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站在那片土地上(張兆仁)

站在那片土地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站在那片土地上》中國當代作家張兆仁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站在那片土地上

今天不冷不熱,適合打轉。我對老伴說:「我去轉了。」「去吧。和誰去?」「出去再說。」

其實,我今天不想約伴。有幾天沒到那裡轉了,今天想去那裡看看。喊了伴,就受到約束。別人要去的 地方,我不想去,我要去的地方,別人不願去,這樣多不好,不如一個人轉,想轉哪裡就轉哪裡,想轉多久就轉多久,多自由。

穿過幾條街,走進田野。來到一個堰塘邊。這是一個長方形的堰塘,水很深,四周長滿清油油的水草。原本這裡只有大隊書記的屋和一座磚瓦窯。書記搬走了,磚窯塌了,就變成大隊的加工廠,大隊的小學,還有鎮上的皮革廠。不久,這些都搬走了。再後來就墾成園田,分給社員做自留地。堰塘北頭是我的自留地,緊近的是興強的自留地,興四的自留地和德林的自留地。那時,一放工,我們就來自留地里忙,挑的挑水,撥的撥糞…而大隊書記的屋場建起我們隊的倉庫,倉庫前後是稻場

我轉到這來,站在我原來的自留地前,回憶當年管理它的情景。自留地雖小,可它是我家的錢袋子,是我家廚房的儲藏室。所以,我和妻子從不敢怠慢它,自始至終都是好好地服侍它,讓它比別人的優秀。十幾年過去了,現在誰在種它?它瘦了,被一條路占去一半,瘦得好可憐。

生產隊的倉庫賣給私人了,住了三四家。倉庫前的稻場不僅瘦了,而且荒蕪。站在草叢裡,拉開記憶的帷幕,我仿佛置身於當年的農忙中,幾十把鐮刀、幾十條釺擔,幾個打穀機,拼得個熱火從朝天。一陣風吹來,壯觀的場面不見了。那個火紅的年代,那個熱火朝天的場面,那個上百人的集體搶收,還會重現麼?我朝前走去,見一老頭在田裡忙,細看,不認識,一問,是移民。以前,在生產隊,像他這個年紀是不會下田勞動的,最多安排放放牛,或在稻場上曬曬穀。

過了渠道,是我分得的六斗水田。但現在成了私人的魚池,長長的渠道乾枯潰缺,雜草叢生。再往上走,山腳下,我還分得一塊兩斗五分的田,腰子型,但已腎氣不足,我在光禿禿的土地上走來走去,再也不是當年撐一把雨傘在雨中扯秧草時的優美姿態。凝視着野性的荒涼,沉甸甸的不是谷穗,而是我的心情。

我來到實驗畈,這裡曾經是生產隊的當家田,望不到頭的莊稼,遍地英雄下夕煙的壯觀景象,我怎會忘記?後來,這裡被切成一塊一塊,分給每戶。在這裡我分得幾分河田,也就是旱田。這是一塊不足百米長的土地,只有一耙多寬,窄窄的天地,卻承載無邊的希冀。我在它上面種菜籽,種小麥,種棉花。我深情地望着這片土地,回想割錯近鄰的菜籽,回想帶着三個年幼的兒女在此撿棉花,回憶麥田中妻子鋤草的身影。在這裡,我和妻子刨出漫天朝霞、冉冉升起的紅日;在這裡, 我和妻子把失望漚作肥,讓它在風雨後蔥綠希望。腳下的土地,浸透我妻子多少汗水、淚水?春夏秋冬,你們知道麼?責任田呀,一年四季對你的牽掛,耗去我和妻子多少青春年華。茂生一片春思,搖曳一片秋思,都是為了生活。鋤頭與鐮刀的互換,憂愁和歡樂的交替,頻繁演藝,誰來評說?

夕陽下,我望着東方。因為在東方的杜嘎窪的一個山坡頂上,那三斗水田也曾經是我的責任田。遙望着那方,雖然隔着五六里,我仿佛又回到大集體時期,聞到生產隊送中飯的香氣,仿佛看見社員們把扯秧草捉到的烏龜,都給得我的妻子拿回家讓孩子們吃。明天,我一定去那裡看看。

[1]

作者簡介

張兆仁,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