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雀舌黃楊
種植雀舌黃楊
雀舌黃楊(學名:Buxus bodinieri Levl.):灌木,高3-4米;枝圓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後變無毛。葉薄革質,通常匙形,亦有狹卵形或倒卵形,葉面綠色,光亮,葉背蒼灰色,中脈兩面凸出,側脈極多,在兩面或僅葉面顯著。花序腋生,頭狀,長5-6毫米,花密集;苞片卵形,背面無毛,或有短柔毛;雄花:約10朵。蒴果卵形,長5毫米,宿存花柱直立,長3-4毫米。花期2月,果期5-8月。
生平地或山坡林下,海拔400-2700米。鮮葉、莖、根(黃楊木):苦、甘、涼。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祛風,止血。產中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江西、浙江、湖北、河南、甘肅、陝西(南部)。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雀舌黃楊
拉丁學名:Buxus bodinieri Levl.
別 稱:匙葉黃楊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無患子目
亞 目:黃楊亞目
科:黃楊科
屬:黃楊屬
種:雀舌黃楊
命名者及年代:Levl., 1913
形態特徵
別名羅漢黃楊,常綠小灌木,分枝多而密集成叢,小枝纖細並具4棱,*。葉對生,革質,倒披針形至狹倒卵形,頂端圓或微缺,形似雀舌,故名。花單性,雌雄同株,密集的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每花序頂部生1雌花,其餘為雄花,雌、雄花均無瓣,蒴果球形,熟時黃褐色。花期4月,果熟7月。 生長習性:原產湖北、貴州、福建等省。我國各地園林常多栽培。耐乾旱、喜半陰,在強光下生長葉片常變黃。喜疏鬆肥沃的土壤,能耐鹼。對水分保持半墒即可,喜肥,生長慢,萌芽力強、耐修剪。 繁殖方法:以分株繁殖為主,多在春天進行,分株前,在植株基部先埋土,並將小枝向四周分散平鋪。埋土後經常澆水,促使小枝生根。培養1年,春季便可分株栽植。[1]
生態習性
中性,喜溫暖,不耐寒,生長慢。
繁殖方式
主要用扦插和壓條繁殖。
扦插
以梅雨季節進行最好,選取嫩枝作插穗,10-12厘米長,插後40-50天生根。
壓條
壓條,3~4月進行,用二年生枝條壓入土中,翌春與母株分離移栽。移植前,地栽應先施足基肥,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每月施肥1次,並修剪使樹姿保持一定高度和形式。
種植技術
光照
充足的陽光和水分雀舌黃楊養護是很重要的,最好能選擇在「上午能曬陽,下午較陰涼,空氣流通好,雨露靠自然」的地方為佳。
濕度
如果室內觀賞最好十天半月後讓它又去日曬雨淋。雀舌黃楊土壤要經常保持濕潤,這是因為它根部的吸收和葉面的光合作用及整個生長過程,都需要大量的水分,當然需求量也是隨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
澆水
第一步,沖干不動土。第二步,枝葉要濕透。第三步,噴霧。暑天或溫度在20℃以上,盆內不缺水,就按第二、第三步澆。[4]
施肥
雀舌黃楊的肥要堅持以蔸肥為主,以自然肥為主,以人畜糞便為主。慎施雞鴨糞和高效肥,切記不能施沒有腐熟的肥和過量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在季節變換前施點季節肥,如初春施催芽肥,夏天施壯葉肥,暑天施抗溫肥,冬天施保溫肥;每次修剪後施點補嘗肥,雨季和暑天盆內過水多施點補充肥,長勢不好的要施酌情肥。
修剪
雀舌黃楊的木質堅硬而脆,枝條皮薄易傷,可塑性不大,所以首先要注意選樁,然後因樹制宜,因勢利導,造型必須以修剪為主。也可適當用繩捆索拉,枝條變位大的要幾次到位,即不能苛求,也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會適得其反。忌用銹鐵絲絞枝條,一防傷皮,二防死枝。[2]
主要價值
觀賞
雀舌黃楊枝葉繁茂,葉形別致,四季常青,常用於綠籬、花壇和盆栽,修剪成各種形狀,是點綴小庭院和入口處的好材料。
藥用
鮮葉、莖、根(黃楊木):苦、甘、涼。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祛風,止血。根:民間用於吐血。嫩枝葉:用於目赤腫痛,癰瘡腫痛,風濕骨痛,咯血,聲啞,狂犬咬傷,婦女難產。
【瑤藥】千年矮:全株治勞傷咳嗽,癰瘡腫毒《桂藥編》。
附方
【功用主治】祛風濕,理氣,止痛。治風濕疼痛,胸腹氣脹,牙痛,疝痛,跌打損傷。
①《分類草藥性》:"治一切風濕,頭痛,九種氣痛,紅白痢。"
②《四川中藥志》:"治風濕,牙痛,氣痛,廟痛,胸腹氣脹,跌打損傷,婦人難產,及暑月癤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治跌打損傷:一黃楊木泡酒服。(《四川中藥志》)二黃楊木干枝葉一兩,青石蠶(水龍骨)四至五錢,嫩竹葉、厚朴各三至四錢。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 相關視頻 ==https://v.qq.com/x/page/f0821ssaw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