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李(原變種)
稠李(原變種) |
中文名稱:稠李(原變種) 界:植物界 拉丁文名 Padus racemosa var. racemosa 名稱狀態 來自中國植物志,未被SP2000收錄 |
稠李(原變種),拉丁文名為【Padus racemosa var. racemosa】,名稱狀態為【來自中國植物志,未被SP2000收錄】
目錄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粗糙而多斑紋,老枝紫褐色或灰褐色,有淺色皮孔;小枝紅褐色或帶黃褐色,幼時被短絨毛,以後脫落無毛;冬芽卵圓形,無毛或僅邊緣有睫毛。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倒卵形,長4—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不規則銳鋸齒,有時混有重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下面中脈和側脈均突起;葉柄長1—1.5厘米,幼時被短絨毛,以後脫落近無毛,頂端兩側各具1腺體;托葉膜質,線形,先端漸尖,邊有帶腺鋸齒,早落。總狀花序具有多花,長7一10厘米,基部通常有2—3葉,葉片與枝生葉同形,通常較小;花梗長1—1.5(一24)厘米,總花梗和花梗通常無毛;花直徑1—1.6厘米;萼簡鍾狀,比萼片稍長;萼片三角狀卵形,先端急尖或圓鈍,邊有帶腺細鋸齒;花瓣白色,長圓形,先端波狀,基部楔形,有短爪,比雄蕊長近,·1倍;雄蕊多數,花絲長短不等,排成緊密不規則2輪;雌蕊1,心皮無毛,柱頭盤狀,花柱比長雄蕊短近1倍。核果卵球形,頂端有尖頭,直徑8—10毫米,紅褐色至黑色,光滑,果梗無毛;萼片脫落;核有褶皺。 花期4—5月,果期5—10月。2n=32。 [1]
用 途
在歐洲和北亞長期栽培,有垂枝、花葉、大花、小花、重瓣、黃果和紅果等變種,供觀賞用。[2]
產地分布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生于山坡、山谷或灌叢中,海拔880—2500米。朝鮮、日本、蘇聯也有分布。
稠李屬介紹
稠李為薔薇科李亞科落葉喬木,花朵小,總狀花序,果實不被蠟粉,枝有頂芽。多數種自然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北至西南山區。全屬植物中國產14種和幾個變種,是值得開發的園林綠化樹種。
稠李(Padus racemosa)又稱臭李子,高15米,樹皮粗糙褐色。4 至5月開花,8至9月果熟,果紅褐色至黑色。我國「三北地區」、山東、河南有野生。歐洲、北亞長期栽培,選出有垂枝、花葉、大花、小花、紫花、垂瓣、黃果、紅果等變種,供園林觀賞。此外,稠李還是紫葉稠李的優良砧木。
斑葉稠李(Padus maackii)又稱山桃稠李,落葉小喬木,高4至1 0米。樹皮光滑,銅紅色,似西北山桃。總狀花序多花密集,核果球形,紫褐色。花期4至5月,果期6至10月。分布在黑龍江、遼寧、吉林陽坡疏林中,耐低溫。用作紫葉稠李砧木,嫁接苗生長勢強。
星毛稠李(Padus buergeriana)落葉喬木,高6至9米,老枝黑褐。葉背主脈和脈腋被棕色星狀毛。總狀花序,白色多花。核果小,黑色。產於陝西、甘肅南部和湖北、四川、江西等省,疏生林地邊緣。
宿鱗稠李(Padus perulata)落葉喬木,高6至12米。總狀花序,冬芽鱗片宿存。花期4至5月,果期6至10月。產於四川和雲南。
灰葉稠李(Padus grayana)落葉喬木,高8至10米。老枝黑褐色,葉片灰綠色。總狀花序,長8厘米,多花。核果黑褐色。產於雲南以東、長江以南各省山地疏林中。
褐毛稠李(Padus brunnescens)落葉小喬木,高7至12米,老枝黑褐色,小枝、葉背被紅褐色毛。總狀花序長17至22厘米,多花。核果紅褐至紫褐色,果期6月。產於四川西部、海拔2000 米以上林緣。
短梗稠李(Padus brachypoda)落葉喬木,高8至10米。樹皮黑褐色,總狀花序,花梗長5至7毫米。核果黑褐色。花期4至5月,果期6至 10月。分布於河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疏林中。
除以上種類外,還有產於長江流域至西南各省的絹毛稠李(Padus wilsonii)、粗梗稠李(Padus napaulensis)、細齒稠李(Padus abtusata)和產於西藏的全緣葉稠李(Padus integrifolia)、光萼稠李(Paduscornuta)等。 [3]
參考來源
- ↑ 稠李(原變種)Padus racemosa (Lam.) Gilib. var. racemosa,植物通
- ↑ 稠李(原變種)Padus racemosa (Lam.) Gilib. var. racemosa,植物通
- ↑ 中國稠李屬植物簡介,植物通,200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