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秋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秋憶》中國當代作家楊廷松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秋憶

晴朗的夜晚悄然溫涼,微風從敞開的窗戶進來,在一片柔情和安靜中,我想起了過去的歡樂和星光、信賴和希望。

在人生旅途中,誰都有過困惑和收穫,有過愁腸百轉和揚眉吐氣;當進入老年,喜歡嘮叨過去,遇上事情,總喜歡拿過去與現在作比較,還樂於講一些大道理。

在秋葉下,我轉過身來回憶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幾乎找不到印象很深的足跡。不像其他風雲人物,有過鮮花和榮耀以及數不過來的輝煌業績,有自傳可寫。我沒有,我小時候連張照片也沒有,沒有見過風箏這樣的奢侈品。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家都很窮。家境好些的比窮戶人家也富不到一層蘿蔔皮,大家貧富懸殊,就像樓板上鋪蓆子,差不多一樣平整。那時候,我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餓。至於穿着破爛,睡禾杆睏破絮,似乎是正常的事情。小時候,一邊讀書一邊放牛,學校的大門對我來說是敞開的,進進出出、斷斷續續兩三回。儘管如此,學期結束,還可以領着獎狀回家。父親從不過問我們的學業情況,但我們兄妹每有獎狀拿回家,他都會親手將它貼在家裡八仙桌子上方的泥土牆上。

一眼望去,真有些像如今單位的接待室那樣,上級部門頒發的獎狀(匾)整整齊齊掛在牆壁上,榮耀着工作政績。當有人誇讚我們時,父親總是嘿嘿的笑。

關於餓,直到1975年,那年九江煉油廠基建時,我在做民工。下雨天,去新港鎮上玩,中午在飯店吃飯,一餐,我吃了二斤二兩米飯三碗米粉蒸肉。這一頓飯,我印象深刻。不是用來炫耀,而是難得一回的一頓飽飯。因為我口袋裡只有四斤糧票,那糧票是我大哥節省下來給我的。

同年夏天,在工地上,一農婦提着一籃菜瓜叫賣,我跟身旁一民工說,那一籃瓜,我一餐可以吃完。那人與我打賭,說半個小時吃完算我贏。一過秤,10斤。結果我輸了——超過了三分鐘。我輸了兩塊錢(瓜的價格每斤2角錢)。

後來當老師,成家,生兒育女,過上了半工半農的生活。這些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資本。

儘管生活很無奈,我們既不埋怨天地,也沒有怨恨過父母,父母說他們年輕的時候比我們更困苦。儘管我們的童年是玩滾鐵環、跳繩子、捏泥團、捉迷藏過來的。但是,打赤腳的童年過去了,激情似火的青年過去了,贍養父母的義務完成了,兒女們都成家立業了。

再也沒有自己的激情和飛翔的夢幻了。

在風平浪靜的歲月里,我愛上了詞彙和句子。每天埋頭在書本里,將青少年時期沒有條件讀的書補習過來。時不時地也譴詞造句,塗鴉一些短文和詩句,玩玩樂趣,很有意思。

回憶,這就好比水面的倒影,靜水裡的倒影清晰可見;然而流動水面上遠近事物的倒影模糊不清。我們的生活旅程就像流動的河水,經歷過一河復一河,只當到達一個寬廣寧靜的河口,休息在什麼平坦的淺灘或靜靜的湖裡的時候,才可以在它如鏡的平靜表面,看見岸上樹枝上的每片葉子,每一飄絲的白雲,從天空飛過的小鳥,還有深而藍的蒼穹。

我們的生命亦復如此,如果我們還無法清楚看見或體悟真理的永恆,這不正好說明我們也如流水,還在馬不停蹄地走向某個目的——在我們將暮未暮的時候。人生的足跡原本平凡,但當對事物賦予內涵的時候,生命的意義就會冉冉升起。 [1]

作者簡介

楊廷松 1957年春天出生 大學畢業 2004年公開出版小說散文集《鄉俗》 散文集《一滴墨水》正在審稿中 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