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種植紅花風鈴木

種植紅花風鈴木

紅花風鈴木
原圖鏈接

紫花風鈴木(學名: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 (Mart. ex DC.) Mattos)是紫葳科、風鈴木屬落葉喬木。樹幹厚重,樹皮灰白色,其表面有皺紋,通常有支柱根,樹枝分布均勻。葉子為暗綠色,長約30厘米。花朵呈喇叭狀或漏斗狀,淺紫色到深紫色或紫紅色,常在葉腋處形成頂生的大花簇。它的果實是深褐色的圓柱形結莢,成熟後會裂開,露出其內帶翼的種子。

紫花風鈴木原產巴西、巴拉圭危地馬拉、阿根廷、特立尼達和多馬哥等中南美洲的國家和地區。性喜光,稍耐蔭,生長適溫20-30℃,最低溫度5℃。對土壤要求不嚴。

紫花風鈴木可在公園、庭院、風景區的草坪、水塘邊或主幹道路旁作庇蔭樹或行道樹,適宜孤植或列植觀賞。也可藥用。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紫花風鈴木

學 名: 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 (Mart. ex DC.) Mattos

 
紅花風鈴木
原圖鏈接

別 稱: 粉花風鈴木、紅花風鈴木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目: 管狀花目

科: 紫葳科

屬: 風鈴木屬

種: 紫花風鈴木

命名者及年代: (Mart. ex DC.) Mattos,1970

形態特徵

紫花風鈴木是落葉小喬木,樹冠開闊,枝條稀疏,枝葉疏朗;樹皮淺灰色,近光滑。掌狀複葉,對生或近對生,有長柄;小葉5枚,兩邊小葉較小,中間的1片葉子較大;葉片深綠色,葉緣有細鋸齒,小葉橢圓或長橢圓形,長10-20厘米,葉紙質或近革質,羽狀葉脈。

當溫度低於5℃或冬季乾旱時開始落葉,落葉同時隨即始花,幼樹開花時有少量綠葉,成年樹盛花時幾乎沒有葉片。單朵花可盛開10天左右,植株花期達30多天。圓錐花序頂生,簇生,每1個花序有花10朵左右;花大型,管狀喇叭形,長6-10厘米;花瓣4-5裂,邊緣皺縮;花冠品紅至玫瑰紅到紫紅,花管喉部黃色;雄蕊4枚,雌蕊1枚。果長條形,蒴果,長約30厘米,開裂。種子扁平紙狀,輕薄,透明有翅。11月開始落葉,11月底始花,花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展葉期2-3月,果期3-4月。

分布範圍

紫花風鈴木原產巴西、巴拉圭、危地馬拉、阿根廷、特立尼達和多馬哥等國家和地區,也泛分布於亞馬遜熱帶雨林和安第斯山脈林間,在中南美洲栽培歷史悠久。中國華南廣泛種植。

生長習性

紅花風鈴術性喜光.稍耐蔭.生長適溫20—30℃、最低溫度5℃。在我國,該樹種適合華南地區和西南熱區種植。對土壤要求不嚴,能適應粘土、壤土、砂質土等多種土壤。但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牛長良好。已定根的植株具有較強的耐旱性,抗煙,E能力中等,能抗中等風力.但不耐鹽鹼地帶的海風;樹枝的分叉處結構脆弱,遭機械損傷或颱風吹襲後易在分叉處裂開沒有嚴重的病蟲為害,抗真菌感染能力強。據調查,在原產地的熱帶雨林中,許多原生的樹木因被真菌抱子侵染而枯死,在大量其他樹種感染髮病的環境下.紅花風鈴木卻能健壯牛存。

紅花風鈴木生長速度緩慢至中等,每年佳長量約1 m。達到7 m後生長更為緩慢。當溫度低於5℃或冬季乾旱時開始落葉,落葉同時隨即始花,幼樹開花時有少最綠葉,成年樹盛花時幾乎沒有葉片單朵花可盛開10 d左右,植株花期達30多d。湛江種植,11月開始落葉,11月底始花,花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展葉期2—3月。果期3-4月。[1]

繁殖方法

紫花風鈴木可用種子、扦插和壓條法進行繁殖。由其種子容易發芽,因此生產上主要採用播種繁殖,種子應即采即播,從播種、開花到結果需2至3年。採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植株能夠提早開花,但根系不發達,主幹不明顯。

