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神岡區
神岡101.jpg

來自 台中市神岡區公所 的圖片

中文名:神岡區

所屬地區:台灣省

氣候條件:亞熱帶

合併時間:2010年12月

神岡區位於台灣省台中市,台中盆地北側,大肚山東部,大甲溪南岸。氣候屬亞熱帶,氣候溫和。 原為台中縣神岡鄉,在2010年12月隨台中縣市合併,改制為台中市下轄的神岡區。

目錄

歷史沿革

神岡早期為粵籍人士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莊」,似有「新辟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粵語發音頗為相似,可能後來由於閩人入墾,加上日久口誤,而沿用「神岡」之名。

鄭氏時期,神岡隸屬天興州,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一府三縣,神岡改隸諸羅縣。 清雍正元年(公元一七二三年),乃析諸羅中間百餘里之地,

南截虎尾,北抵大甲溪,設彰化縣治,神岡歸彰化管轄,為貓霧東梀東堡岸里社番屬,土名「阿河巴莊」荒地。雍正末年,有粵籍人士張達京張承祖等入台,至此招佃墾荒,始為大力開墾,當時形成的村落有望樓(寮)、社口(萬興莊)、北莊浮圳(紅圳頭)諸莊。

清道光二十二年,神岡置莊,泉州人來此構居,於是遂成泉州人聚落。清光緒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台灣建省,台中地區置台灣縣、改隸台灣縣。台灣割讓日本後,日本把此地分為「神岡」、「社口」、「三角仔」等三個區域。日治大正九年(1920)三區合併為神岡莊,隸屬台中州豐原郡神岡莊。

神岡有「早期中部開發中心」之稱,先人入豐原、東勢、后里等地開墾,都需經由本地;因此古蹟很多,這些文化資產已成為神岡擁有發展觀光事業潛力。自民國六十七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以來,在神岡岸里村設置豐原交流,使得神岡成為原台中縣交通樞紐,而高速公路豐原交流道自然成為神岡重要地標。


地理環境

神岡位置處於台中盆地北邊,大肚山台地東麓,大甲溪南岸,台中西北隅,東依豐原,西通清水,南臨大雅、潭子兩區,北接后里以大甲溪為界。西南側有「清泉崗機場」轄區內東西寬九.0一公里南北長七.六一公里,面積三五.0五平方公里。

地形上因位於大肚山台地上,地勢稍高,海拔最高點二0七.二公尺最低點一一0公尺,東西均向中央緩傾。

地質屬於台中盆地北端之大甲溪沖積扇,為第四紀沖積層,除台地為洪積赭土層外,大部分為礫層和礫黏土層合成。大甲溪西南側坡度陡峭,河床面積廣大,係砂磧與沖積岩所組成。

氣候型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差不大,夏季多雨,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約攝氏二二.三度,年雨量在一八00─二000毫米之間,雨期自四月開始至六月,八、九月間為颱風期,但很少有颱風直接侵襲本區,僅為過境,卻可帶來豐沛雨量。

產業發展

豐洲科技工業園區

神岡就工商產業規模看,應以製造業為主體,大部分集中在岸里豐洲社南新莊等里。 從事電子、鐵工廠、木器加工、塑料等項目。其他商業活動則以中山路沿線為主要據點,以消費型零售販賣、服務業、金融保險等為主。以近年來的工商成長狀況,則以金融保險、不動產服務及消費性商家成長較為顯著。近年開發的豐洲科技園區堪為本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工業區,第一期全區用地約47公頃,多數的土地已經售出,將為神岡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動全區的經濟發展。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在全台經濟發展過程中,曾經扮演着相當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社會急遽變遷,農業生產受農村勞力老化、婦化及消費型態不斷改變之影響,致使農業成長緩慢,農家所得偏低。另一方面,面對着經濟與貿易的國際化及自由化,造成農產品進口數量逐年增加,進而增加國內農產品的競爭壓力,且使農業面臨的問題益趨複雜與困難。為突破當年農業困境,克服經濟轉型的衝擊,極需推廣農業新知,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及建立更完善的農產品運銷制度。近年來神岡區推動農業轉型,尤其致力於園藝花卉的栽培與推廣運銷,成為後來居上的新興農業,其所栽培的香水百合甚受青睞,為傳統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交通現況

神岡交通網路主要道路有中山路、神清路、神林路、民生路、民族路、三民路、和睦路、豐洲路、神洲路及已拓寬完成之大圳路等道路負責境內運輸。

國道1號及4號高速公路跨越本區神洲里、岸裡里、社口裡、社南里、三角里及新莊裡,並在岸裡里及新莊裡設有豐原及神岡交流道,北上南下可謂相當便捷。

中山路即台10線,是神岡區目前主要聯絡道路。整體而言,交通系統尚稱四通八達,在大眾運輸系統方面,目前僅有豐原客運擔負本區境內對外的旅客載運。

教育現況

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也是培養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本區有五所國小分別是神岡、豐洲、社口、圳堵、岸裡及神岡國中及神圳國中二所。

近年來國中學生人口已趨飽和,本區已於94年9月增設第二所國中,以疏減校園空間擁擠現象。

神岡圖書館藏書豐富,目前藏書7萬6千餘冊,並逐年增購藏書,是提供區民充實知識的最佳寶庫。[1]


視頻

台中市神岡區簡介

參考資料

  1. 台中市神岡區公所,台中市神岡區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