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泉蠅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6mm,暗灰黃色,額帶黑色,複眼紫褐色,單眼橙黃色,三角區為黑褐色。胸部背面有3條灰褐色縱帶,翅透明,翅脈淡黃色。體兩側縱帶呈斷續狀,並各着生有1列粗刺毛,每列5根。腹末端尖削,產卵管呈針狀,黑褐色。中、後足腿節及脛節均為橙黃色,基節及跗節灰褐色。
卵:長圓筒形,乳白色,長約1.5mm,排列成塊狀。
幼蟲:蛆型。體長約10mm,黃白色,頭部尖細,末端呈截形。口器呈黑色鈎狀,老熟幼蟲尾部變黑色。
蛹:圍蛹,深褐色或黑色,近紡錘形,長約7mm。[1]
發生規律
年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3月中旬成蟲開始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羽化盛期,以6-10時為最盛,羽化率達38.8%。4月上旬至下旬陸續產卵,喜產於竹筍剛出土1-8cm的健壯筍籜間的內壁,每筍產卵數不等,少者10粒,多至300粒左右。由於成蟲大量出現的時間與毛竹出筍盛期基本上相吻合,所以毛竹出筍盛期亦是卵盛期。卵經4-5天孵化,幼蟲於6-8天後蛀入筍生長點。剛入筍時,與正常的健康筍區別不大,經5-6天為害後,被害特徵明顯,早晨筍尖部無露水,筍的高生長開始停止,經10天左右,筍組織發生腐爛。每株毛筍幼蟲數在58-300條時,均能使退筍。幼蟲期20-25天。5月中旬幼蟲老熟,開始沿筍籜向上爬至頂部脫出落地,在筍周圍25cm土壤內化蛹,入土深度一般1-6cm,經1-4天化蛹。[2]
分布與危害
竹筍泉蠅(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又叫毛筍泉蠅、筍實蠅、筍蛆,屬雙翅目花蠅科,廣泛分布於我國各省區,可以為害毛竹、淡竹、剛竹、桂竹、旱竹、石竹、苦竹等竹類。
以幼蟲蛀食竹筍,使內部腐爛,造成退筍。
防治方法
(1)加強竹林管理。
科學肥水,及時中耕鬆土,合理砍伐,保持適當密度,提高植株抗性;注意林區衛生,及早挖除蟲退筍,殺死幼蟲。
(2)保護與利用天敵。
竹筍泉蠅的天敵種類眾多,大約15種,其中蛹期的寄生蜂寄生率可達44.8%,卵期有紅蜘蛛、螞蟻、瓢蟲、露尾甲等能捕食大量卵塊。
(3)誘殺成蟲。
用糖醋或魚腸、死蚯蚓、鮮竹筍等為餌料,用捕蠅籠誘捕。在產卵前期及後期以魚腸等腥臭物誘效果最佳,產卵盛期則鮮筍內誘殺成蟲的效果十分顯著。試驗表明在餌料中加入少量農藥,並不影響引誘力。
(4)藥劑防治。
①大面積的用材竹林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 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噴射,出筍前噴1次,出筍後每星期噴1次,連噴2-3次,能起到殺蟲保筍的良好效果。
②鬱閉度大的竹林,在成蟲出現期間,施放煙劑,每hm用量15kg,殺蟲率達90%以上。
參考文獻
- ↑ 廣德市竹筍泉蠅發生預測與防治方法微信
- ↑ 竹筍蛀蟲用什麼農藥搜狗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