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竹枝詞九首·其九 劉禹錫

竹枝詞九首·其九
新浪網

竹枝詞九首·其九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表現的是巴東山區人民的勞動生活,宛如一幅風俗畫。詩中以漫山開放的桃花李花和繚繞在藍天白雲之間的縷縷炊煙作為春耕大忙時節的自然背景,在這背景上來點綴並活動着在江邊汲水為炊的婦女和以刀耕火種的原始方式在田園勞作的男子。全詩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同時也在男耕女炊、村莊男女各當家的畫面上顯示出勞動人民質樸勤勞的本色,亦顯示出詩人新穎的審美趣味。

目錄

原文

劉禹錫〔唐代〕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

譯文

山上開放的桃花、李花層層疊疊、布滿山野,遙望山頂,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裊裊的炊煙,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處。

戴着銀釧金釵的婦女們到下山擔水準備做飯,挎着長刀、戴着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此詩為其中之一。夔州在長江三峽的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當地流行着叫「竹枝詞」的民歌形式。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

簡析

  《竹枝詞九首·其九》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表現的是巴東山區人民的勞動生活,宛如一幅風俗畫。詩中以漫山開放的桃花李花和繚繞在藍天白雲之間的縷縷炊煙作為春耕大忙時節的自然背景,在這背景上來點綴並活動着在江邊汲水為炊的婦女和以刀耕火種的原始方式在田園勞作的男子。全詩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同時也在男耕女炊、村莊男女各當家的畫面上顯示出勞動人民質樸勤勞的本色,亦顯示出詩人新穎的審美趣味。

鑑賞

  這是組詩《竹枝詞九首》的最後一首。這首詩是一幅巴東山區人民生活的風俗畫。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於表現山水的容態精神,而是從中發掘出一種比自然美更為可貴的勞動的美,創造力的美。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開頭用一個「山」字領起,一下子把詩人面對春山、觀賞山景的形象勾畫出來了。俗諺說:「桃花開,李花敗。」一般是李花先開,桃花後開。現在桃花、李花同時盛開,這是山地氣候不齊所特有的景象。「層層」狀桃李花的繁茂與普遍。此山彼山,觸處皆是。那種色彩絢爛、滿山飄香的景象可以想見。次句由景及人。「雲間」形容山頂之高。詩人遙望山頂,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裊裊的炊煙。他推斷,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處。「是人家」三字是詩人注意力的歸着點。「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詩人探尋的目光越過滿山的桃李,透過山頂的雲霧,終於找到了繡出這滿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創造的。山美、花木美,都來自山村居民的勞動之美。以下即轉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勞動場景的描畫。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兩句寫山村居民熱氣騰騰的勞動生活。挎着長刀、戴着短笠的男人們根據傳統的辦法前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戴着飾物的青年婦女們下山擔水,準備做飯。在這裡,作者運用了兩種修辭手法。一、借代。用「銀釧金釵」借代青年婦女,用「長刀短笠」借代壯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徵,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二、對仗。不僅上下兩句相對,而且還採用了句中自為對(即當句對)的辦法,把語言錘打得十分凝鍊。

  全詩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猶如四幅畫圖,孤立起來看,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合起來看,恰好構成一個完滿的藝術整體。由滿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勞動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詩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婦女們負水對歌、燒畲時火光燭天以及秋後滿山金黃等情景統統留給讀者去想象,畫面的轉接與安排極有理致。詩中沒有直接發出讚美,但那種與勞動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輕快的節奏,那種着力描繪創造力之美的藝術構思,都隱隱透露出詩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對勞動生活的讚嘆。劉禹錫貶謫巴山楚水之時,接近了人民,南國的風土人情,激盪了他的詩情,豐富和提高了他的藝術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擴大了視野,在審美鑑賞力和表現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