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宁县
富宁县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富州;民民国元年(1912)改为富州县;民国十六年(1927),以古富州、安宁州各取一字组合命名富宁县。
富宁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陲,地跨东经105°13'—106°12',北纬23°11'—24°09',北回归线横穿南境(由西向东跨过木央、大木匠、牛场、龙洋)。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
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7213万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比全国(6.7%)低0.7个百分点、比全省(8.5%)低2.5个百分点、比全州(10%)低4个百分点。是近30年来富宁经济增长的最低增速。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由上年的17426元提高到18536元,增长5.5%。[1]
目录
建制沿革
秦时属句町部族。
西汉元鼎六年(前110)置牂牁郡,在富宁、广南及右江上游设句町县。
东汉属益州牂牁郡句町县。
三国蜀汉属益州兴古郡句町县。
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兴古郡。
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隶南宁州都督府,唐中叶隶岭南道邕州为僚子部。
宋初属邕州,皇祜五年(1053)后为特磨道地,属广南西路(今广南、富宁和滇东南)。
元至元年间置广南西路宣抚司,改属云南行省,后改置广南西路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富州、安宁州、罗佐州,属广南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广南府,属云南布政司,裁罗佐州、安宁州入富州。洪武十七年(1384)建富州城,治所在普厅(今县城),崇祯中州治所移驻皈朝(今归朝镇驻地),仍称富州,又称土富州。
清沿明制,为富州,属广南府。顺治十八年(1661),改土归流。雍正八年(1730)7月,广南府属迤东道。乾隆三十六年(1771)设广南府分防普厅塘经历,驻普厅。光绪十三年(1887),置临安开广道(治蒙自县),广南府属之。光绪二十八年(1902)富州治所从皈朝移驻普厅,称富州厅抚彝府,同时改普厅塘经历为巡检,移驻剥隘(今剥隘镇),仍属广南府。
民国2年(1913)4月,改富州县,属蒙自道。民国16年(1927)1月,富州县改为富宁县。民国18年(1929),废蒙自道直属省。民国31年(1942),隶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驻文山县)。民国37年(1948),隶第四行政督察区(驻砚山县)。
1950年富宁县属文山专区。1957年5月2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9次会议决定设置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1965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复: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属文山州。
行政区划
明初安宁、罗佐并入富州统一,置九哨,即普厅、花架、阿用、洪帮、板仑、架街、归朝、田蓬、普梅,十八夕,即新华的安定,归朝的乌落(孟村),谷拉的沁村(新村),者桑、百部,剥隘的坡戈、坡怀、者仪、者宁、西宁、剥隘、那良、百峨,那能的那南(那能)、那瓜,洞波的百江、板平、腊山。
清代西南部划归广南,富州移驻归朝,设四哨九艽十八夕。四哨:普厅、花架、阿用、板仑,九艽为今谷拉乡列村、者利、多傲、敬龙、龙卡、龙隘、那马(今废)、立坡、恒村,十八夕同明朝。清末改土归流,州治移普厅,设区乡,第一区花甲、板仑、四亭三乡,第二区归朝、谷拉、百油三乡,第三区有者桑乡,第四区有剥隘乡,第五区有洞波乡。
民国29年(1940),撤区立乡镇,全县有2镇8乡,以“文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十字命乡镇名,即文华镇(县城)、武英镇(剥隘)、忠怒乡(四亭)、孝弟乡(板仑)、仁厚乡(归朝)
、爱敬乡(谷拉)、信城乡(者桑)、义勇乡(洞波)、和协乡(芭莱)、平安乡(花甲)。民国33年(1944)6月,富宁县为二等县,全县辖2镇、8乡;72保、709甲。
1957年,田蓬、木央、睦伦、里达、郎恒划入富宁。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体制,全县辖10个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区(镇)即新华镇、城关区、谷拉区、归朝区、者桑区、剥隘区、那能区、阿用区、花甲区、洞波区、里达区、睦伦区、木央区、田蓬区、郎恒区。
1988年,进行区乡体制改革,全县5镇10乡,即新华镇、板仑乡、归朝镇、谷拉乡、者桑乡、剥隘镇、那能乡、洞波瑶族乡、阿用乡、花甲乡、里达镇、睦伦乡、木央乡、田蓬镇、郎恒乡。
2006年,撤销郎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田蓬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睦伦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木央乡,并将木央乡改设为木央镇,镇政府驻原木央乡政府驻地(省政府2006年3月16日批准)。至此,全县辖6个镇、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新华镇、归朝镇、剥隘镇、里达镇、田蓬镇、木央镇、板仑乡、谷拉乡、者桑乡、那能乡、洞波瑶族乡、阿用乡、花甲乡。共有4个居委会、141个行政村。
