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秋月
圖片來自搜狐網

秋月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二句借水中的倒影寫景,化用了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中「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兩句詩的意境;後二句即景抒懷。詩人在靜觀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絲超塵脫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流露出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懷。

目錄

原文

朱熹〔宋代〕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譯文

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懸空一瀉而下,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動的溪水像秋色一樣明朗、澄清。

這秋色把人世間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的白雲、山中的紅葉都悠閒自在,這幽靜的秋色是多麼令人陶醉啊!

創作背景

  據《朱文公集》,這首詩為朱熹所作。《千家詩》將作者誤題為程顥,當改正。根據題意,當知此詩作於一個秋高氣爽的夜晚。

簡析

  《秋月》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二句借水中的倒影寫景,化用了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中「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兩句詩的意境;後二句即景抒懷。詩人在靜觀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絲超塵脫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流露出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懷。全詩語言素淨,意境澄明,詩意盎然。

賞析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前兩句借水中的倒影寫景。這兩句詩實際上化用了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中「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兩句詩的意境。因為清溪不可能流過碧山頭,所流過的只能是碧山頭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繞着碧綠的青山,緩緩流來,碧藍的天空倒映於水中,是那樣澄明、純潔,兩者融為一色,渾然一體。如果沒有天地間瀰漫着皎潔、明亮的月光,詩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賞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鮮了。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後兩句即景抒懷。詩人在靜觀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絲超塵脫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雲」、「紅葉」,既是帶有象徵意義的幻像,又是詩人在秋月下所見的山林實景。從象徵意義上說,這「白雲」的任意漂游,「紅葉」的飄逸自得,更是詩人悠閒清靜心境的真實寫照。

  作品題為「秋月」,而筆墨卻始終集中在寫秋月籠罩下的山間小溪上,這就是構思的獨到之處。碧綠的山頭,碧藍澄靜的夜空,悠悠飄蕩的雲朵,飄逸灑脫的楓葉,這些都是圍繞着緩緩流淌的小溪而寫的,但是卻無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無一筆寫月,卻又處處見月,可謂大家手筆。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逆翁。諡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