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祁士华

来自 长江网 的图片

祁士华,男,1963年4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获找矿地球化学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和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分别获地球化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古生物地层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1998年至2000年曾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1年10月因英国皇家学会邀请赴英国Newcastle大学作为期三个月的高级访问。曾获原地质矿产部,1992年度科学成果二等奖[2],第三届湖北省青年地质科技奖一等奖等[3]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日期----1963年4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2年度科学成果二等奖 ,第三届湖北省青年地质科技奖一等奖

毕业院校----武汉地质学院

学 位 ----找矿地球化学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学术任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湖北省气象学会第8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武汉市环境科学学会第6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武汉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学科研究与实践学术委员会主任

《海洋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安全与环境工程》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行政任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院长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湖北省废物地质处置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

教学课程

主讲《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环境有机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课程。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3095,高原长距离迁移过程中有机氯农药降解中间化合物研究及其环境意义,2015/01-2018/12,95万元,在研,主持

2.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220014,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控热地质构造调查研究,2012/01-2014/12,1600万元,已结题,第三主持

祁士华
 

来自 中国地质大学 的图片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3070,持续排放条件下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氯稳定同位素研究,2011/01-2013/12,45万元,已结题,主持

4.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湖北省咸宁市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框架制定,2011,12万元,已结题,主持

5.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湖北省区域性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建议--以咸宁市为例,2010,10万元,已结题,主持

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90145110004,盆地-山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长距离迁移模型研究,2010/01-2012/12,6万元,已结题,主持

7. 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大冶市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2009-2010,45.1万元,已结题,主持

8.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省土壤有机氯农药等农残调查与评价,2009-2010,110万元,已结题,主持

9. 科学技术部2008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C48B02,南方冰雪灾害天气成因研究,2008/01-2010/12,188万元,已结题,主持

10.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高粘浓度造纸涂布级高岭土技术及示范工程--年产6万吨高粘浓度造纸涂布级高岭土示范生产线,2008-2010,70万元,已结题,主持

11. 环境保护部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评估与综合治理方案,三峡水库专题(专题4):三峡水库有毒有机污染物调查评估,2008,50万元,已结题,主持

12.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地球化学评价,2007-2008,60万元,已结题,主持

13.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四川省"金土地工程"2006年度44个土地整理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有机地球化学调查,2007,22万元,已结题,主持

14.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四川省成都经济区有机地球化学(有机氯农药)评价,2007,40万元,已结题,主持

15.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漫滩沉积柱测制,2006-2007,34万元,已结题,第二主持

16. 重庆市地质勘探局,重庆沿江地区土壤有机氯农药调查研究,2006,6万元,已结题,主持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473043,高原环境下多环芳烃的地球化学作用--以拉萨城区和拉鲁湿地环境系统为例,2005/01-2007/12,31万元,已结题,主持

18. 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区域土壤有机地球化学(有机氯农药)调查,2005-2006,40万元,已结题,主持

19. 海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岛小海、东寨港生态地球化学预警,2005-2006,20万元,已结题,主持

20.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洪湖湿地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2004-2006,50万元,已结题,主持

21.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兴化湾、泉州湾生态地球化学预警,2004-2005,55万元,已结题,主持

22. 湖北省地质勘探局,襄樊市农业高新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2004,6万元,已结题,主持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173032,湖泊沉积物高分辩率有机地球化学纪录及污染生态学研究,2002/01-2004/12,23万元,已结题,主持

24. 中科院创新基地方向性项目二级课题,珠江口与南海近海POPs的分布、迁移与命运,2002-2004,100万元,已结题,参加

25.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南岭山地湖泊大气多环芳烃污染高分辨沉积记录,2002-2003,5万元,已结题,主持

26. 中科院前沿研究课题,我国华南地区POPs的地-气交换与大气输移过程研究,2001-2003,30万元,已结题,参加

27. 广东省团队基金项目二级课题,珠江三角洲危害健康的环境毒害物的污染机理与防治技术,2000-2004,35万元,已结题,参加

研究领域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

大气污染物的被动采样技术

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祁士华
 

来自 中国地质大学 的图片

研究成果

1. 合著2部:

[1] 殷鸿福、张文淮、张志坚、祁士华等,生物成矿系统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1999

[2] 蒋敬业、程建萍、祁士华、向武,应用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1

2. 学术期刊论文及会议论文70余篇:

学术期刊论文

[1] 祁士华、董勇、柳建华等,冀中晋县凹陷区地表地球化学勘探研究,地球科学,1998,Vol.23,No.1:103-106

[2] 王红梅、张文淮、祁士华,广西金牙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Vol.17, No.4: 252-254

