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种植人面竹

种植人面竹

种植人面竹
原图链接  

人面竹(学名:Phyllostachys aurea Carr. ex A. et C. Riv.):禾本科刚竹属植物。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中部节间长15-30厘米,基部或有时中部的数节间极缩短;箨环幼时生一圈白色易落的短毛。箨鞘背面黄绿色或淡褐黄带红色,无白粉;箨舌很短,淡黄绿色,;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开展或外翻而下垂,。末级小枝有2或3叶;叶鞘无毛;叶耳及鞘口䍁毛早落或无;叶舌极短;叶片狭长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1.8厘米。花枝呈穗状,长3-8厘米;佛焰苞5-7片,长15-18毫米。小穗含1-4朵小花,上部者不孕;小穗轴节间无毛;颖0-2片;外稃与颖相类似但较长,长15-20毫米,具多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较短,脊上具纤毛,脊间具2或3脉,脊外两侧各有2-5脉;鳞被长3.5-5毫米,被微毛;花药长10-12毫米;柱头2,羽毛状。颖果线状披针形,长10-14毫米,直径1.5-2毫米,顶端宿存花柱的基部。笋期5月中旬。[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人面竹

学 名:Phyllostachys aurea Carr. ex A. et C. Riv.

别 称罗汉竹、佛肚竹、密节竹、寿星竹、布袋竹、算盘竹

 
人面竹
原图链接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竹亚科

族:倭竹族

亚 族:刚竹亚族

属:刚竹属

组:刚竹组

种:人面竹

分布区域: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

命名者及年代:Carr. ex A. et C.: Riv.,1878

形态特征

秆高5-8米,径2-3厘米,通直,近基部或中部以下数节常畸形缩短,节间肿胀或缢缩,节有时斜歪,中部正常节间长15-20厘米,最长节间达25厘米;新秆绿色,微有白粉,无毛,箨环有一圈细毛;老秆黄绿或黄色,秆环与箨环均微隆起。笋期4月。秆箨淡褐黄色,微带红色,边缘常枯焦,无毛,底部有细毛,疏被褐色小斑点或小斑块;箨舌黄绿色,先端平截或微弧形,有纤毛;无箨耳和缝毛;箨叶带状披针形,下垂。每小枝2-3叶;初有叶耳和缝毛,后脱落;叶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1.8厘米,下面近基部有毛或无毛。产山东河南、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多生于海拔700米以下山地。各地园林绿化广为栽培。曰本、美国、俄罗斯、欧洲及拉丁美洲引种栽培。竹杆可作手杖、钓鱼竿和制作小型工艺品等用;笋味鲜美,供食用。国外栽培多用作钓鱼竿。[2]

生长环境

罗汉竹适应性强,喜湿润的气候条件,抗寒力强,能耐短时间-20℃绝对低温,要求深厚的土层和肥沃的酸性土,不耐盐碱和干旱。主产亚热带地区,性较耐寒。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适生于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

分布范围

世界各地多已引种栽培。在中国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但多为栽培,在福建闽清及浙江建德尚可见野生竹林。

繁殖方法

采用分株或扦插法繁殖,新老株成丛状生长,于每年3~5月间,气温回升,新笋萌发前将大丛中1~2年生的嫩秆,从基部带蔸砍下,浸水1昼夜,使竹秆吸足水分,剪去大部分叶片,种后即可成活,当年或翌年可供观赏并萌发出新笋。扦插于春季3月中下旬,用1~2年生嫩竹秆在粗壮主侧枝或次生枝作插穗,每穗保留3个节芽,剪去叶片或上部留少许叶片,带节插入湿沙床内。经常喷雾保湿,约1个月可发根,2个月左右可移入圃地培育,翌年供上盆或3~4年生出圃供露地栽植。1次育苗,可以多年产苗,在每次起苗时留下少许根蔸,翌年即可萌发成新丛,又可分株出圃种植。

准备工作

1基质的准备:佛肚竹基质以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为宜,常用的基质有:(1)沙质壤土(加适量腐熟基肥);(2)草皮泥(火烧土)+农田表土(1:1);(3)农田表土+河沙+适量腐熟基肥(4:2:1)。

装育苗袋:将配制好的基质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后装入8cmx12cm的育苗袋内,整齐排列备用(袋内基质以浇透水后达九分满为宜)。

