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禾草白粉病

禾草白粉病
原圖鏈接

地上器官均可受侵染,但葉和葉鞘受害最重。病部出現蛛網狀、白粉狀霉層,初為點狀,小形,後匯合成片,甚至覆蓋全葉。霉層下的葉組織褪綠變黃,後期可呈黃褐色,霉層中出現黃色、橙色、褐黑色小點,即病菌的不同成熟程度的閉囊殼。

目錄

基本信息

 
禾草白粉病
原圖鏈接

中文名禾草白粉病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類 型真菌

症狀

葉片和葉鞘上生長白色霉點,後逐漸擴大成近圓形、橢圓形霉斑,初白色,後變污灰色、灰褐色。霉斑表而着生一層白色粉狀分生孢子,受振動後飄散,後期霉層中生出玄色小粒點。

感染途徑

白粉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或閉囊殼在病株上越冬,也能以閉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一年生草種上較易發生閉囊殼,多年生草種上則以菌絲越冬為主,較少發生閉囊殼。翌春、閉囊殼成熟,散射子囊孢子,越冬菌絲體也發生分子孢子,隨氣撒播播,接觸並侵入新生葉片。春季病葉連續發生分生孢子,不停再侵染,夏日氣溫升高,冷季型禾草生長阻滯,白粉病菌滋生和侵染趨於削減,病情住手生長。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株上越夏。據研究,小麥白粉病菌在夏日最熱一旬,旬均溫24~26℃以上的區域不能越夏,需依賴外來氣傳菌源和在病殘體上越夏的閉囊殼侵染秋苗。秋季隨着氣溫下降,草坪白粉病病葉又復增多,形成又一發病岑嶺。病葉朽邁前形成閉囊殼,大多數閉囊殼至春季大量放射子囊孢。 [1]

病原菌

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DC.)。屬子囊菌亞門。菌絲體存在寄主體外,只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細胞吸收養分。菌絲體無色,產生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單胞,卵圓形、橢圓形,25-30微米×8-10微米,分生孢子壽命短暫,只有3-4天有侵染力。閉囊殼球形、扁球形,成熟後壁黑褐色,無孔口,直徑135-180微米。殼外有線狀附屬絲,不分枝,無色,無隔膜,長度為11-192微米。閉囊殼內有子囊8-30個。子囊長卵圓形,無色,內有4-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20-33微米×10-13微米。

發生條件

氣溫2℃以下寄主即可發病,10℃以下病害生長緩慢,15~20℃為發病適溫,25℃以上病害生長受抑制。空氣相對濕度較高有利於分生孢子萌發和侵入,但雨水太多又晦氣於其天生和流傳。南方春季降雨較多,如在發病要害時期延續降雨,晦氣於白粉病發生和盛行,但在北方區域,常年春季降雨較少,因而春季降雨量較多且漫衍平均,有利於白粉病發生。草坪治理不善,氮肥施用過多,遮蔭,植株密渡過大和灌水欠妥均為發病主要誘因。

防治方法

1.使用抗病類型 不同屬、種和品種的禾草對白粉病常表現顯著的抗病差異。應選擇在本地表現抗病的類型種植,是防治此病的最經濟的途徑。

2.混播 與豆科牧草混播建立的草地,禾本科草的發病率可大幅度下降。將不同種類的禾本科草混播建成的草坪,對白粉病的發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搞好草地衛生 耙除枯草或冬季焚燒殘草,可有效控制次年流行。此措施不適用於草坪,僅用於收種草地。當草地已發生白粉病時,可適當提前刈牧,以減少田間病源,使下茬草發病較輕。

4.減少蔭蔽 草坪周圍的灌叢及樹木,在不影響觀賞價值的前提下,應適當進行透光剪修,以保證草坪有良好的通風透光。

5.合理施肥 勿過施速效氮肥,保證足夠的磷、鉀肥。

6.藥物防治 草坪綠地發生白粉病時,可用以下藥物定期噴施,每7-10天噴施一次。

(1)放線酮、(2)放線酮+五氯硝基苯、(3)放線酮+福美雙、(4)粉銹寧、(5)乙基托布津、(6)多菌靈(7)多抗黴素、(8)粉病定。 [2]

相關視頻

白粉病的發生與防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