[3] 王红梅、张文淮、祁士华,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地质科技情报,1998,Vol.17, No.2: 51-54

[4] Pan Xiangmin, Chen Limin, Cheng Yu, Qi Shihua, Sheng Guoying. Photodegradation of PAHs in aerosols adsorbed on quartz filters. J. Fud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1999, Vol.38, No.1: 119-122

[5] 祁士华、殷鸿福,广西金牙金矿金的来源探讨,地质科技情报,1999,Vol.18,No.2:53-56

[6] 祁士华、殷鸿福、柳建华,广西金牙金矿含金流体的动力学研究,地球科学,1999,Vol.24,No.3:308-312

[7] 潘相敏、陈立民、成玉、祁士华、盛国英,气溶胶中多环芳烃光降解的初步研究,环境化学,1999,Vol.18,No.4:327-331

[8] 祁士华、傅家谟、盛国英等,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进展,环境科学进展,1999,Vol.7,No.6:26-31

[9] 吴建勋、简颖涛、叶兆贤、祁士华等,广东省南海市主干道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中国环境监测,1999,Vol.15,No.6:39-42

[10] 祁士华、殷鸿福、王红梅,广西金牙金矿有机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研究,地质科学,2000,Vol.35,No.1:71-76

[11] 闵育顺、祁士华、张干,珠江广州河段重金属元素的高分辨沉积记录,科学通报,2000,Vol.38, 增刊: 2802-2805

[12] Min Yushun, Qi Shihua, Zhang gan. High-resolution sedimentary records of heavy metals in Guangzhou section of the Pearl River, South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0, Vol. 45, Supplement, 110-112

[13] 祁士华、盛国英、傅家谟等,广东省南海市不同高程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0,Vol.20,No.3:308-311

[14] 祁士华、盛国英、叶兆贤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背景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00,Vol.20,No.3:225-228

[15] 祁士华、傅家谟、盛国英等,澳门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0,Vol.20,No.4:6-9

[16] 祁士华、王新民、傅家谟、盛国英、闵育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城市不同功能区大气气溶胶中优控多环芳烃污染评价,地球化学,2000,Vol.29,No.4:337-342

[17] 叶兆贤、祁士华、简颖涛等,广州近郊主干道(广佛公路)机动车排放有机污染物监测与研究,中国环境监测,2000,Vol.16,No.4:65-69

[18] 王红梅、张文淮、谢树成、祁士华,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报,2000,Vol.16,No.4:602-608

[19] 谢树成、王红梅、周修高、简文星、祁士华,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有机质的一种新来源:烃源岩晶胞有机质,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Vol.25,No.1:11-14

[20] 祁士华、盛国英、傅家谟、吴家众、刘普新、梁朝,广东省茂名市城区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大气环境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8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论文集(俞学曾主编),2000年10月 昆明, p.161-166

[21] 祁士华、傅家谟、盛国英等,澳门大气降尘中优控多环芳烃(PAHs)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1,Vol.21,No.1:9-14

[22] 祁士华、盛国英、叶兆贤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溶胶中PAHs,地球科学,2001,Vol.26,No.1:83-87

[23] 祁士华、傅家谟、盛国英等,气溶胶与降尘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研究,中国环境监测,2001,Vol.17,No.3:3-6

[24] 祁士华、盛国英、傅家谟等,澳门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尝试,中国环境科学,2002,Vol.22,No.2:118-122

夏瀚与导师祁士华教授
 

来自 快资讯 的图片

[25] S.C.Wong, G.Zhang, S.H.Qi and Y.S.Min. Heavy metals in agricultural soil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South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2,119,33-44

[26] Qi Shihua; Yan Jun; Fu Jiamo; Sheng Guoying et 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Aerosols and Dustfall in Macao. Environ. Monit & Assess,2001,72,115-127

[27] C.S.C. Wong, X.D. Li, G. Zhang, S.H. Qi and X.Z. Peng.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3, 37, 767-776.