2015年底富宁县辖6镇7乡141个村、4个社区、2568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新华镇。“6镇”即新华镇、归朝镇、剥隘镇、里达镇、田蓬镇、木央镇;“7乡”即板仑乡、谷拉乡、者桑乡、那能乡、洞波瑶族乡、阿用乡、花甲乡。[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富宁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陲,地跨东经105°13'—106°12',北纬23°11'—24°09',北回归线横穿南境(由西向东跨过木央、大木匠、牛场、龙洋)。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南与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两县接壤,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广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县(区)毗邻,西与文山州广南、麻栗坡两县相连。县境东西相距最宽109.89千米,南北相距最长108.78千米,县城所在地距州府驻地234千米(高速公路184千米),距省会昆明市565千米(高速公路480千米),距中越边境70公里,国境线长75公里。国道323线,广昆高速公路及在建的云桂铁路贯穿全境,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
地形地貌
富宁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东部边缘(向桂西、越北过渡地带),地质属川滇黔经向构造带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云岭东延的结露山脉(六韶山)自西向东控制全境,四大山系(木洪、拜子、朱家、坡飘)南北纵横,360座山峰为天然屏障。全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即:803万亩),山区面积占96%,境内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并列,其中:高原分布于西南部,山地分布于中北南部,丘陵分布于东北部,盆地分布于新华、普阳、木杠。县内共有坝子14个,坝区面积30.43平方公里(4.56万亩)。海拔最高为西部木洪山(木央镇境内)1851米,最低为滇桂交界剥隘罗村口,蓄水淹没前为142米,蓄水淹没后为203米。
气候环境
富宁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温高于秋温,雨热同季,县内因地形和海拔差异,立体气候明显,年内有四季之分,但不明显。境内积温高,年总积温为7227℃,年平均气温为20.8℃,最高温为39.5℃,最低温为–3.7℃。全年日照时数1641小时,年均无霜期338天,最长无霜期364天,最短无霜期258天。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03.5毫米,最高降雨量为1457.6毫米,最低降雨量为763毫米。全县部分区域年平均风速在6-8m/s,最大风速高达14m/s,大风累积时数高达半年之久,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有干旱、暴雨、雷电、冰雹、大风等气候灾害,其中干旱、暴雨、雷电灾害性天气基本每年发生。
水文环境
富宁县境内有5条主要河流和29条大小支流,主河道全长555.8公里。东北部普厅河、那马河和西洋江属珠江水系,西南部郎恒河和南利河属红河水系。[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有耕地103.99万亩,园地18.56万亩,林地477.18万亩,草地119.73万亩。耕地面积中,常用耕地面积86.108万亩,其中:田25.22万亩,地60.983万亩。
林业资源
县内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及草山,树种资源丰富,属科繁多,共有129科、425属、966种,其中,乔木440种,小乔木和灌木526种。全县森林面积468.28万亩,其中天然林352.9万亩、人工林115.4万亩、灌木林108.3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55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26%,活立木蓄积量72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21%,盛产八角、油桐、油茶、核桃、茶叶等经济林和杉树、松木等用材林。现已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公益林面积共89.94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65.94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24万亩)。国家级公益林中,按性质分,国防林23.74万亩,水土保持林42.2万亩;按等级分,一级保护23.75万亩,二级保护42.19万亩;按权属分,集体公益林59.87万亩,个人的公益林6.07万亩。省级公益林中,国有公益林4.27万亩,集体公益林18.94万亩,个人公益林0.79万亩。
动物资源
