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水生態修復產業科技服務團
科創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水生態修復產業科技服務團「科創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水生態修復產業科技服務團,由中國水利學會牽頭,聯合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香港教育大學環境學院、華南師範大學(環境學院)、中國科學院中科檢測技術服務(廣州)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粵灣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組建,旨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助推廣州市「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1]水生態修復科技服務團將發揮聯合體資源優勢,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水生態修復相關產業發展重點任務及需求「搭平台、建組織、聚人才」,通過精準梳理大灣區水生態修復相關產業發展現狀和產業發展難題,識別大灣區水生態修復技術高質量產業科技服務需求,藉助服務團的院士專家資源、技術優勢和成熟產業管理模式,提供大灣區水生態修復技術高質量產業服務產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發展,探索形成有效解決產業實際問題、具有示範意義的組織模式與運行機制,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宜居宜業宜游、國際一流灣區的目標定位[2]。
目錄
相關資訊
依託我院組建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修復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和「長三角生態保護修復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獲批成立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於同意組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3個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的函》,其中,依託中國林科院組建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修復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和「長三角生態保護修復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獲批成立。目前,依託中國林科院組建的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共有4個。
「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修復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由中國林科院牽頭,以「建設美麗灣區」為引領,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從事林業和生態保護相關研究的科研、教學、企業、協會等單位,針對區域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的重大科技問題,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髮展戰略,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的綜合監測網絡,突破濕地與海岸帶保護修復、森林城市群景觀質量與功能提升、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以及森林健康等關鍵技術瓶頸,推進技術集成示範,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一流的協同創新團隊和資源共享平台,培養高層次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修復提供科技支撐與決策諮詢。
「長三角生態保護修復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由中國林科院牽頭,以「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為引領,以「協同創新、綠色共保、交叉融合、同頻共振」為原則,聯合長三角區域從事林業和生態保護相關研究的科研、教學、企業、協會等單位,搭建跨區劃、跨部門、跨行業的生態保護修復協同創新平台,形成行業部門、科研單位、社會團體等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的協同創新模式,突破一批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和生態產業關鍵技術,創造高品質的生產和生態產品,提升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能力,支撐長三角地區綠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中國林科院作為科技協同創新中心依託單位,將嚴格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要求,加強對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的管理,整合項目、平台、人才等科技資源,集中優勢力量開展科技創新行動,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在凝聚人才、協同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作用,為林草高質量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
- ↑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九市 ,搜狐,2019-02-18
- ↑ 產學研合作除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還能幹這個,搜狐,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