稥
稥 |
香(拼音:xiā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上半部像禾黍成熟后散落的许多籽粒,下半部像盛粮食的器皿,合起来表示农作物成熟后散发出香味。香的本义指谷类散发的气味,泛指芳香。再引申作名词,指带有香味的东西。旧时也多指与女子有关的事物。芳香令人舒服,所以香引申为舒服或有滋味。香味为人所喜爱,所以香也引申指为人喜爱、受人欢迎。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香
拼音; xiāng
部首; 香、禾
五笔; TJF
仓颉; HDA
郑码; MFK
笔顺; 撇、横、竖、撇、捺、竖、横折、横、横
字级; 一级(编号:1548)
平水韵; 下平声·七阳
总笔画; 9+0、5+4
四角码; 2060₉
注音字母; ㄒㄧㄤ
造字法; 会意字
字形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统一码; 基本区 U+9999
异体字; फ़�、࣌�、�、�、�、એ�、એ�
文字源流
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图1),上面是黍或者麦("来")的形状,四周几个小点,表示颗粒成熟而脱落;下面是一个容器表示盛装这些成熟的粮食。从甲骨文字形来看,"香"最初之义是指黍稷成熟后,将其粮食收藏。粮食香甜可口,自可会出"芳香"之义。小篆下部作"甘",上部作"黍"。"黍"和"甘"构成的"香",本义指谷类成熟后的芳香气。隶书则把"黍"简化为"禾";下部则改"甘"为"日"。也就不易了解其形了。
香字是以谷物香甜可口为造字对象,且喷香的食品又大多是美味的食品,故香字便有美味的意思。如《吕氏春秋·审时》:"抟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香。"芳香与美味都是人们喜爱的对象,这是人情之常。扩而大之,人们也就把喜爱的对象称为香,香也就成为赞美之词,就像人们把憎恨的对象称为臭一样。
一些具有芳香特征的事物,就借"香"来代指该事物。因为香气,又可以"香"代指发出香气的物品,这类物品称为香料、熏香,简称作香。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芳香的气味。人们便常用"香"来代指"花"。如唐杨巨源《与李仲文秀才同赋泛酒花诗》:"香湿胜含露,光摇似泛空。"香湿,指花湿。又如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宋王安石《甘露歌》:"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这些例句中的香字,都是指代花。这原本只是一种借代,是一种修辞现象,但相沿日久,也就固定为香字的一种义项。
旧时常用香字作女子的代称,这和以香代指花有些类似。芳香宜人正是妇女梳妆打扮中最普遍的追求,故人们常常爱以香来代指女人。如"香娇玉嫩"形容女子的娇嫩,又有"香销玉沉"来比喻美女的死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