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端午日 殷堯藩

端午日
圖片來自大眾網

端午日一首七言律詩,通過描寫端午節的熱鬧場面,襯出詩人對人生易老、年華易逝的悲嘆。他不參與到熱鬧的節日慶賀中,既是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的體現,也包含看透熱鬧背後空虛的無奈與悲涼。

目錄

原文

殷堯藩〔唐代〕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譯文

年少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不想跟從效仿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俗,只希望飲一杯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邊的白髮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在歲月面前無論是聖賢還是愚人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簡析

  《端午日》是一首七言律詩,通過描寫端午節的熱鬧場面,襯出詩人對人生易老、年華易逝的悲嘆。他不參與到熱鬧的節日慶賀中,既是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的體現,也包含看透熱鬧背後空虛的無奈與悲涼。此詩情志相對悲觀,透過詩辭可窺見當時晚唐的一景。

鑑賞

  作者當時已經年老,「不效艾符趨習俗」既是力不從心,也包含看透熱鬧背後空虛的無奈與悲涼。當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正是元和中興前後,民間的生活處境雖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為自身的年老體弱,又預見了晚唐時期宦官與藩鎮衝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懶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話昇平」。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也正因為前文敘述的原因,他才發出了時光易逝,幾人流芳的感慨。此詩相對悲觀,但透過詩辭的背後,我們卻可以從作者的視角,窺見當時晚唐的一景。

殷堯藩

殷堯藩(yīn yáo fān)(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後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陝、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