采集种枝

选2年以上生母竹,将母竹上带有气根的竹枝从基部带根剥离,采枝后的母竹仍可作绿化或工艺用。注意保持竹枝基部完整,不开裂,并保持气根完好。将竹枝带叶部分剪去,只留基部以上约20cm,将所采集到的竹枝放在清水中泡浸24小时后捞出清洗,以备扦插用(注意:泡浸用水不能用含氯的自来水)。

种枝扦插

将泡浸后的种枝扦插到育苗袋中,扦插深度以5cm为宜,扦插后即浇透水并用75%的遮光网覆盖。

苗期管理

本法春夏秋冬均可实施,但冬春两季应用农用薄膜覆盖,确保温度在18℃以上,湿度在80%以上,育苗袋内基质保持湿润,夏秋两季每天早中晚浇3次水,经过约25--30天,即可萌发新根(从气根发育而来),这时可施一次较淡的腐熟有机肥,此后每隔25天施一次肥(N:K=1:1),待有根长出育苗袋并抽生两次叶子后即可出苗,但出苗前应有10天左右的炼苗期(逐步减少遮光及浇水次数直至全日光照)。

节短肚大

在新竹抽出,竹笋刚露出土面时,即应控制浇水,抑制其生长,在盆土较干燥,竹叶轻度萎蔫时,可先在叶面喷水,约1小时后再浇透水,反复数次,待新竹长到40厘米左右,竹节基本定型时,恢复正常浇水。

剥笋箨:当竹笋长到25厘米高时,把基部的箨剥1-2个,以后每周再剥1个,剥箨可使侧枝生长,促佛肚竹矮化,节间变短变粗。

打尖:待竹子长到一定高度时,把竹笋顶端剪除5-6厘米,使植株结顶,侧枝生长,待侧枝达到一定的长度时,也要除去梢尖。[3]

栽培技术

起苗:起苗前1周充分供水,特别是对于两年左右的竹苗,由于须根甚少,起苗时难以带好须根,更需要给足水分。浇透水,对于表土板结的,浇水难浇透到深层,应在株基打几个小洞,让浇的水渗透到株茎各个根系,以便起苗时保持须根,提高成活率。起苗最好选择晴天,小雨天切忌拨苗,以防栽后落叶。应用铁锹在株基周围的土层立切后再铲起。这样既可少伤根,又可有完整的土球。对根系伤口多的,应用糊状黄泥浆涂根。包装对外运输时,应用保湿海棉浸水包扎,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并用绳子捆结实,苗木应用木条板钉箱放入木箱包装。

栽前准备:引苗到达目的地后,尽快开箱,把竹苗竖起疏放,剪去途中病残枯老枝,迅速放人流动水浸根,同时对叶面给养,可用植物动力2003或多元叶面肥。

整畦挖穴:畦地应选择山坡沙壤或黄沙壤地,对沙较多的土质,应填部份黄泥进行土壤改良。排水不良的,应开排水沟,穴地应先浇足水,然后填些茅草,疏松沃土。

栽植:栽植标准是每亩160株,按株行排列,栽植时将根系放入95%的黄泥浆浸蘸半小时。根苗放入穴内,理顺根系,填上一层细沙土,略提起株基,让根系伸展,浇上水,然后再填土至高穴面5厘米,压实,再浇足水。

植后养护:大穴栽植的单株竹苗定植后,应用木棍支撑捆扎牢靠,以防风吹摇动,影响根与土的结合而影响成活率。定植半个月后,为防止表土干白,要及时浇水。如冬季引苗定植,穴土面要加盖茅草保温,以防冻死。如秋季引种定植时,秋老虎阳光大时要加盖遮阳网。人面竹只要精心管理,不但成活率高,一般今冬栽明春有新竹,繁殖率特别快,有部份冬季出笋成竹。盆栽人面竹技术可参照其它盆景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笋鲜美可食。又是一种庭院绿化、居室美化珍稀植物。该竹株型美观、节间花纹紧凑奇特,枝叶茂密、四季青绿,耐阴、耐寒,利用盆栽摆放室内具有发散奇特芳香味,驱虫灭蚊等奇效,同时又是制作旅游工艺品的天然材料


相关视频

佛肚竹 罗汉竹


佛肚竹、罗汉竹原产地中国华南,古语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