許多成功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從而形成了豐富的古代管理思想遺產。然而,這些管理思想是分散零碎的,缺乏理論的分析和概括,更談不上思想體系。直到19世紀後期,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與科學技術飛躍進步的推動之下,管理問題得到重視和關注,對管理實踐的觀察研究和總結不斷發展,使人們對管理的認識不斷系統與深入,管理思想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思想體系,進而使管理成為一門學科。管理學的產生,使管理思想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會階段管理思想的演進過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探索其發展規律。從學科的角度來說,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人類管理思想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對象,既包括管理實踐,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論,以及管理實踐與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的辯證關係,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與管理思想演變的相互關係等。管理思想史不但對各個行業的管理者都有意義,同時也是我們吸收國外管理科學成果的有效途徑,學習管理思想史更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全面素質。
評價
科學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理論是1912年由被稱為現代科學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在《科學管理原則》一書中提出來的。泰勒的貢獻在於將企業經營帶入了管理世界。沒有他,就不會有現代管理(邁克爾·D·波頓,2003)。泰勒基於試驗和調查結果發現,在傳統的經驗管理方式下,企業存在「摩洋工」 的現象,而且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經常發生衝突,生產效率低下。泰勒得出結論認為,當時的企業管理決策不夠系統化,缺乏必要的調查研究來確定一種「最佳方法 」。他於是提出了四條管理原則:即管理者一是應對工人工作的每一要素開發出一個科學方法,用以替代老的經驗方法;二是應該科學地挑選工人,並對其進行培訓、教育和使之成長;三是應該與工人們密切合作,以保證一切工作符合計劃和原則;四是應該確保管理層和工人在工作與職責劃分上實現均等。為了對付「摩洋工 」的問題,泰勒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具體管理措施,如普遍實行定額管理,實行差別記件工資制,實現工具標準化和操作標準化等。這些管理措施蘊涵着深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近100年來,一直被企業廣泛應用,而且卓有成效。其中,福特汽車公司於1913年引入科學管理思想與模式,推出了「5美元工作日」的當時的高工資制度,吸引了大量優秀的合格工人,並規定凡是不適合這一標準工資要求的工人將予以解僱。由此,工人的潛能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也因而造就了「福特王國」的傳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