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山丁子
種植山丁子
山荊子(學名:Malus baccata (L.) Borkh.):為落葉喬木,樹高可達4-5米,最高可達10米以上。灰褐色,光滑,不易開裂。新梢黃褐色,無毛。嫩梢綠色微帶紅褐。葉片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緣鋸齒細銳。傘形總狀花序。花白色,花柱5或4,基部有長柔毛。4-6朵花集生在短枝頂端。6月開花,果近球形,直徑0.8-1厘米,紅色或黃色,脫萼,萼窪有圓形繡斑,果柄長為果實的3-4倍。果實9月中、下旬成熟,出種率4.4%。種子小,千粒重6.7克,每千克14-15萬粒。
樹姿優雅嫻美,花繁葉茂,白花、綠葉、紅枝互相映托美麗鮮艷,是優良的觀賞樹種。除具有觀賞價值外,還有許多用途。幼苗可供蘋果、花紅和海棠果的嫁接砧木;是很好的密源植物;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用於印刻雕板、細木工、工具把等;嫩葉可代茶,還可作家畜飼料;也可作培育耐寒蘋果品種的原始材料。
產於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分布於蒙古、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山荊子
拉丁學名:Malus baccata (L.) Borkh.
別 稱:林荊子、山定子、山丁子
二名法:Malus baccat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科:薔薇科
屬:蘋果屬
種:山荊子
變 種:2變種
變 形:3變型
變 異:22變異
命名者及年代:Handb. ,1803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4米。幼枝細,無毛。葉橢圓形或卵形,長3-8厘米,先端漸尖,稀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圓,邊緣有細銳鋸齒,幼時微被柔毛或無毛;葉柄長2-5厘米,幼時有短柔毛及少數腺體,不久即脫落,托葉膜質,披針形,早落。花4-6組成傘形花序,無花序梗,集生枝頂,徑5-7厘米。花梗長1.5-4厘米,無毛;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無毛,早落;花徑3-3.5厘米;無毛,萼片披針形,先端漸尖,長5-7毫米,比被絲托短;花瓣白色,倒卵形,基部有短爪;雄蕊15-20;花柱5或4,基部有長柔毛。果近球形,徑0.8-1厘米,紅或黃色,柄窪及萼窪稍微陷入;萼片脫落:果柄長3-4厘米。獲期4-6月,果期9-10月。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雲南、貴州及廣東北部,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山坡林中及山谷陰處灌叢中。蒙古、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有分布。作蘋果和花紅砧木。[1]
地理分布
產自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生山坡雜木林中及山谷陰處灌木叢中,海拔50-1500米。分布於蒙古、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
山區隨處可見,在雜木林中常有成片分布。山荊子分布很廣,變種和類型較多。據調查,中國東北中部山荊子有闊葉山荊子(var.latifolis Skv.)和橢圓山荊子(var.silvatica Skv.)2個變種,有圓錐形山荊子、梨形山荊子和扁圓山荊子3個變型。河北省燕山地區、赤城大海坨和承德北部的圍場壩上均有山荊子分布。其變異類型有長柄、短柄、小葉、窄葉、梨形果、扁果、平頂山荊子等22個類型之多。
山西的沁源山荊子,主要分布在太岳山區的沁源和王陶鄉的陰坡水邊,抗陰濕,不抗旱。雁北的廣靈山荊子分布於陽坡地埂邊,抗寒、抗旱。陽高山荊子產於陽高縣的王官人屯,抗腐爛病。房山山荊子比較抗鹽,嫁接蘋果不黃化。
西藏昌都地區的山荊子,果實有長橢圓形、倒卵圓形或圓柱形3個類型,單果重1.25克,鮮紅色,脫萼,有光澤,果柄長1.9~3.9厘米,紫紅色,9月下旬成熟。
四川的山荊子零星分布在海拔1140~1850米處,茂汶、鹽源等縣作蘋果砧木用,有「小腳」現象。寧夏在六盤山西山區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生山坡雜木林中及山谷陰處灌木叢中,海拔50-1500米。喜光,耐寒性極強(有些類型能抗-50℃的低溫),耐瘠薄,不耐鹽,深根性,壽命長,多生長於花崗岩、片麻岩山地和淋溶褐土地帶海拔800-2550米的山區。山荊子除鹽鹼地以外的山、丘、平原地區。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各地又有各地的適宜類型。如山西省太原地區及上黨盆地適用沁源山荊子,晉南地區適用蒲縣山荊子;陝西省榆林地區適用黃龍山荊子。
繁殖方式
多用播種繁殖。果實在充分成熟時採收,每百斤果實可出種子1-1.5公斤,沙藏越冬,正常出苗率在80%以上。種子細小,千粒重6-7克,幼苗在第一年生長較慢,通常在二年生時可供芽接。
種植方法
1.種子處理:將儲藏好的山荊子果種,使用清水浸泡,浸泡時間約為24小時,可保障果種成分吸收水分,提高發芽率;後直接將浸泡後的果種取出,水分過濾後,以1:5的比例,與細沙混合攪拌,後直接將其裝置於編織袋中,放置於室外,深度為50厘米的土坑中,播種前取出。
2.播種:山荊子的播種最佳季節為春季,而3月20日,至月底,為山荊子發芽了最高時間階段,播種可選擇苗床進行,苗床高度約為10厘米,內灌足清水,後以五氯硝基苯粉劑作為營養調製,並進行消毒,直接灑在床面上,後將種子與細沙共同撒在床面,後直接覆土即可,可適用槐樹枝覆蓋。
3.溫度控制:山荊子果種約為一周後,便可發芽,此階段中,培育環境溫度不應超過30攝氏度,而夜間最低溫度不可低於12攝氏度,且苗床應保持濕潤狀態。
4.苗期護理:果種直至幼苗期,應注重苗床的水分補充,幼苗成長約為3片以上葉子,可進行移栽,移栽過晚,則會影響幼苗生長,而在移栽前半月,則應逐漸較少澆水此處,移栽前一周,則可將苗床上的地膜撤下,並噴灑專業防病液,也可同時進行適當的施肥工作,幼苗生長更健壯,移栽存活了更強。
5.幼苗移植:山荊子的種植,地點選擇為背風處,山荊子為喜光植物,可種植與地勢平坦、向陽之地,應擁有良好的排水性能。移栽前,需事先翻地,並施加有機肥,後採用壠行種植方式,開溝移栽,深度約為 15厘米即可,同時進行灌水工作。移栽時,每株幼苗應保持6-7厘米間距,移栽澆定根水即可。
6.成長管理:移栽後,可間隔4天開始噴水以此,在一個月內,保障土壤濕潤,而移植約為一周後,需進行多菌靈的噴灑,主要可放置害蟲病。後在每次鋤草、鬆土、修剪時,可追肥一次。[2]
主要價值
經濟
山荊子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用於印刻雕版、細木工、工具把等;嫩葉可代茶,還可作家畜飼料。生長茂盛,繁殖容易,耐寒力強,中國東北、華北各地用作蘋果和花紅等砧木。根系深長,結果早而豐產。各種山荊子,尤其是大果型變種,可作培育耐寒蘋果品種的原始材料。
園林
幼樹樹冠圓錐形,老時圓形,早春開放白色花朵,秋季結成小球形紅黃色果實,經久不落,很美麗,可作庭園觀賞樹種。
藥用
【功能主治】 止瀉痢。主痢疾;吐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或釀酒。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