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禾甸鎮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境北部,是全縣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禾甸鎮東接東山鄉,南連雲南驛鎮、劉廠鎮,西與沙龍鎮、祥城毗鄰,北與米甸鎮連接,自然風光優美,素有「漁鎮米之鄉」的美譽。距祥雲縣城21KM,距大理市區63KM

中文名稱 禾甸鎮

別 名 禾豐,禾秀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區碼 672108

地理位置 祥雲縣境北部禾甸壩

面 積 306平方千米

人 口 44214人(2017年)


目錄

概況

禾甸鎮位於祥雲縣東北部。面積306平方千米,人口44214人(2017年)。轄大營、檢村、新興苴、新興底、舊邑、茨芭、上赤、大棚、下蓮、新澤、黃聯、溫水12個行政村[1] 。鎮政府駐禾甸街,距縣城25千米。祥香公路貫穿全境。名勝古蹟有檢村西漢石棺墓群遺址。

沿革

禾甸鎮歷史上稱禾秀、禾豐。1950年設禾甸分區,1953年改為第四區,1958年改先鋒公社,1962年與米甸合併為第四區,1969年析建為禾甸公社,1983年改稱區,1988年設鄉。1997年,面積318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檢村、大營、溫水、黃聯、新澤、下蓮、舊邑、大羢、上赤、茨芭、新興苴、新興底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檢村。2000年撤鄉設鎮。2017年,面積3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4214人。郵編72108 [2007年代碼]532923107:~201大營村 ~202檢村村 ~203新興苴村 ~204新興底村 ~205舊邑村 ~206茨芭村 ~207上赤村 ~208大棚村 ~209下蓮村 ~210新澤村 ~211黃聯村 ~212溫水村

簡介

有可耕地面積50177畝,其中水田38059畝,旱地12118畝,人均耕地面積1.07畝。境內土壤為紅壤土,適宜栽種的糧食作物有水稻、包穀、蠶豆、大麥;經濟作物有烤煙、蠶桑、亞麻。有鎮衛生院1所,村合作醫療站12個,有線電視覆蓋10個村委會,全鎮社會文化公益事業蓬勃發展。

自然地理

境內四面環山,是一個典型的「四山包一壩,中間一條河」的高原盆地,禾米河橫穿南北,祥姚路直貫東西。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最高海拔野貓山2886米,最低海拔蓮花湖1946米,主要山脈多集中在東部,境內屬溫帶半乾燥區氣候,年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冬春多風。轄區內有新興苴、許長兩座水庫,可蓄水1890萬立方米,境內的蓮花湖為縣內最大的自然湖泊,湖面20平方公里,有萬壽寺、小雞山等風景名勝。西漢時,滇東的「僰人」不斷遷入境內,8世紀中葉南詔國統一洱海地區,境內大部分白蠻被遷徙走,剩下部分在禾甸地區定居下來,成為今天的禾甸白族先民。

人口民族

全鎮轄12個村民委員會,89個然村,11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1627戶,常住人口44214人(2017年),世居白、漢、彝、苗、傈僳五個民族。

資源環境

禾甸鎮位於祥雲縣東北方,全鎮國土面積306平方千米,主要種植水稻、烤煙、蠶桑、玉米、亞麻等作物。鎮內有新興苴、許常兩座大型水庫,小型水庫若干座;小壩塘上百座,有水面面積38059畝,有禾米河流經境內。禾甸鎮生物資源豐富,植物資源主要有:雲南松、華山松、核桃、竹類、桉樹等;野生藥材主要有:防風、刺黃蓮、首烏;野生動物主要有:穿山甲、雉雞、錦雞、麂子等。境內還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林下野生菌、松茸等可開發利用的寶貴資源,另外還有許多含豐富礦物質的山泉可待開發。禾甸鎮從90年代起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利民工程,全鎮完成退耕還林面積281678.73畝,森林覆蓋率接近60%。對農業種植,經濟果木栽培、野生菌加工、火腿加工、煤炭企業、桑條加工企業等給予優惠扶持,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小煤窯進行了關閉整頓。禾甸的生活、生產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