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秦始皇墓

​秦始皇墓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秦始皇陵

外文名; the Mausoleum of Emperor Qingshihuang

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類別; 帝王陵墓(中國歷史上第一座)

聲譽; 世界第八大奇蹟

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科教文)

旅遊;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5A級景區)

概述

秦始皇陵於1974年被發現,這個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歿於公元前210年,葬於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圍環繞着那些著名的陶俑。那些略小於人形的陶俑形態各異,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成為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秦始皇陵南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鬱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

秦始皇陵墓足有七十八個北京故宮那麼大,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也只不過是給陵墓四周守門的。如果說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那麼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簡直就是沒有被發掘的世界第九大奇蹟!雖然項羽、黃巢等人曾經試圖盜秦始皇陵墓,但項羽只不過燒了陵墓上方的建築,挖了兩道「霸王溝」,他們並沒有找到地宮入口。至今仍沒有人真正進入到秦始皇的陵墓地宮裡。

地理位置

秦始皇墓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

自然氣候

臨潼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之東,渭水橫貫,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優越,適宜於人類繁衍生息

旅遊景區

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

秦始皇陵兵馬俑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今尚殘留遺址。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築群在北。

出土過程

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墳丘東側1.5公里處,當地農民打井無意中挖出一個陶製武士頭。後經國家有組織的發掘,終於發現了使全世界都為之 震驚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於趙國邯鄲,公元前246年13歲即立為秦王,22歲加冕親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徹底結束了戰國群雄割據的歷史,在血與火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郡縣制王朝—秦王朝。「秦王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秦始皇—這位叱咤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宮殿是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位於封土堆之下。《史記》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 秦始皇,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 ,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餘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餘件。在陵園裡設立有多處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來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區,重現當年陵園內科學周密的排水設施;相信隨着考古工作的進展,肯定還會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發現。

在凝重的綠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間,為了讓遊客身臨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榮、王者的威儀,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現的儀仗隊——秦始皇守陵部隊換崗儀式」表演和集「聲、光、電」於一體的秦始皇陵陵區、陵園、地宮沙盤模型展示,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神秘陵園的壯觀場景,展示了數十年來的考古成果,生動直觀地揭示秦陵奧秘,展示其豐富內涵。

摺疊埋藏豐富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園,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奮和聰明才智的結晶,是一座歷史文化寶庫,在所有古代帝王陵墓中以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而著稱於世。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裡面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着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里還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墓頂鑲着夜明珠,象徵日月星辰;墓里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秦始皇陵共發現10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門在同一中軸線上。墳丘的北邊是陵園的中心部分,東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東西兩側還並列着4座建築遺存,有專家認為是寢殿建築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殊特。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兵馬俑坑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由此埋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兵馬俑坑現已發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

坑內的陶塑藝術作品是仿製的秦宿衛軍。近萬個或手執弓、箭、弩,或手持青銅戈、矛、戟,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的陶質衛士,分別組成了步、弩、車、騎四個兵種。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衛士都是面向東方放置的。據鑽探得知共有三個陪葬坑,其中1974年發現的一號坑最大,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左右,長廊和11條過洞組成了整個坑,與真人馬大小相同、排成方陣的6000多個武士俑和拖戰車的陶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號坑的東北約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發現的二號坑,它是另一個壯觀的兵陣。南北寬84米,東西長96米的二號坑,面積921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016平方米。二號坑內有多兵種聯合陣容,包括步兵、車兵、騎兵和弩兵等。二號坑西邊是三號坑,1989年10月1日才開始允許遊客參觀。南北寬24.5米,東西長28.8米的三號坑面積為500多平方米。三號坑經有關專家推斷,被認為是用來統帥一、二號坑的軍幕。一乘戰車,68個衛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內。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為「右軍」,埋葬着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 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編制、作戰方式、騎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 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的寫實手法作為中國雕塑史上的承前啟後藝術為世界矚目。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對外開放。

旅遊指南

交通信息

1.火車站東廣場乘游5(306)路、914、915路至終點站兵馬俑,全程票價7元,車程1至1.5小時;

2.臨潼區前往,可乘坐101專線,車程15分鐘左右。

從兵馬俑廣場憑兵馬俑博物館門票可以免費乘坐電瓶車到達,約5分鐘路程。

特產信息

石榴、火景(晶)柿子和相棗是臨潼傳統農特產,號稱「臨潼三寶」

開放時間

3月16日—11月14日:8:30—17:30 11月15日—3月15日:8:30—17:00

門票; 成人票:110元,兒童票:55元

歷史文化

公元前259年中國農曆正月,一個長相併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着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縣境),結束了短暫的一生。[1]

參考文獻

  1. [ ], 醫學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