富宁县境内常见的野生动物有:哺乳类48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29种、鸟类198种、昆虫类122科1077种等。分布有国家、云南省保护动物共有55种,其中,哺乳类22种、鸟类20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2种。在这些保护动物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蜂猴、熊猴、林麝、圆鼻巨晰、蟒蛇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水獭、中国穿山甲、猕猴、短尾猴、小灵猫、豺、青鼬、小爪水獭、斑灵狸、大灵猫、金猫、中华鬣羚、川西斑羚、巨松鼠、果子狸、虎纹蛙、红瘰疣螈、山瑞鳖、大壁虎、松雀鹰、大𫛭、普通𫛭、白腿小隼、燕隼、红隼、白鹇、原鸡、白腹锦鸡、棕背田鸡、楔尾绿鸡、斑尾鹃鸠、褐翅鸦鹃、小鸦鹃、领角鸮、雕鸮、领鸺鹠、斑头鸺鹠、长尾阔嘴鸟、蓝翅八色鸫等40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毛冠鹿、豹猫、平胸龟、眼镜蛇、眼镜王蛇、滑鼠蛇、金环蛇、银环蛇、黑眉锦蛇9种。
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的矿种有煤、金、铁、铜、锑、锰、钛等金属和非金属矿19种,有中型矿产3个,小型矿产43个,褐煤储量1亿多吨,居全州首位。县境内已发现能源、贵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矿床(点)110余处,共五大类19种矿产。其中:铁矿点主要有板仑毛尖山—那纳97.135万吨,新华桥乐—莫勺69.8万吨,板仑洞哈58.58万吨,板仑牙牌—安定42.6万吨,新华牙牌东段23.87万吨,新华牙牌山21.84万吨,板仑坤洪21.49万吨,板仑那纳18.81万吨等;钛矿点主要有田蓬上冶12.41万吨,田蓬达嘎上寨12.41万吨,新华沙莫9.1万吨,里达牛场7.43万吨等;锰矿点主要有板仑各门29.58万吨,花甲大宝山22.55万吨,新华力追麻里山20.18万吨;铅锌矿点有花甲安农1.38万吨;锑矿点有里达锑矿床1.07万吨,新华格当锑山寨子约0.3万吨;铝土矿点有谷拉谷桃150万吨;煤矿点有木央普阳7846.31万吨,木央木树146.73万吨,木央木杠174.75万吨;金矿点主要有新华那坪12865.28公斤,那能金矿3639.87公斤,者桑那谷332.19公斤,者桑鹅鸡山263.1公斤,者桑那抖255.63公斤,洞波马列安那228公斤等。
水能资源
境内地表水资源量28.1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38.3亿立方米。
有5条主要河流和29条大小支流,主河道全长555.8公里。东北部普厅河、那马河和西洋江属珠江流域,西南部郎恒河和南利河属红河流域,可开发利用河流20条。全县境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4.4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超过60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500千瓦以上水能48.27万千瓦。各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500千瓦以上装机为:普厅河36.04万千瓦、14.56万千瓦,那马河16.1万千瓦、8.41万千瓦,西洋江10.04万千瓦、9.86万千瓦,郎恒河11.25万千瓦、6.78万千瓦;南利河11.05万千瓦、8.66万千瓦。目前已建成水电站22座20.018万千瓦,在建水电站6座5.57万千瓦。
全县各类水域总面积15万亩,其中河流23067亩、水库70500亩、坝塘1000亩、池塘1500亩;宜渔水面达8万亩,其中:池坝塘0.25万亩,河沟0.7万亩,水库7.05万亩;宜鱼稻田面积4万亩。2012年全县渔业养殖面积达5.16万亩,产量2.18万吨,库区网箱养殖发展到232亩,产量1.6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景区有:剥隘驮娘江旅游区(AA级)、云南低海拔体育训练基地富宁基地旅游带、剥隘坡芽歌书文化生态村、归朝老街三寨稻作文化生态旅游村、红色旅游区、归朝架街片区旅游休闲景区。[4]
区域人口
人口详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富宁县常住总人口382913人,其中:新华镇47125人,归朝镇39262人,剥隘镇20288人,里达镇21027人,田蓬镇32961人,板仑乡24738人,谷拉乡24091人,者桑乡14740人,那能乡18303人,洞波瑶族乡36014人,阿用乡17323人,花甲乡21566人,睦伦乡17814人,木央乡29042人,郎恒乡18619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富宁县常住总人口407537人,其中:新华镇67976人,归朝镇38960人,剥隘镇21171人,里达镇21858人,田蓬镇51985人,木央镇50276人,板仑乡24599人,谷拉乡22499人,者桑乡14345人,那能乡18138人,洞波瑶族乡35702人,阿用乡17906人,花甲乡22122人。
2016年末全县总户数96938户428430人,比上年增加697户3163人,其中乡村户数89589户398819人,比上年增加127户54人;在乡村户数中,农业户86333户367154人,比上年增加242户3487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23327人,比上年增加2010人,女性人口205103人,比上年增加1153人,男女性别比为109:100。
201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2.01万人,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增长0.4%,其中:城镇人口15.53万人,农村人口26.48万人,城镇化率36.96%,比上年升2.22个点。年内人口出生率12.85‰,比上年升0.14个点,人口死亡率5.93‰,比上年降0.01个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93‰,比上年升0.16个点。
