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基本信息

章含之
出生 1935年7月14日(农历6月14日)
国籍 中國
职业 外交家
知名于 中国著名外交家。毛泽东的英文教师
知名作品 《我与乔冠华》
《那随风飘去的岁月》


章含之(Zhang Hanzhi),女,汉族,1935年7月14日(农历6月14日)出生于上海,

生父母,陈度谈雪卿(非婚生育),

养父母,章士钊奚翠贞(章士钊小妾),

丈夫 洪君彦(1957-1972)(前夫)、乔冠华

女儿 洪晃(婚姻离异三次)

女婿 陈凯歌(洪晃前夫之一)

2008年1月26日上午8时20分在北京朝阳医院病逝,终年73岁, 女儿洪晃陪伴她走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章含之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担任毛泽东的英文教师,中国著名外交家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个人作品

3婚姻家庭

4人物轶事

5相关评价

目录

人物生平

生母名为谈雪卿,上海滩上有名的交际花,曾是永安公司康克令钢笔专卖柜台上的售货员,人称康克令西施。配偶为陈度,是军阀陈调元之子。两人未婚同居,谈有身孕后,不愿为妾。陈调元请章士钊出面调解私了,将谈所生女儿托付给章,取名章含之。

1949年进入北京贝满中学读书。同年圣诞舞会与燕京大学学生洪君彦(后为北京大学教授)相识,恋爱。

1953年保送北京外国语学院。1957年与洪君彦结婚。

196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生部毕业,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

1961年生女儿洪晃。1963年受邀成为毛泽东的英文教师。

1966年洪君彦被作为陆平黑帮被揪斗、抄家、监督劳动。

1971年3月末,章含之入外交部,在亚洲司历任一般职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与王海容唐闻生华齐宗罗旭合称"外交界五朵金花"。 1972年,以丈夫有外遇为由,离婚。

1973年年底章含之与时任外交部部长的乔冠华结婚。文革后期,乔冠华倾向四人帮,反对周恩来文革后两人即被隔离审查。1982年12月审查最后没有结论,习仲勋代表中央宣布"一笔勾销"。

1983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理事。1987年调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国际部主任。1990年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部主任。

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8年1月26日上午8时25分,因肺部并发症于北京朝阳医院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3岁。章含之生前刚把另一本回忆录底稿撰写完毕,女儿洪晃表示:"她这一走,剩下的包括文稿修改、史料核实、出版事宜都将由我来完成"。

2008年2月1日,章含之葬礼在八宝山举行,并与养父章士钊合葬[1]。

个人作品

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长篇小说《寻欢作乐》([英]毛姆著),散文集《我与乔冠华》、《风雨情》、《我与父亲章士钊》、《那随风飘去的岁月》、《故乡行》、《谁说草木不通情》、《十年风雨情》等。曾经被人误以为是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的母亲。2002年,章含之的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在上海出版,引起不小的反响,时人称她为"末代名媛"。

婚姻家庭

章含之与洪君彦

在与乔冠华结婚之前,章含之有一场失败的婚姻。这场失败的婚姻:一个是初中的15岁的小姑娘,一个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洪君彦,相恋8年结合。

章含之的这一段婚姻并不幸福,却一直拖着没离婚。在代表团赴纽约联合国大会之前一天,毛主席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让章含之要作出明智的选择。

据章含之本人回忆录《风雨情》所述,章与洪感情破裂乃至离婚是由于洪君彦的外遇。1993年至2003年,章含之写文章、出书或接受访问,凡提到她和洪离婚那一段往事,总说是已故毛泽东主席叫她离婚的。她说毛主席批评她没出息,是这样对她说的:"我的老师啊,我说你没出息是你好面子,自己不解放自己!你的男人已经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怕别人知道?那婚姻已经吹掉了,你为什么不解放自己?"

