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龙山街道
章丘区龙山街道,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之东、武源河畔的台地上,因地势隆起,宛如城垣,故称“城子崖”。这里土地肥沃,风景秀美,北与烟波浩淼的白云湖相望,南与苍翠绵亘的群山为邻。[1]
中文名: 龙山
位 于: 章丘区西部
总面积: 92平方公里
特 点: 既具古城风韵、又充满现代化气息
目录
地域简介
章丘龙山街道位于章丘区西部,西依济南市历城区,东连枣园街道,南接圣井街道。总面积92平方公里,辖76个行政村,6万人口,是一座既具古城风韵、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城区。龙山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颇多,城子崖遗址为“龙山文化”发祥地和当今重要考古基地。东平陵故城曾为济南国、郡治所。龙山物产丰富,其中以香飘四方的历代贡米——龙山小米最为著名。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境内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和龙山文化的确立,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里程碑。考古学家们将距今4800~4000年之间的这段历史,称之为龙山时代,是以黑陶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也称之为“黑陶文化”。1928年,考古学家首次在今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城子崖发现龙山黑陶,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的瑰宝”。其中尤以蛋壳陶为绝品,“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薄如纸”,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陶艺一绝。在世界陶艺中,唯有此地烧制出的陶器呈油亮的纯黑色。龙山文化陶器造型精美,形态多样,气势宏伟,高度多在50厘米以上,是同类器物的上乘之作。形制主要有碗、盂、筒形器、杯、盆、罐、鬲等。尤其是举世闻名、薄如蛋壳的蛋壳陶高柄杯,通体为泥质黑色,光滑细腻,最薄出的盘口部分厚度仅为0.3~0.5毫米,个别可达0.2毫米,即使在较厚的柄部和底座处,厚度也不会超过1~2毫米,总体重量仅为50~70克左右,“飘乎若无,敲之铮铮有声”,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龙山文化高超的陶器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历史遗产,是研究龙山文化性质、社会特点、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原始艺术的重要依据,现代许多设计师们还从中汲取营养,为祖国现代化服务。东平陵故城位于城子崖遗址东北约二公里,始自春秋,繁荣于两汉,是汉济南国、郡的治所。历经1500年的沧桑,现四面城墙依稀可见。东平陵原名平陵,春秋时属谭国,齐桓公二年(前684年),齐师灭谭,为平陵邑,归齐国。平陵二字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贵德》:“桓公之平陵,见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受河道迁徙影响,东平陵自春秋至唐,曾三置三废。后郡治西迁历城。平陵城故址呈方形,边长1900米,总面积360余万平方米。城址四周可见残存夯土城墙,宽10~30米,高1~4米不等,城墙顶残宽2~7米,地下保留的墙基宽40米,4座城门遗迹。城内地貌南高北低,自西城墙沿中南部至东北部和沿西城墙向北有两条古河道。遗址随处可见砖瓦和陶器残片,城内中部西侧300~400米范围内残留大量铁渣、矿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烧土,为冶铁遗址。南面为陶窑群,是手工业区。东部偏北处有大面积夯土基址和砖、石路面,为宫殿区,其余部分为居民区。1928年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吴金鼎先生首次进行调查。1975年前后,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对城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重点钻探。1978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陵田园综合体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同年6月,财政部又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型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财农53号),并发布了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起在有关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田园综合体试点。平陵田园综合体位于龙山街道办事处东北方向,济南市东部,紧临济南市历城区,距济南市区25公里。项目区位S102省道贯穿而过、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贯穿东西。潘王路纵贯南北,经十东路(309国道)近邻通过。距遥墙国际机场29km,距章丘区12km,济南东站26km,山东大学章丘校区12.5km。平陵城以龙山贡米为基础,结合其他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和效益的生产加工体系,将平陵城打造成为龙山精品农业展示园。保障龙山贡米种植规模前提下,融入龙山文化、黑陶文化,平陵城文化逐步发展成为集休闲科普、娱乐体验为一体的的田园综合体。平陵田园综合体建成之后,将成为龙山名片,以文化促形象,以活动聚人气,以展示促商机,融入休闲、文化、旅游等元素,打造平陵城田园综合体,进一步提高龙山贡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龙山小米
龙山小米。境内著名特产龙山小米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为清代全国四大贡米(金谷米、龙山米、沁州米、桃花米)之一,以其性粘、味香、富有油脂而闻名于世,价格昂贵,被誉为“龙米”。
据传说,清乾隆皇帝出巡,路经龙山下榻用膳,接驾的是章丘西关名门望族高如恂。为博得乾隆欢心,高家摆出山珍海味,辅以锦歌艳舞,皇帝不悦。高如恂忽然想到了龙山小米。在乾隆皇帝用“小饭”(点心)的时候,高如恂急忙启奏道:“奴才备有龙米金汤,望万岁品尝。”乾隆皇帝听后寻思:羹汤之类,朕不知喝过多少,这“龙米金汤”未曾听过,随传旨速上。当银碗金汤端上时,乾隆细观,碗中汤色金黄,粘凝均匀,表面氤氲浮着一层米油之气,未曾入口,香气早已入鼻,入口之后,更感浓香外溢。乾隆食后意犹未尽,一边回味,一边赞誉:“真乃银碗金汤!‘龙米’之说出自何处?”高如恂答道:“此米产于县邑西南龙山镇石人坡,故名‘龙米’。”乾隆大悦,随传旨速集龙米数斗,一半送京城赐朝中大臣们品尝,一半随驾携带,分赐沿途地方官员。并传下口喻:龙山小米乃上乘佳品,后岁岁朝贡。后亲题“天开寿域”四个大字赐予高如恂。龙山小米产地以龙山街道办事处北石人坡为中心,南至白谷堆,北至兰家庄,西至芦家寨(历城区),东至平陵城,方圆5公里。尤其以龙山村石人坡的400亩地最为闻名。这一带的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上传统的栽培技术,最宜谷子的生长发育。所以龙山小米籽大粒圆,色泽金黄,性粘味香,营养丰富。特别是煮粥时,表面浮一层黄亮的米质油,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济南有名的“八宝粥”“王家甜沫”等小吃,均用龙山小米做原料。据中国农科院化验,龙山小米蛋白质、脂肪、赖氨酸、淀粉、维生素含量均超过其它小米。
视频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东沟头村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