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等待一本書的火(楊華)

等待一本書的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等待一本書的火》中國當代作家楊華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等待一本書的火

「火,火,火,一定大火!」當我們並不年輕的面孔,如頑童般的純真笑顏,定格在小巷中夕陽下剛剛好的光線,這一瞬間,讓奔走於塵世中無比疲累的心,霎時柔軟。

從未如此期待,一本書的出版。

初夏,連續幾日潮濕的雨天后,一個有陽光的下午,按照張季次先生信息提供的詳細路線,來到位於錦官驛站的成都掌柜時,眼前的景,似曾相似。青磚黑瓦,雕花木門,青石板路,處處透出歷史的沉積,與文藝的氣息。正如一個人,骨子裡的內涵,總會掩飾不住地於舉手投足間,漫溢出來。

張季次先生和曾令琪先生。

上樓,靠窗的一隅開放式包間,一群人正談笑風生,隔着幾米遠,就能聽見空氣中嗶嗶燃燒的聲音。一層輕曼的窗紗,隔離於塵囂與天籟之間。

師父曾令琪先生招呼我落座,一如既往地和暢。並介紹在座的音樂家陳川先生及夫人,我與先生曾有一面之緣,相互不覺陌生。正忙着與筆記本電腦前一陌生人交談的張季次先生,插空抬頭招呼我自用水果茶點,慣常地熱情周到,猶如春風拂面。

曾令琪先生贈陳川先生《臨江仙》詞手跡。

坐下來,斟上一杯綠茶,嗑上幾粒瓜子花生,吃上三五片西瓜,顛沛流離的心,自動沉靜下來。一抬頭,看見桌子中央插在清水裡的的幾支橘粉的玫瑰花,自持地綻放着嬌艷與芬芳,似乎,吐納着天地間所有的精華。

透過花瓣,我看見,一群人專注的臉。情不自禁,用手機記錄下這動人的畫面。

新書封面初稿。

聽令琪先生說起,大家正共同忙碌於一本書的出版。難怪,老遠便能嗅到,空氣中流動着一種,名為「激情」亦或「夢想」的元素。

因為這樣的話題,氣氛更加熱烈。通過大家的介紹,很快了解到,這本《季風樂語話陳川》的書,不是普通的讀物。是評論家季次先生,三十年持續追蹤音樂大師陳川先生的創作之路,將其對民族音樂的巨大貢獻,別具慧眼地提煉為「陳川走勢」,並賦予其宣言、標誌、內涵、精神的詮釋。

曾令琪先生贈張季次先生《臨江仙》詞手跡。

作為一個連五線譜都認不全的樂盲,我卻對這本純粹的樂評書,產生極大的好奇。

不由會想:是一份怎樣的高山流水、惺惺相惜的緣分,才會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二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追隨足跡?是一份怎樣力排眾議、敢做自己的勇氣,才會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堅如磐石地支持,給出「允公允正,戒諛戒欺」(令琪先生語)的評論?是一份怎樣胸懷天下、捨我其誰的志趣,才會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獨闢蹊徑、推陳出新的艱辛探索,進行機理的提煉,路標的高懸?

令琪先生當場發給我一張圖片,是書的封面。純黑色的底上,有一張季次先生的照片,其笑容纖塵不染,力透紙背,讓人恍然洞見,書中蘊藏的美好與熱愛。

這幀非常有感染力的設計,出自正埋首於電腦前的盧朝金先生之手。他是陳川先生的學生,專業製作人。此時,他和季次先生,正專心致志於書稿的整理與核對,排版的溝通與討論。

左起:張季次先生,楊華女士,陳川先生,曾令琪先生,張黎玲女士,彭衛鋒女士。   期間,請求加了陳川先生的微信,他的頭像,有一種風華絕代的氣度,讓我甚覺驚艷。現年已73歲的陳先生說,這張頭像,是他年輕時的照片。與眼前的真人一比照,發現,二十年前後的先生,除卻頭髮黑白有差異,其它無異。修煉到極致的煦暖,通透,涵養,在他年輕的眉宇間,已然呈現!難怪,在音樂的路上,他能有如此的大覺悟,與大成就!

中途來了陳川先生培養的一位學生,民歌歌手張黎玲。還有一位作家彭衛鋒。無論先來後到,中途加入聊起這本書,大家都興致頗高,茶話輕鬆,親融。

等書稿工作告一段落,幽默風趣的季次先生加入聊天,桌上的氛圍愈加活色生香。聽他繪聲繪色地講起,這本書出版的點點滴滴,方知,令琪先生已為其作序,並分別填詞《臨江仙》贈陳川先生與季次先生。還寫下「共知心似水,安見我非魚」的書法,贈與季次先生。

曾令琪篆書:共知心似水,安見我非魚。

聚會的氣氛被推向高潮,在大家一致的請求下,令琪先生現場朗誦書序及詞賦,其文意、其聲線,流露出由衷的真情,讓人為之深深動容。

能寫出如此打動人心的書序,我想,關鍵在於,令琪先生真正懂得陳川先生、季次先生。正因為這份來自靈魂深處的共鳴,讓他們在文藝的天地,相知相惜,相得益彰。

被塵封的生命的能量,化為股股暖流,在心底嘩嘩流淌。那一刻,恨不能變身為音樂家、文學家、書法家,結緣這超凡脫俗的高貴友誼,通融這潤物無聲的天地靈氣!

太陽的餘暉,給萬物鑲上一道金邊,有一種夢幻的美麗。渴望留住,這一刻的閃閃光亮。我在一株火紅的花樹下,滿懷虔敬與赤誠,許下「等待一本書的火」的期冀與祝語。[1]

作者簡介

楊華,《西南作家》雜誌優秀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