民族详情
富宁是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仡佬6种民族。
2016年末,全县少数民族人口32481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5.8%,与上年持平。其中:壮族53403户234824人,占总人口的54.8%,比上年增加433户1445人;汉族23886户103671人,占总人口的24.2%,与上年持平,比上年增加89户791人;瑶族9493户43361人,占总人口的10.12%,比上年降0.08个百分点,比上年减少25户434人;苗族6817户31790人,占总人口的7.42%,比上年增0.2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户133户1156人;彝族3211户13954人,占总人口的3.25%,比上年增0.02个百分点;仡佬族42户202人占总人口的0.05%,与上年持平;其他民族86户628人占总人口的0.15%,与上年持平。[5]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7213万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比全国(6.7%)低0.7个百分点、比全省(8.5%)低2.5个百分点、比全州(10%)低4个百分点。是近30年来富宁经济增长的最低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9478万元,增长5.6%,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2192万元,增长3.1%,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15543万元,增长8.7%,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全县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累计增长4.7%,三季度累计增长5.5%,四季度累计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0:34.4:38.6调整为27.0:32.4:4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由上年的17426元提高到18536元,增长5.5%。非公经济低速增长,2016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1616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5%,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
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9278万元,比上年下降21.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8006万元,比上年下降26.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8521万元,同比下降36.7%;非税收入完成9485万元,同比增长8.6%。财政总支出303663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5834万元,增长5.8%。
第一产业
2016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277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163205万元,增长5.2%;林业产值47252万元,增长7.2%;牧业产值106465万元,增长5%;渔业产值23015万元,增长4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40万元,增长3.1%。
全年共完成粮豆总播种面积66.5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元;实现粮食总产量15.5万吨,比上年增长0.3%。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面积产量有增有减,全县累计发展油茶54.4万亩,本年产量4593吨,比上年减少825吨;累计发展八角51.8万亩,比上年增加6.1万亩,本年产量9023吨,比上年增加2523吨;甘蔗种植面积37.3万亩,比上年减少8.2万亩,产量128.3万吨,比上年减少26.6万吨。
养殖业总体呈下降态势。全年累计肥猪出栏51.7万头,比上年减少16.6万头;肉牛出栏11.1万头,比上年减少2.1万头;羊出栏2.7万只,比上年减少0.2万;家禽出栏255.2万只,比上年减少16.6万只;年末实现大牲畜存栏25.1万头(匹),比上年减少4.9万头(匹);猪存栏39.5万头,比上年减少3.1万头;全年肉类总产量5.3万吨,比上年减少1.4万吨,其中猪肉产量3.8万吨,比上年减少1.1万吨。全年发展网箱养鱼3023亩,水产品产量2.48万吨,增长19%。
第二产业