对此,前夫洪君彦则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见于香港《明报》《洪君彦: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文中指出,在洪遭受政治迫害后,章不仅没有关心和帮助,反倒开始和其他男人交往。

章含之和丈夫乔冠华(前外交部长)

乔冠华比章含之大足足22岁,而且是外交部部长,这段悬殊的爱情让章含之走得分外艰难。1973,乔冠华60岁,身为部长;章含之38岁,身为处长。即使抛开名誉地位的差距不论,年龄上的差距足以让人侧目。章含之虽经过犹豫,还是坦然地接受了。章含之放弃了当大使的机遇,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乔冠华身上。在度过了不愿回忆的1976年以后,她和乔冠华过上了平民的生活。史家胡同51号记录了两人心心相印的一切 。

1983年乔冠华去世后,48岁的章含之一直沉浸在对乔的怀念中不能自拔 。又过了10年,她才从这种失落的情感中逐渐走出来[1]

女儿洪晃

洪晃是章含之和前夫洪君彦的女儿,也是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的前妻。

章含之去世后,女儿洪晃说,母亲章含之走得非常坦然:"我知道她一直希望在家里离开,最后没有办法是在医院离开的,这是最大的遗憾了[2]

人物轶事

担任英文老师

1963年对于章含之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她成了毛泽东的英文老师。章含之获得如此幸运的机遇,完全根源于她父亲和毛泽东的关系。诚如章士钊所说,他和毛泽东是几十年的朋友了。

196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七十寿辰。除了亲属,毛泽东又请了程潜叶恭绰王季范章士钊四位湖南老乡去赴家宴。邀请时特意说明,不带夫人但可带一名子女。章士钊便带了章含之去。

毛泽东问了她的工作情况后说:"章老师,你愿不愿当我的老师啊?我跟你学英语。"章含之以为毛泽东是在说玩笑话:"主席,我哪敢当您的老师,您是我们大家的老师。"毛泽东却很认真:"教英语我就当不了老师了,还要拜你为师啊!"

于是,从1964年元旦后的那个星期日开始,章含之到毛泽东那里教英语,每次一个多小时,持续了半年。每次读完英语,毛泽东都要和章含之谈论一会儿别的事情。

1971年3月末,章含之走进了外交部。先在亚洲司四处做一般工作,后是副处长,不久又提升为副司长。但她经常性的工作是在各种外事场合担任英文翻译。特殊的工作岗位,使她见到毛泽东的机会又像在中南海教英语那样多起来了,但时过境迁,她再也找不到60年代那种坦诚、宁静的气氛。

文革期间

章含之文革后期参加了四人帮发起的对周总理的批判。

章含之在回忆录《我与乔冠华》、《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中也承认了当时的错误:"我犯过两次大的错误。那错误是为了生存""第一次就是这1973年的深秋……几年后,我曾经为自己和冠华辩护说那是时代造成的悲剧""我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前程',随着那汹涌而至的浊浪,说了违心的话,做了违心的事,伤害过好人。尤其在周总理蒙受屈辱时。"--此话倒有几分当真。章含之夫妇确实是为了前程而批周的,但当时究竟是真心还是违心,已无从查考了。至于做一点减轻总理压力的事,那原本不难,譬如纪登奎散会后会找到张佐良(总理保健医生)悄悄地问一句:"怎么样?还好吧?"。章和乔,非不能也,是不为也[3]

据章含之说,1975年一次会见外宾后,乔冠华曾向总理痛切剖析1973年自己的懦弱,并得到了总理的谅解。但就在那次会见后,工作人员要求与总理合影,章、乔均在合影人群中,照完相,总理忽然大声说:"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在我脸上打叉。"有学者认为,这是在点乔章[4]

乔冠华周总理从1940年代一手提携起来的干部,二人关系情同父子。到关键时刻,却是真刀真枪。倒是江青的护士小赵,总理不过是解了她一次难,"批周"时她竟在大会堂对着张佐良说:"张大夫,你还不知道呢,他们白天睡觉,晚上来开会整总理,……他们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张要她轻点声,她说:"张大夫,你不用害怕,我说话,我负责,我说的全是真话,我不怕坐牢!"相形之下,乔的表现未免令人寒心。

当年章含之在'外交部'亚洲司的同事们,多年后仍然坚持他们夫妇背叛周总理,"一点也不冤""到了后期,她到处帮江青拉帮结派,这谁都知道"一位资深外交官说,由于乔冠华深受周恩来的培养与提携,且在乔冠华落难时周恩来力保其复职,所以"唯独这条最不可原谅",乔、章夫妇更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5]