果實成熟後易在樹上開裂,種子飛散。用種子繁殖時,須在蒴果成熟後且未開裂前及時採收種子。播種時注意排水,播種床稍加抬高。因種子較細且輕,苗床須用細而疏鬆的園土或基質,土壤弱酸性或中性。播種後用細土稍加覆蓋,保持濕潤,10天左右即可發芽。種子發芽後,加強管理,薄施液肥,待其長出2至3片真葉(發芽後1個月)後進行營養袋培育。剛上袋的營養袋苗用60%的遮光網遮蔭15天後,撤去遮光網,置於全陽光下生長,培育2個月左右,當高30厘米時即可進行大田種植。

栽培技術

溫度環境

紅花風鈴木生長適溫23-30oC,不耐寒,在我國僅適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栽培。

在苗期也要求較強的光照,特別是在溫室環境進行播種育苗時,極易因為光照和通風不足造成小苗長勢弱並發生猝倒病。因此在種子發芽、真葉展開後,要保證生長環境的遮光率不超過50%,同時保持足夠的通風。

土壤施肥

培育大苗的圃地應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澆灌與排水良好的地方,做好規劃和整理好排灌水的溝渠,每畝種植3000株左右,種植時每穴下250克的複合肥或1千克的有機肥作基肥,基肥應與泥土充公攪拌後再種苗。種苗時,要去掉育苗袋,種穩壓實。

株控制 紅花風鈴木苗期生長快,主幹柔軟,容易倒伏並易產生萌芽,自然株型往往不佳。為得到直立挺拔的株型,應在種植後,從苗高30-50厘米時就在苗的旁邊豎立高約2米支撐竹子引導植株直立生長,苗每長高50厘米綑紮一次。

生長期間定期進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側枝,冬季落葉後應統一進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病枝、枯死枝和低矮處分生的偶側枝,才保持主幹生長通直。由於紅花風鈴木的樹皮較薄,容易被支撐的竹竿摩擦破損,受損後容易形成較大的傷口,影響美觀,因此要對其主幹和支撐竹竿接觸部位墊襯軟布,以避免樹皮受擔損。

當主幹長高1.8-2米時,保留頂上的枝條形成樹冠,經過3-4年的大田培育,在植株高達3米以上,徑粗4-6厘米時可出圃綠化。[2]

病蟲防治

紅花風鈴發在每年春季新葉剛萌發時,容易受到病蟲害侵害。對於葉斑病可使用50%多菌靈粉劑6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粉劑800倍液交替噴施。對蟲害可使用萬靈粉劑1000倍液和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交替噴施,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噴3~4次,防治效果較好。[3]

主要價值

觀賞

紫花風鈴木是優良的觀花喬木樹種,已定根植株具有較強的耐寒性,抗煙塵能力中等,能抗中等風力。因此可用作庭園樹、景觀樹標本樹及道路綠化。可廣泛栽植於公園、街景、居住區、停車場、綠地緩衝帶的景觀地帶,以及高速公路的中間隔離帶、道路兩邊或混合花鏡等處的綠化與美化,但種植槽應高於地面;因其體型較小,也特別適合用作庭院、角落、平台附近或天井等處的觀花小景;在寬闊的草坪作為觀花景觀樹,開花時落英繽紛;在水岸或緩坡進行片植或孤植,遠觀景觀效果良好。

藥用

樹皮具有廣泛的醫藥價值,含有多種藥用成分,其中最有效的化學成分為拉帕醇,它能夠促進身體局部氧的供應抵抗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微生物的感染。中南美洲的土著人將其樹皮乾燥、切碎、煎煮、濃縮或製成藥膏,內服具有滋補和增強免疫力的能力,外用可治療皮膚膿瘡瘙癢症,在臨床應用上能夠治療皰疹、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口腔炎、瘧疾、痢疾、皮膚癬病等症,對癌症和白血病也具有顯著的療效。同時,紫花風鈴木中還含有豐富的鐵元素,能夠幫助排除體內廢物,促進體內營養物質的同化,因此具有補血作用。


相關視頻

沙灣古鎮紅花風鈴木

紅花風鈴木點亮春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