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仔米糕
筒仔米糕(tâng-á-bí-ko)[1]為臺灣知名小吃。 是一樣常見於糯米類小吃,利用陶罐、竹筒或鐵罐等容器將食材放入,以炊煮方式製成。有些店家會再淋上肉燥和加上肉鬆、香菜、蘿蔔乾。
康健雜誌第216期報導 "陳兩木先生逝世近40年,直到現在還有人懷念他做的筒仔米糕,尤其懷念他深藏在筒仔底濃濃厚厚的人情味。
一碗米糕餵飽旅人的胃
筒仔米糕、米糕、竹筒飯、油飯的基本材料差不多,因為做法、容器不一樣,吃起來的口感也不同。陳兩木的筒仔米糕做法是把燉煮好的五花碎肉放在筒仔底,燉肉的湯汁去掉油脂後加水煮滾作為浸米水,然後把吸飽肉汁的米粒放入筒仔中蒸煮。蒸熟透的米糕倒扣在碗裡,正好是一人獨享的分量,淋上醬料和配料,包含甜辣醬、香菜葉、芹菜末、滷花生、蘿蔔乾片等一起吃,再配上一碗排骨清湯,足以餵飽趕著搭火車的客人。"[2]
目錄
美食由來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commonhealth |
有一相傳:在蘇東坡的《仇池筆記·盤游飯骨董羹》中記載:「 江南人好作盤游飯,鮓脯鱠炙無不有,埋在飯中。里諺曰『掘得窖子』。似乎是米糕的原型版本,經過歷史的演變,經過台灣在地變化用竹筒,用筒仔製成一人獨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