2016年,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664397万元,比上年增长3.1%%,增速同比回落10.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57784万元,比上年下降4.4%,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27332万元,下降7.1%,同比回落18.4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4879万元,下降9.6%,比上年回落22.7个百分点,是工业经济发展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增速。从各季度规上工业增长情况看,呈逐季下降态势:一季度增长5.5%,一至二季度累计下降2.4%,一至三季度累计下降7.8%,一至四季度累计下降9.6%。工业生产增速回落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采矿业生产持续下降。2016年全县采矿业完成产值同比下降9.9%,比上年回落24.3个百分点,拉低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业下降35.4%,同比回落50.4个百分点,拉低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3.8个百分点。二是制造业低速增长,2016年全县制造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7%,比上年回落9.8个百分点,其中制糖业下降2%,增速同比回落31.7个百分点。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5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1%,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853万元,比去年增长11.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乡消费趋于同步增长:城镇实现零售额233314万元,增长11.3%;乡村实现零售额 148539万元,增长10.9%,城镇增速高于农村0.4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餐饮业收入完成95491万元,增长11.5%;商品零售完成286362万元,同比增长11.5%。[6]
社会事业
科技发展
2016年实施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12项,比上年增加2项,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136期5.67万人次。全年共组织农民工培训37期,培训人数2758人,完成劳务输出11666人,年未累计外出务工人数12.23万人,比上年未增加2.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7.7%。
教育事业
2016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82975人,比上年增加287人,增长0.3%。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883人,比上年增加680人,增长2.6%,初中在校学生数19459人,比上年增加144人,增长0.7%;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23人,比上年减少17人,下降0.02%;小学在校学生41824人,比上年增加363人,增长0.9%。普通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与上年持平;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99.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0.07%(含三校生)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95.47%,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全县教职工人数4782人比上年增加118人,其中专任教师4302人,比上年增加199人。全县年末校舍建筑面积72.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14万平方米。
文体事业
2016年共为群众演出112场,比上年减少8场,观众6.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0.8万人次;送电影下乡放映1768场(含广场电影放映),比上年减少91场,观众17.7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2万人次。
富宁电视台全年制作专题片36部,比上年减少7部。年末全县有线电视光缆总长746公里,有线电视入网用户达10760户,比上年减少2045户。广播覆盖率为100%,电视覆盖率98.8%。
全年举办群众体育活动10次,参加人数2.2万人(次)。
医疗卫生
2016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2个,有病床1586张,比上年增加173张,其中医院床位数988张,比上年增加120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3.7张,比上年增加0.3张。年末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47人,比上年增加2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42人,比上年增加12人。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6.97万人,比上年减少0.18万人,参合率98.85%,报销合作医疗费15512万元,比上年增加1057万元,报销人数达54.55万余人(次),比上年增加1.57万人(次)。
人民生活
