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杉
禿杉 |
中文名: 禿杉 界: 植物界 門:裸子植物門 綱:松杉綱 目:松杉目 科:杉科 屬:台灣杉屬 種: 禿杉 命名者及年代: Gaussen,1939 |
禿杉(學名: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是杉科,台灣杉屬喬木,高可達75米,樹皮淡褐灰色,樹冠圓錐形。脊直或上端微彎,先端尖或鈍,四面有氣孔線,葉片鑽形,兩側扁平,雄球花簇生於小枝頂端,雄蕊有花葯,藥隔橢圓形。球果圓柱形或長橢圓形,種子兩側邊緣具翅,球果10-11月成熟。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怒江流域的貢山、福貢、碧江、騰衝、龍陵和瀾滄江流域的蘭坪、雲龍等地。生於氣候溫暖或溫涼、夏秋多雨潮濕、冬季較干、紅壤或棕色森林土地帶。常與雲南鐵杉、喬松、杉木等針葉樹種或常綠闊葉樹種混生成林,有達二千年齡的大樹。緬甸北部也有分布。 該種邊材淡紅黃色,心材淡紫褐色,質輕軟,結構細,紋理直,易加工。供建築、家具等用材。可作分布區內的造林樹種。
目錄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75米,胸徑可達2米以上;樹皮淡褐灰色,裂成不規則的長條片,內皮紅褐色;樹冠圓錐形。大樹的葉四棱狀鑽形,排列緊密,長2-3(-5)毫米,兩側寬1-1.5毫米,腹背寬1-1.3毫米,背脊直或上端微彎,先端尖或鈍,四面有氣孔線,下(背)面每邊8-13條,上(腹)面每邊6-9條,橫切面四棱形,高寬幾相等;幼樹及萌芽枝上的葉長0.6-1.5厘米,鑽形,兩側扁平,直伸或稍向內側彎曲,先端銳尖,四邊均有氣孔線3-6條。雄球花2-7個簇生於小枝頂端,雄蕊19-36枚,有2-3花葯,藥隔橢圓形。
球果圓柱形或長橢圓形,長1.5-2.2厘米,徑約1厘米,熟時褐色;種鱗21-39枚,中部種鱗最大,寬倒三角形,長約7毫米,寬約8毫米,邊緣近膜質,先端中央有突起的尖頭,鱗背露出部分有氣孔線,背面尖頭下方的腺點常明顯或不明顯;種子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兩側邊緣具翅,種子連翅長4-7毫米,寬3-4毫米。球果10-11月成熟。
產地環境
分布於中國南西部怒江流域的貢山、福貢、碧江、騰衝、龍陵和瀾滄江流域的蘭坪、雲龍等地海拔1700-2700米,湖北西南部利川毛壩海拔800米,貴州東南部雷公山海拔500-6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貢山。 生於氣候溫暖或溫涼、夏秋多雨潮濕、冬季較干、紅壤或棕色森林土地帶。常與雲南鐵杉、喬松、杉木等針葉樹種或常綠闊葉樹種混生成林,有達二千年齡的大樹。緬甸北部也有分布。[1]
繁殖方法
扦插育苗:禿杉的扦插育苗時間以1月底至2月初為好。3個月後,插穗開始生根,第一次翻床於7月初進行,生根率可達35%,未生根者,繼續培養。第二次翻床於11月進行,生根率7.3%,兩次生根率42.3%。 容器育苗:還可以容器育苗:將苗床內5-10厘米的實生苗或扦插苗,移入裝有營養土的容器內,培育壯苗;營養土的配製是用60%的紅土、20%炭灰、10%的沙,另加10%的有機肥、無機肥(氮、磷、鉀),拌和均勻,並經消毒處理後裝進容器;容器可用花盆、塑料袋、竹籮或其他材料做成。
栽培技術
當苗木生長達到50厘米左右,即可上山定植。整地方式為穴狀或水平帶狀整地,栽植穴規格為40厘米×40厘米×40厘米。 造林宜選擇濕潤的丘陵或低山地區。初植密度每公頃2500株(株行距2米×2米),深栽(苗莖入土1/2-1/3),以控制出芽,提高成活率。 造林後頭3年鬆土除草,每年5、6月和8、9月各1次。8-10年開始間伐2次,間隔期3-5年,間伐後鬱閉度不得低於0.6,每公頃最終保留1500-2100株。
主要價值
禿杉心材紫紅褐色,邊材深黃褐色帶紅,散發出清香,紋理通直且有光澤,軟硬適度,耐腐性強,易切削加工,切面光滑細膩,粘膠及油漆性能良好,不裂不翹,是製作家具和建築裝修工程的珍貴木材。 禿杉具有成材快、材質優良、經濟價值高等特點,10年後生長顯著增快,抗風、抗病蟲害、抗鹽鹼等性均比杉木強,是值得大力推廣的速生造林樹種,也是亞熱帶地區的優良園林綠化樹種。
保護級別
保護狀況 禿杉為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孑遺植物,屬國家一類保護植物,有林中「活化石」之稱。 中國仍保存着其天然林分和樹齡達500年以上的大樹。由於樹幹通直,材質優良,而遭受大量砍伐,分布顯著減少。又因天然更新不良,處於瀕危狀態。
保護措施 貴州雷公山建立了以保護禿杉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在雲南應選擇自然植被完整的地區建立保護區,在湖北利川毛壩應對植株掛牌保護,嚴禁砍伐,並研究其結實生物學特性,提高種子飽滿度和發芽率,大力開展人工育苗造林,建立種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