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坦君
童坦君 [1]>
- 生物化學家 男,1934年8月生,浙江寧波人。1959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北京大學教授。
童坦君 | |
---|---|
出生 | 1934年8月 浙江寧波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 |
母校 | 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 |
職業 | 生物化學家 |
研究領域 |
醫學 |
目錄
人物經歷
- 1978年教育部公派52名我國首批訪美學者之一, 中國生物化學學會第一批會員
- 1978.12-1981.05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博士後
- 1978.12-1986.10 北醫大生物化學系講師、副教授
- 1986.10-1988.03 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紐約大學訪問副教授
- 1988.09-2000.04 北醫生化系教授,系副主任 (1995-98北大生命科學院兼職教授)
- 2000.04- 北大醫學部生化系教授,研究室主任。
- 2004.03- 北京大學衰老研究中心主任
- 2005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1978年童坦君被教育部選拔為中美建交前52名首批訪美學者之一,赴美從事腫瘤血管生長因子與燕窩糖肽的研究。學習結束時,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頒發的博士後研究結業證書,成為中國第一批獲得美國NIH博士後結業證書的學者之一。赴美期間童坦君敏銳地覺察衰老研究的新風向,歸國後旋即轉向衰老研究。數十年如一日……發現衰老因子,建立細胞衰老評價體系,把中國衰老研究帶入國際前沿;為謀國家科技長遠發展大計,力主改革中國博士後制度;身為科學家以學術研究和傳播科學為己任,積極創辦網站開展科普宣傳。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主要從事細胞衰老的分子機理研究。建立了一套國際承認的評估細胞衰老的定量指標,可用於衰老理論研究和藥物抗衰效果評價。系統揭示了p16等細胞衰老相關基因的表達調控機制,證實環境因素不僅可直接作用也可通過引發基因變化間接影響衰老。發現並克隆了多個衰老相關新基因並進行了功能研究。
現有科研
- 1, 2013-2017,重要器官衰老過程中細胞衰老的分子網絡,童坦君,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
- 2, 2012-2016,端粒相關蛋白在細胞衰老中的作用機制,童坦君,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
- 3, 2014-2018,基於人多能幹細胞模型的衰老及糖尿病的分子機制研究,陳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
- 4, 2012-2015, 表觀遺傳調節分子FOXA1與HDAC4對細胞衰老進程的影響及其機理童坦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5, 2014-2017,細胞衰老抑制基因對肝細胞癌惡性增殖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童坦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6, 2014-2017,蛋白激酶D1調控衰老相關炎症的機理及其在衰老性疾病中的作用,陳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7, 2015-2018,SIRT6通過促進p27Kip1的泛素化降解而延緩衰老,韓麗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8, 2014-2016,NF-kappaB在衰老進程中轉錄激活功能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張宇,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9, 2013-2015,自主克隆的衰老相關CSIG基因調控細胞衰老的分子機理研究,馬利偉,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項目。
主要獎項
- 2005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6年獲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
- 2009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