2016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0元,比上年增加722元,增长9%。其中工资性收入2238元,增长33.8%;财产性收入38.2元,增长39.4%;转移性收入2724元,增长10.8%;家庭经营性收入3730元,下降3.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650元,增长29.2%。其中,居住消费支出1164元,增长33.8%;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08元,增长28.6%;交通通信支出904元,增长70.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484元,增长97.8%;食品支出1167元,19.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693元,下降3.6%;衣着支出298元,增长37.9%。
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5412元,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15652元,增长0.9%;财产性收入2126元,下降26.7%;转移性收入1087元,下降4.5%;经营性收入6547元,增长67.7%。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支出10189元,比上年减少906元,下降8.2%,其中,居住支出840元,增长1.4%;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802元,增长13.3%;交通通信支出2009元,下降26.0%;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37元,增长21.0%;食品支出3901元,下降7.5%;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127元,增长12.1%;衣着支出774元,下降2.1%。
社会保障
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0742人,比上年增加104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81006万元,比上年增加23135万元,增长40.0%;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75778元,比上年增加21378元,增长39.3%;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1850元,比上年增加21378元,增长42.5%。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202人,比上年增加45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953人,发放创业贷款616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08%,比上年降低0.04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082人,比上年末增加869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8444人,比上年增加234人。年末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38572人,比上年增加610人。
全年安排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960万元,比上年增加1094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955万元,比上年增加5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6005万元,比上年增加1040万元。救助低保户64699户,比上年增加1386户;救助人数83193人,比上年减少4015人。全年发放救灾物资710万元,比上年减少16万元,救济1534户,比上年减少14户,救济人数6903人,比上年增加475人。发放农村和城镇特困人员医疗救助金1292万元,比上年增加813万元。救助特困人数118630人。全县有农村敬老院11所,拥有床位数430张,敬老院覆盖11个乡镇,覆盖率达84.6%。2016年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11.82万平方米,审批入住28户,兑现住房租赁补贴1307户口425.6万元。
资源环境
2016年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6.15万吨标准煤,增长4.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消费2.38万吨标准煤,下降20.55%;第二产业消费18.95万吨标准煤,增长5.76%;第三产业消费8.04万吨标准煤,增长11.67%;居民生活用能6.78万吨标准煤,增长3.8%。单位GDP能耗下降1.57%。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5618万度,增长1.6%。其中工业用电量16948万度,增长12.4%。
全年降水量948.8mm,比上年减少614.6mm,是2010年以来的最低。年平均气温20.9℃,比上年降0.3℃。年日照时数1817.3小时,比上年增加71.3小时。[7]
历史文化
革命老区
自1974年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富宁县是革命根据地,确有其事,请有关部门给予重视”。这片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浮出了水面,在沉寂多年后又绽放出蕴藏的光彩,吸引了人们对这个革命老区的关注。