"四人帮"被捕后,从王洪文家中抄出了一份组阁名单,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拟定的,上面有王洪文批改的笔迹。而这份"四人帮"组阁名单上有乔冠华,且名列"副总理"。乔冠华受到中央专案组的审查。在被审查期间,乔冠华着手整理旧作,把他30年代在香港、40年代在重庆和建国后写的许多国际评论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在文字上做了校勘和必要的修改,编成了《乔冠华国际述评集》。

1982年1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委托习仲勋陈丕显,在中南海约见乔冠华和章含之,他们两位详细询问了乔冠华的病情,最后习仲勋代表中央说:"过去的事情一风吹了,一笔勾销。"后来乔冠华被安排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担任顾问。章含之任对外友协常务理事。

相关评价

历史评价

关于章含之,除了一致认同的漂亮聪颖之外,加在她头上的称谓也一直都那么引人注目:民国时代,她是大律师章士钊的养女;共和国时代,她是国家主席毛泽东的英语老师;再后来,她成了当时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妻子。十年春秋,相濡以沫,章乔之爱,难舍难分。

2008年1月26日上午8点20分,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色的女外交官章含之因肺部感染不幸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一批文学界、艺术界名家扼腕悲痛。他们说:「章含之带着一部历史走了,她把一个老上海的经典形象、一段与乔冠华的生死之恋、一幕幕中南海奇闻逸事统统带了去。」

挚友评价

陈钢:她是标准的上海大女人

作曲家陈钢与章含之相识,是在文汇报副刊的一次笔会上,陈钢拿自己的《黑色浪漫曲》交换了章含之《那随风飘去的岁月》。

"她是标准的上海女人。就像《花样年华》里的房东太太,说的上海话比我们都要纯。虽然我们同年,但她像是长我一辈的老上海。"陈钢回忆道,"她的风姿、风度完全是一个'上海大女人'的形象,她打扮入时但很有分寸,熟谙国际事务,操一口纯正牛津腔英语,但同时又是性情中人。"

白桦:她无法用英语完成自传了

章含之"文革"后很寂寞地住在北京史家胡同51号,白桦经常去看她。"虽然没事可做,但她还是带了几个学生。那么落寞时,她还是要寻找一些生活的意义。心态好,才能经得起跌宕。"白桦说。他回忆章含之的家里摆满了乔冠华的照片,"她始终沉浸在爱情当中。但与我们聊天时她从不提悲伤往事,而是嘻嘻哈哈,乐观得很。"

日本演员中野良子1985年来访时说她在中国发现了很高贵的女人,一个是白杨,另一个就是章含之。

几年前,章含之曾在针对大学生的一次演讲中袒露自己文化不足,不是"才女"。白桦则叹道:"越是见多识广的人,越是感到不足。比如,她经常能滔滔不绝地以既风趣又通俗的语言讲解国际事件,我认为现如今中国女性很少有能像她这样的。她所涉猎的人、事与历史,都是她的亲历,不用学就能娓娓道来。不久前她跟我说,中国的文学、纪实性作品很好,但为什么不能在国际上普及,就是因为不能用英文写作。所以她正在用英文写自传,看来,现在也无法完成了,实在是很大的遗憾。"

沙叶新:她是个生动的人

章含之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被剧作家沙叶新评价为"缠绵而不失之蕴藉,哀怨而又不失之高贵,实为难得之佳作",而章含之本人在沙叶新眼中也是难得的"生动真实"。沙叶新不断重复章含之与其聊天时的叙述,"很有感情,又充满细节,她一说话所有的人全被吸引"。他们讨论国家大事,也谈红墙逸事,"这些从未见诸任何杂志报章,我劝她应该写一写。"沙叶新说,"章含之是很真实的人,也是个大而化之的人,没什么心眼儿。她是个让人难忘的生动的朋友,也是个真正的美女。"沙叶新说,他想写写与含之聊天时的那些事,以此为祭。

视频

Feb 1972 周恩来促成中美建交(章含之,冀朝锄 inside)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