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 空囊》诗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 空囊》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当时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谷(治今甘肃成县)。这时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人生活极其艰难。[1]

目录

诗词原文

《 空囊》

唐代: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译文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词句解释

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2]

晨:一作“明”。高:一作“朝”。

卤(lǔ)莽:通“鲁莽”,苟且偷安。

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爨(cuàn):烧火做饭。

囊空:谓袋中无钱。

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赏析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表现杜甫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

颔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所谓“世人共卤(鲁)莽”,指人多苟且偷安。战乱爆发后,诗人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手,后又因两次直言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至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这里,杜甫所说的“吾道”,是不愿苟得之直道,忠勇报国之达道。颔联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杜甫高尚不俗的品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而具体写贫状。作者皆从“寒”字来入笔。上句说“不爨”,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可见一贫如洗。

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诗人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

这首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4]

唐代诗人杜甫是古代又一出名的穷爸爸。父亲和祖父均为朝廷命官的杜甫,也曾想走仕途,然而他官运不济,一直到44岁时才混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不想当年又生“安史之乱”,“谷食踊贵”。《旧唐书·杜甫传》记载,避乱回家的杜甫“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最让杜甫伤心的是,因为穷,小儿子被饿死了。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杜甫悲愤地写道:“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杜甫最喜欢小名叫“骥子”的儿子杜宗武,曾夸赞“骥子好男儿”,并把杜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杜宗武身上。在儿子过生日那天,特作《宗武生日》诗:“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5]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参考资料

  1. 《 空囊》 古诗文网
  2. 空囊》 诗词文句网
  3.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4. 杜甫特别开心的一首诗,行文潇洒,颔联为千古绝对,不愧为诗圣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6-04 11:06
  5. “穷爸爸”用诗歌表达为父者心声 京报网;发布时间;2014-06-23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