这是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这里也曾风起云涌,也曾热血澎湃。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七军21师开辟了以富宁七村九弄为中心,覆盖滇黔桂3省28县,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180余万的广大区域,革命武装发展到8000余人,使富宁成为滇黔桂边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富宁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创建最早、斗争范围最广、坚持时间最长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仅富宁县内就有2600多名各族儿女积极投身革命队伍,被誉为滇黔桂边区及云南“红都”。
1930年,邓小平率领红七军主力北上后,留下红21师坚持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韦拔群等领导先后牺牲。黄松坚等人来到滇桂交界处的云南富宁县的七村九弄,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创建红军游击队。至1934年春,富宁谷拉等地较大的村寨都建立了劳农会和赤卫队。红军主力游击队已有700余人,成立劳农会组织20多个,赤卫队27个2600余人。经过三年艰苦斗争,以云南省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正式成立。
此后3年间,在中共滇黔桂边区临委(1936年5月改为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的领导下,边区军民以富宁为中心区,在云南的广南、麻栗坡、广西的百色、凌云、乐业、果德、贵州的册享、贞丰、罗甸等28个县,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根据地红军游击队最多时达到了8000多人,人口达到180多万,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富宁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员投入战斗,歼敌近3000人,303名红军指战员、赤卫队员牺牲。整个根据地有7000多名群众被敌人杀害,1339个村寨2000多户人家被烧毁,1万余人无家可归。其斗争之艰苦,牺牲之惨烈,英雄之伟大,敌人之凶残,与同时期的其他革命根据地相比,实是不相上下。这是后人不应该忘记的。[8]
风俗民情
壮族礼仪风俗:婴儿降生,宾客们送油炸粑数百个或糯米饭5公斤;迎亲结婚,男方备酒、肉、糯米饭送到女方家为礼。女方陪嫁物以大米制品为贵,用红布包小竹箩,里面放上糯米饭,到夫家后次早将米和饭一起蒸熟,新郎新娘与婆家人分食,表示今后丰衣足食。祝寿,儿女送猪一头,寿席一桌,寿幛一面,魂米一包,亲戚或村人送鸡、肉、米、酒共庆。丧葬,亲生儿女将一枚钱币和少量米塞入死者口中,一会再掏出分别装入土罐保存下来,意为给子孙留下金仓银库;然后用柚子叶煮水洗尸消毒、梳发、更换新装,意为生得其所,死得干净。
珑端节
壮族饮食习俗:富宁壮族的饮食文化,与稻作生产相关,"糇糯糇喜"是明显的饮食特征。五彩花糯米饭是一种以天然植物色素加工制作而成的糯米饭,是"糇糯"中最有特色的一种。
壮族传统节日:"珑端节"是代表性的节庆,从壮族同胞在稻田耕作中的和谐共助精神演变而来。每年农历2至3月,活动当天,群众们穿着新装,成群结队来到东道主指定的山场和田坝过节,杀猪宰羊、载歌载舞、自编自演土戏。过节时,既祭神,又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交和文娱活动。
歌圩文化
位于富宁县东北部的剥隘镇,有一个名为坡芽的美丽壮族村寨偏居一隅,村里有55户278人,均为壮族。坡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壮语地名,意即“山花烂漫的地方”(“坡”为山坡,“芽”为壮语里的杨咪咪花),它地处剥隘景区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清一色的干栏式建筑,房屋墙体由浅黄色的粘土垒成,翠绿色的竹子、芭蕉和菜畦散布于房前屋后,坡芽村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是个美丽而静谧的村庄。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过去一直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从而保留了十分丰富完整的壮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歌圩文化在这里长盛不衰,世代流传的壮族民歌曲调就多达20多种,类似的民歌文化现象,即使在壮族聚居的广西也不多见,而大山深处的坡芽村是其中的佼佼者,散发着古老文明的荣光,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壮族村寨,是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影响村之一。该村建于清朝初年,世代以种稻狩猎为生,受外界文化影响小,民风淳朴,保留着壮族传统的礼俗习俗.壮族祖先是这块土地最早的开发者,这里也是壮族最早孕育稻作文化的地区之一。