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秦公一号大墓

         
 秦公一号大墓

 

 

 

目录

中文名

秦公一号大墓

目录

简介

大墓简介

简介

秦公一号大墓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该墓有186具殉人,其中三层台上环椁室置殉人166具,填土中埋人牲20具。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

大墓简介

秦公大墓

秦都雍城遗址位于凤翔县城南雍水河北岸平地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曾在此建都长293年,秦王政(秦始皇)成年加冕也在雍城内的大郑宫举行。现已探明遗址内有新、旧两城相连南北长达两公里,东西约一至两公里。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大量工作,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在雍城遗址之南的南指挥镇有秦公陵园,共发现43座规模较大的墓葬,其中的秦公大墓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最大的土圹墓。 秦公大墓是整个秦公陵园中最早发现、唯一发掘的最大墓葬,故称秦公一号大墓,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陕西凤翔境内,位于雍水河西面的三畤原。

大墓平面呈“中”字型,全长300米,面积5334平方米。有东西墓道和墓室。发掘后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是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

如今的墓址旁建有秦公大墓遗址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农民创办的博物馆。

秦君椁室

椁室内有柏木椁具一套(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也分主副,都是用柏木枋(方柱形木材)垒砌而成的长方形木屋,之间有门相通。主椁室中部的地下,还有一个60厘米见方的“腰坑”,内有小动物骨骼,这是周秦墓葬中常见的一种葬俗。长14.4米、宽高各5.6米的主椁是安放秦公遗体之处,四壁及椁底均为双层柏木枋,椁盖则是三层,中部有一道单层枋木垒砌的隔墙,将主椁分为前后两室,这种布局应该是仿照墓主生前居所“前朝后寝”的样式,这简直是个小宫殿!只看整套椁具的用料就足以令人惊叹:这些规整的枋木均由柏木材心做成,每根的横截面都是边长21厘米的正方形,两端中心有21厘米长的榫头,重逾300公斤,长度分为5.6米和7.3米两种。为了防止地下水沿着木料结节渗入造成腐朽,椁木原有的结节都被挖出,然后用铅、锡和白铁合金浇注封护。在金属浇注过程中既没有烧坏木质,又浇注得很平整,说明当时把握合金配比和浇注火候的技术已很成熟。在椁室周围和上方填有木炭,外围再填青膏泥,这些保护层可以防止水分和氧气进入以保护椁室--而椁木的木质至今保存完好,这完全可称得上是个奇迹。

始皇祖先

1974年,陕西春旱严重,骊山脚下许多村民被迫打井抗旱。井底,有人忽然挖到一个奇怪的陶土人头。当时他们谁都不会想到,这个陶土人头引出的,是巨大的秦俑方阵。秦兵马俑就这样意外地被发现了。这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俑都是武士打扮,这些武士守护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强悍的秦帝国的缔造者——秦始皇嬴政。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位始皇帝和秦朝的了解,大多仅限于史料记载。兵马俑的发现,使人们有更多的资源,去勾勒这个王朝大致的轮廓。

随之而来的问题困扰着考古学界,这个帝国从何而来,他们先祖的遗存又在哪里?[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