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秋天的荷塘(苑广阔)

秋天的荷塘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秋天的荷塘》中国当代作家苑广阔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秋天的荷塘

立秋有些日子了,平日喧闹的荷塘渐渐安静下来。

天气依旧炎热,从野外玩耍回来的孩童,仍旧习惯性地摘一片荷叶,倒扣在头上遮阳。荷塘里的荷花已经日渐稀少,早开的那些,在立秋前后已经枯萎,没有枯萎的,也被荷塘的主人摘下来,和莲蓬捆扎在一起,摆在路面叫卖,十块钱就可以买三支鼓鼓囊囊的莲蓬,再加两只或盛开或半开的荷花。这样的交易,挺划算,买的人挺多。买的人越多,荷塘里荷花和莲蓬就越少,慢慢的也就没人进到荷塘里观赏荷花了,那些穿着古装,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的爱美女性,也不见了。

在我看来,没有荷花的荷塘,是另外一种韵味。当或红或白的荷花开满荷塘的时候,好看是好看,未免太过喧嚣了,赏荷的人太多,你的伞碰着我的伞,我的身影又挡住了你拍照的镜头。一些人喜欢长期占据一个地方拍照,让那些想赏荷的人只能站在一边悻悻等着,难免扫兴。

现在的荷塘,彻底安静下来。一片片硕大的荷叶,素面朝天,拥抱着热烈的阳光,偶尔有风吹过,荷塘里犹如起了一片绿色的涟漪,浓浓的绿意顺着风的方向向一边涌去,等风吹过去,又再次涌回来,恢复原来的样子。

荷花没有了,莲蓬没有了,再过几天,连荷叶也会消失不见。

我所在的城市,有好几种美食,都和荷叶有关。一种荷叶饭,把大米和鸡肉、鸭肉、猪肉等肉食加了各种调味品搅拌好,放在蒸笼里蒸熟,吃的时候,打开层层包裹的荷叶,饭菜就带着一股荷叶特有的清香味。一种荷叶鸭,把整只鸭处理好,用生抽、酱油腌制一晚,肚子掏空,塞进花生、糯米、香草等等,最后用荷叶包裹,一只一只码在大锅里蒸熟,吃的时候,也是肉香里带着糯米的香气,又夹杂着荷叶的清香。

为了制作荷叶饭、荷叶鸭,需要早早把荷叶采摘下来,放在秋天的太阳底下暴晒,这样才能锁住荷叶里的香气。等进入深秋,荷叶变得干枯,那种特有的清香会慢慢散尽,这时候的荷叶,已经无法再用来制作荷叶饭、荷叶鸭了。

摘荷花、摘莲蓬、摘荷叶,原来满满当当的荷塘,日渐消瘦下来,就像一个原来很丰腴的人,一天天变瘦了一样。

荷叶少了,原来那些喜欢躲在荷叶下小鱼小虾,只能寻找其他躲藏的地方。站在塘埂上稍微一跺脚,一群小鱼“嗖”的一声,就从一个地方钻出来,一下子又消失在荷塘另外的地方。

再过十几二十天,荷塘将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那时候,荷花、荷叶、莲蓬将统统消失不见,荷塘的主人会穿着一条短裤,在荷塘里走来走去,把荷塘搅个天翻地覆,他们自然是为了采挖淤泥里的莲藕。那时候,路边没有人卖荷花和莲蓬了,而是摆满了冲洗得白白净净,犹如婴儿胳膊一样的莲藕。

再接下来,荷塘的景色,就可以用宋代大诗人苏轼那首著名的《赠刘景文》来描写了: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同样的一片荷塘,真是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

秋分即景

秋分到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的到来,不但意味着在这一天昼夜平分,昼夜等长,从这天开始,夜将慢慢长过昼,同时还意味着平分了秋季。

秋分一过,凉意渐浓,尤其是一早一晚,走在野外,人感受到的,已经是“寒意”而非“凉意”了。这个节气,也是我所喜欢的,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放眼所及,近处的稻田依旧葱绿,远处的山林则是色彩斑斓。 秋分时节,即便是晚稻,也已经收割回家,而稻田里却仍旧是葱绿一片。我是北方人,刚来南方生活的时候,对于秋收后的稻田仍旧绿油油一片而感到格外稀奇。因为在北方,麦子收割以后,就剩下了土黄色的麦茬,花生、红薯收获以后,则就露出了黄色的土地

我特意蹲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好好“研究”了一番。这些绿油油的,仍旧是稻子的秧苗,它们有的是从稻子的根部分蘖出来的,却因为生不逢时,已经没有开出稻花、结出稻穗机会。有的则是稻谷成熟掉落,重新在稻田里发了芽,长成的一株又一株新的稻子。不管是分蘖的,还是发芽的,最后都殊途同归,被农人放弃在田野里,没有人给它们施肥,也没有人给他们除虫,任由它们自生自灭。

这时候最高兴的是牛儿。当稻子还没有收割的时候,农人牵着牛儿下地干活,要紧紧拉着拴在牛鼻上的缰绳,否则贪吃的牛儿一不注意,就会伸出长长的舌头,卷一大口稻谷送进嘴里,然后满足地大嚼特嚼。现在稻子已经收割回家,不再担心老牛吃了人家的稻子,可以把手里的缰绳一放,任由老牛带着小牛在稻田里啃草、撒欢了。

稻田里有水牛,也有黄牛,它们属于不同的人家,彼此之间并不亲近,你一块田,我一块田,你吃你的草,我发我的呆,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秋收后的稻田里,除了有黄牛和水牛,还有白鹭、苍鹭、牛背鹭等各种鸟儿在觅食。

这些鸟儿都很聪明,它们紧紧围绕着啃草的牛儿,一旦牛在吃草的时候惊起稻田里的青蛙、蚂蚱、蟋蟀、老鼠以及各种不知名的小昆虫,这些鸟儿就一拥而上,长长的脖子飞快地出击,一击而中,然后一吞而下。 白鹭通体雪白,是杂食性的鸟,稻田里只要它能吞下的东西,几乎什么都吃。牛背鹭最特别,它身体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头部却呈现淡黄色。牛背鹭也是鹭鸟的一种,却不像白鹭、苍鹭一样喜欢吃鱼,它不吃鱼,只吃各种昆虫。当地人给牛背鹭起了一个十分贴切的绰号:放牛郎,因为它平时喜欢站在牛背上,牛吃草,它就精准地捕捉被牛惊起的各种小昆虫。有时候老牛为了驱赶身上的蚊虫,猛然抖动身子,牛背鹭也只是抖几下翅膀,然后重新在牛背上站稳。

这些鹭鸟跟牛很亲近,对人却很警惕。很多时候我想走近一点,给它们拍一张清晰一点的照片,结果远远的它们就张开硕大的翅膀,以优美的姿势起飞、盘旋,然后落在远处的稻田里。

人走在秋分前后的田野里、稻田里、河流边,身心都感到无比的舒适、惬意,简直让人有些流连忘返了。 太阳渐渐西沉,该回家了。改天再来看你们吧,这些站在夕阳里的牛儿们,在天空翩翩而飞的鹭鸟们。[1]

作者简介

李英利,1964年出生于山西临猗,运城市作协会员,临猗县庙上中心学校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