长期的稻作农耕,磨练了这里壮族百姓温和内向、憨厚朴实、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团结互助、富于创造的民族性格,也因此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2006年2月在坡芽村发现,村民农凤妹家中珍藏着一块宽约一尺,长二尺余的白色土布,上面绘有月、星、树、稻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每个符号大小约一寸,由仙人掌的汁液绘成,经过专家考证,这81个图案具备了文字的性质,其形固定,音固定(但这个音不是一个字音,而是一首歌的所有音节),义固定,内涵丰富。每个图案代表了一首情歌。整部歌集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由偶遇到相识,相互倾慕到相恋、相知,最后相约白头偕老、誓同生死的情感历程。目前发现的坡芽歌书虽然仅仅81个符号,但她在世界文字的丛林里独树一帜,《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是壮族祖先留给后人的民族文化瑰宝,是云南省民族文化遗产中可以与东巴文化并相辉映的宝贵民族文化资源,是我国活着的图画文字之一。其发现,将填补了壮族没有古老文字的空白。该书目前被专家命名为《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壮语音记《布瓦吩》(把花纹图案画在土布上的山歌)。《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具有很高的人类学、文字学、民族学等范畴的研究价值。保护、传承和开发好“坡芽文化”,对研究壮族文化,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
名优特产
剥隘七醋:剥隘七醋为地方特产,因醋从泡米、发酵到搅动各道工序,各需7天,故得名。
富宁八角:富宁八角,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始于清康熙末年,引种于广西。栽培面积居中国县级第三位,产量居中国第二位,质量在制标会上评为第一位。
风景名胜
天湖壮景生态旅游区
富宁天湖壮景生态旅游区位于归朝镇与板仑乡交界处,距富宁县城35公里,距高邦至广西那坡省际公路5公里,与那坡至高邦高速公路擦边而过,开车一个小时左右便可到达。天湖壮景生态景区所在位置是1958年架街村委会群众投劳兴建的小(二)型水库,2012年县政府筹集资金对库区加固改造,形成了总库容44.9万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库,水库位于归朝镇与板仑乡交界处的架街村委会辖区,故称架街水库。架街水库处于1200米海拔的高山之上,水淹面积500亩,周边森林幅盖率高达80%以上,水库的兴建在库尾形成了几百亩壮观的森林湿地。水面和湿地掩映在几千亩的森林之中,就象一颗高原明珠闪闪发光。其自然资源特点表现为:水上森林、清凉世界、金秋红叶、休闲胜地。
驮娘江景区
驮娘江位于云南省富宁县323国道线剥隘镇境内,发源于广南县,西汉至南北朝时称文象水。因流经广南西洋街,从明、清时起称西洋江。西洋江自广西田林县流入剥隘北境后称驮娘江,驮娘江流至剥隘与谷拉河汇流后为右江,曲转东向流入广西百色市,是珠江源头水系之一。
驮娘江江面宽阔,江水清澈,两岸古树翠碧参天,水中矗石,石中水绕,峰峦叠翠,倒映江中。壮家村落临水倚岸,风车提水,水磨舂米,在旖旎起伏的竹林中,如出没烟波的晚唱渔舟。江面上撑篙的打鱼汉子,捣衣的村姑渔歌互答,构成了浓郁的壮乡风情。
由古镇剥隘沿江上溯42公里至百洋办事处那马村广西田林县周马屯上游的交界处,是奇峰相峙的驮娘峡谷,峡谷两侧怪石嶙峋,尖削陡峭,刀劈斧凿,天如一线。峡谷全长2.5公里,水深莫测,时而缓流无声,时而涛声隆隆,崖间古藤捞月,飞瀑流泉;林中猿声山鸟交错时鸣,堪称天下奇景,是旅游者观光探险的好去处,驮娘江水产十分丰富,人们在旅游观光之余,还可享用各种美味鲜鱼。
清华洞旅游区
清华洞旅游区位于富宁县城西郊5公里许的峡谷内,洪门河沿底流出。
清乾隆年间,有渔人沿河而上捕鱼,始发现此洞。洞分三台,一台为底洞,宽数百平方米,暗河通洞口,汇入洪门河,长600余米,宽10余米,有机帆船和小游船供游人乘坐,沿暗河游览。二台洞宽敞空阔,可容数千人,洞中有洞,洞道歧出幽深,钟乳石形态怪异,多如飞禽走兽。三台洞为上洞,宽约千余平方米,辟有平台舞厅及其他服务设施。整个溶洞均有较为发育完整的钟乳石,融奇、美、秀为一炉,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洞外有数十级石阶从地面直上洞口,洞口苍岩翠壁,林木成荫。山顶古树老藤,虬枝交错。石上苔藓斑驳,芳草藏袭。洞口已堵水成库,水面3平方公里,分两股岔道,一股长4公里,一股长2公里,可泛舟游览。清华洞旅游区集青山、绿水、溶洞、古树、奇花为一体,每年均有众多外地游客到此游览。
普阳瀑布
普阳瀑布位于富宁县木央乡普阳村,距县城44公里,在南利河上游。瀑布落差96米,宽20余米,瀑布上依悬崖,下临绝涧,直泻而下,如洪波决堤,似匹练悬空,水石相搏,雪花四溅,声闻数里。阳光照射,宛如七色彩虹,其声其景,蔚为壮观。
瀑布两侧,峭壁如削,怪石睁峙。山上林木葱笼,野花烂漫,清香溢于幽谷。
牙牌村
富宁县牙牌村的“农家乐”不失为久居城市的人们或家庭选择外出度假、放松心情的理想去处。在牙牌村,您可以体验到那种“白云深处有人家”式的农村休闲生活情趣和生活妙趣。
牙牌村是富宁县的一个瑶族村寨,距离县城12公里。在牙牌村“农家乐”,游客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晚上游客可以返回到县城里住宿。据该村的村长罗荣富说,牙牌村“农家乐”每餐最多可以接待百余人,村子里可停下二十多辆车。
从富宁县城到牙牌村路况很好,驾车约20分钟即可到达。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道路两旁都是八角树,整个村子淹没在八角林中;现在正是八角的收获季节,走进该村,八角的芬芳味就会扑鼻而来;在八角林里,有四个用木头和茅草建盖的亭子错落,用石头铺砌而成的幽静小道在八角树下延伸……。漫步于其中,聆听着村里的“鸡犬相闻”之声,稍不留神,您就会步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