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評述納粹德國盛衰歷程的史學專著。威·夏伊勒著。美國紐約西蒙-舒斯特公司1960年出版。中譯本由董樂山、李耐西、陳廷祐等翻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79年出版,分上、中、下3冊,共132萬餘字。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6編、31章,有前言和簡短的尾聲,書末附註釋和索引。第1編為「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介紹第三帝國和納粹黨的誕生及其根源,論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處境,以及凡爾賽和約對於德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第2編為「勝利和鞏固」,記述希特勒取得政權到德國納粹化所經歷的過程,介紹了1933—1937年第三帝國的社會生活,以及納粹黨掌權後對共產黨人、社會黨人,特別是猶太人的加緊迫害,對國家教育、司法和文化宣傳等等的進一步控制情況。第3編為「走向戰爭的道路」,敘述納粹德國合併奧地利,肢解、占領捷克斯洛伐克,簽訂德蘇條約,完成入侵波蘭的準備等步驟,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以及德軍入侵波蘭後列強之間的緊張外交鬥爭。第4編為「戰爭:初期的勝利和轉折點」,介紹德國滅亡波蘭,入侵丹麥和挪威,征服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進攻英國,突襲和挺進蘇聯等歷程,在對德軍的勝利作過描述後,進而介紹了「形勢的轉變」,敘述了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發生的偉大轉折。第5編為「末日的開始」,記述希特勒在歐洲建立新秩序,墨索里尼的垮台,盟軍對西歐的進攻,以及德國內部企圖清除希特勒的嘗試等。第6編為「第三帝國的覆亡」,介紹德國最後失敗的過程,敘述「眾神的末日」,也即是第三帝國的末日。對第三帝國的興起和滅亡,特別是有關希特勒的活動,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是一部頗有史料價值的著作。
作者介紹
威·夏伊勒(WilliamL.Shirer 1904—),美國記者、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和大戰初期,任美國環球新聞社和哥倫比亞廣播系統的駐德記者。著有《柏林日記》等書。《第三帝國的興亡》,是他根據戰後繳獲的納粹德國的大量檔案和審訊紀錄、戰犯日記以及有關納粹德國歷史的書籍和親身經歷,花費5年半時間寫成的。作者自稱:「本書所列舉的任何事件、場面或引語,無一出諸作者的想象,全部根據文件、目擊者的證詞或者我個人的觀察。」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