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祁姓为中文汉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5位。

得姓于祁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悼公时任中军尉,后因年老请退,初荐其仇人解孤代己,因解孤未及赴任而卒,又荐己子祁午以代,孔子赞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可谓尚公矣。”晋平公即位后,被任为公族大夫。本为姬姓,晋平公一年(前五五六年)食采于祁,遂以地为氏改姓祁。

祁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五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二十八万余,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多此姓。

目录

得姓始祖

帝尧、邓祁侯、祁奚、石祁子、古都白丁。字黄羊。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悼公时任中军尉,后因年老请退,初荐其仇人解孤代己,因解孤未及赴任而卒,又荐己子祁午以代,孔子赞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可谓尚公矣。"晋平公即位后,被任为公族大夫。本为姬姓,晋平公一年(公元前556年)食采于祁,遂以地为氏改姓祁。后世子孙遂尊祁奚为其得姓始祖。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1]

研究考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献侯四世孙奚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氏纂》《辞源》记载,春秋时期晋献侯的第四世孙奚,时为晋国大夫,受赐食邑于祁(今山西祁县古镇),以邑为氏,称祁奚。祁奚,字黄羊,晋国大夫。史籍记载,周简王姬夷二年(晋厉公姬寿曼十年,公元前570年),"祁奚请老",可知时年祁奚至少在五十岁以上。其生年最晚也在晋灵公姬夷皋初年(公元前 620年)。祁奚"历事晋景、厉、悼、平四世(公元前599~前532年)"。那么,既便从晋平公姬彪继位初年(公元前 557年)算起,其享年应在六十岁以上。如果以晋平公卒年计,则可能有八十余岁,可谓长寿。在祁奚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祁氏。晋国祁氏一族还有许多分支,如祁成氏、祈夜氏、祈射氏等,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祁氏,世代相传,史称祁氏正宗。祁氏族人大多尊奉祁奚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分封的原始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据史籍《广韵》记载,黄帝共生有二十五子,他给其中的十四个儿子分封了十二个姓氏,其中就有祁氏,是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这十二个姓氏是: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为百姓之祖一。

源流三

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尧帝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帝尧伊祁氏,亦称伊耆氏。

上古时期"祁"与"耆"二字通义,因此在帝尧的后裔子孙中,很早即有祁氏、耆氏,后皆统一为祁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四

源于陶唐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少昊之后裔中有祁氏,属于以谥号为氏。祁,在两周时期为一种谥号称谓。在史籍《左传•庄六年》中记载:"邓祁侯。谥法,经典不易曰祁。"古人称死抱着经典之制不放的人和现象为"祁"。邓侯认为自己是楚文王的舅公,外甥焉有攻打舅舅之事?结果外甥还就真的把舅舅的国家灭了,堪称"祁"人也。因此,楚文王给邓侯上的谥号即为"祁",史称邓祁侯,以警后世。

邓祁侯的后裔子孙和邓国故民,多有以先王之谥号为姓氏者,称祁氏,世代相传。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官吏祁父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祁父,是《周礼》军制中掌管军事典制之重臣,一说是管理兵甲的司马。在西周军制中,主政不主兵的军事统领,称祁父,这在《史记•谥法》中有明确注释:"治典不杀,曰祁。"后世的历朝历代,将犯了重罪后而不判处死刑的罪犯称作"祁人、祁案",即源出于此。

在祁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祁氏。

源流六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祁子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石祁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祁氏、石氏,世代相传。

源流七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祁氏,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古都白丁一族初在新安郡(今安徽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在历史文献《扬州府志》中有记载。后有族人以居地祁门为汉化姓氏者,即称祁氏。

回族祁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地区。

源流八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甘肃地区西宁(今青海西宁)的土司,以及碾伯(今青海乐都)的土司为蒙古族人,是元末明初归降明太祖朱元璋的蒙古驻军首领,被明太祖赐汉姓为祁氏,因西宁、碾伯,地处祁连山地区,属于取其驻地名称为氏。

⑵.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略》中记载,蒙古族都讷亨氏,亦称德赫氏,源出蒙古新巴尔虎毕喇尔部落,通古斯语为Duneheng,世居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后多冠汉姓为祁氏。

⑶.蒙古族道劳•道古森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孛尔只斤氏,是其氏族的一个分支,在明朝时期即已经冠汉姓为祁氏。

⑷.蒙古乞颜氏,源出蒙古最古老的部落乞颜部,在元、明时期皆已有冠汉姓为祁氏、齐氏、陈氏、秦氏等者。

源流九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奇德哩氏,满语为Cider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齐氏、祁氏。

⑵.满族奇塔喇氏,亦称奇特拉氏、祁他氏,满语为Citel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苏里(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松花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祁氏、齐氏。有人考证与喜塔喇氏为同姓异写。

⑶.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满语为Sitara Hala,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世居尼雅满山(今辽宁新宾)、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果勒敏珊延阿林盖吉(今长白山地区)、佛克顺(今辽宁新宾)等地,多冠汉姓为祁氏、赵氏、图氏、祝氏、文氏、齐氏、孙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等。

源流十

源于土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土家族祁嘎氏,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改汉姓为祁氏。

源流十一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保安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祁氏,世代相传。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