[28] 陈春华、王焰新、张远方、祁士华,武汉东湖沉积物磷负荷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Vol.25,No.5:16-19

[29] 祁士华、张干、刘建华、张伟玲,拉萨城区大气和拉鲁湿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中国环境科学,2003,Vol.23,No.4:349-352

[30] 李军、张干、祁士华、刘国卿、张伟玲,广州麓湖大气多环芳烃的干湿沉降,湖泊科学,2003,Vol.15,No.3:1993-199

[31] 张伟玲、张干、祁士华、彭平安,西藏错鄂湖和羊卓雍湖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初步研究,地球化学,2003,Vol.32,No.4:263-267

[32] 熊新春、李敬、祁士华,5-Fu结膜下注射后在眼组织中的分布,眼科研究,2003,Vol.21,No.4:377-378

[33] Bixian Mai, Shiua Qi, Eddy Y Zeng, Qingshu Yang et al.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f Macao, China: Assessment of Input Sources and Transport Pathways Using Compositional Analysis. Environ. Sci. Technol. 2003, 37, 4855-4863 (SCI)

[34] 刘建华、祁士华、张干、张伟玲,拉萨市拉鲁湿地多环芳烃染及其来源,物探与化探,2003,Vol.27,No.6:490-492

[35] 李军、张干、祁士华,麓湖中具生物有效性多环芳烃的特征和季节变化,重庆环境科学,2003,Vol.25,No.11:108-109

[36] 刘国卿、张干、彭先芝、祁士华、李军,水体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固相微萃取-冷阱预富集GC-IRMS分析,地球科学,2004,Vol.29,No.2:235-238

[37] 李军、张干、祁士华,广州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环境科学, 2004,Vol.25,No.3:7-13

[38] 刘国卿、张干、李军、彭先芝、祁士华,利用SPMD技术监测珠江三角洲大气中多环芳烃,中国环境科学,2004,Vol.24,No.3:340-344

[39] 李军、张干、祁士华、刘国卿,广州市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污染源,环境科学学报,2004,Vol.24,No.4:661-666

[40] 李军、张干、祁士华、刘国卿,多环芳烃在城市湖泊气-水界面上的交换,湖泊科学,2004,Vol.16,No.3:238-244

[41] 刘建华、祁士华、张干等,湖北省梁子湖正构烷烃与多环芳烃沉积记录对环境变迁的反映,地球化学,2004,Vol.33,No.5:501-506

[42] 盛继超、刘建华、祁士华,梁子湖近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研究初探,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Vol.11,No.4,9-13

[43] 叶兆贤. 张干. 邹世春. 李军. 祁士华. 刘国卿, 珠三角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干湿沉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Vol.44,No.1,49-52

[44] 祁士华. 张干, 论特定对象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2005年4月, 武汉

[45] 刘向. 张干. 刘国卿. 李军. 彭先芝. 张力. 李向东. 祁士华. 邹世春, 南岭北坡苔藓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Vol.25,No.1,101-105

[46] 刘国卿. 张干. 李军. 李可昌. 郭玲利. 刘向. 池继松. 彭先芝. 祁士华, 多环芳烃在珠江口的百年沉积记录, 环境科学, 2005, Vol. 26, No. 3, 141-145

[47] 游远航. 祁士华. 叶琴. 温礼琴, 土壤环境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5, Vol. 19, Total No. 55, 115-119

[48] 祁士华. 游远航. 苏秋克. 龚香宜. 吴辰熙. 王伟. 吕春玲,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的有机氯农药研究, 地质通报, 2005, Vol. 24, No. 8, 704-709

[49] J. Li, G. Zhang, X.D. Li , S.H. Qi, G.Q. Liu, X.Z. Peng. Source seasonal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a subtropical city, Guangzhou, South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355 (2006) 145– 155

[50] G.Q. Liu, G. Zhang, X.D. Li, J. Li, X.Z. Peng, S.H. Qi. Sedimentary record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 sediment core from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South China.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51 (2005) 912–921

[51] Xiang Liu, Gan Zhang, Kevin C Jones, Xiangdong Li, Xianzhi Peng, Shihua Qi. Compositional fractio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mosses (Hypnum plumaeformae WILS.)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Nanling Mountains, South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 (2005) 5490–5499

[52] Guoqing Liu, Gan Zhang, Jun Li, Xiangdong Li, Xianzhi Peng, Shihua Qi.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 devices (SPMD) and pine needl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outh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0 (2006) 3134–3143

[53] 陈春华. 祁士华. 王焰新, 武汉东湖沉积物污染磷负荷分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5, Vol. 27, No. 11, 63-65

学术会议论文

[54] 祁士华、傅家谟、盛国英,气溶胶研究进展,欧阳自远主编:世纪之交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1998,原子能出版社,255-257

祁士华
 

来自 中国地质大学 的图片

[55] Qi Shihua, Sheng Guoying, Fu Jiamo, Min Yushun, et al., Study o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aerosols by truck road in Nai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n: Air Qualit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Edited by Chen Fu, et al. 1999, China Ocean Press.

[56] 祁士华、张干、傅家谟、盛国英、王志石等,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东部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21世纪可持续发展之环境保护--第七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学术研究讨会论文集,主编:周培疆、甘复兴和严国安,2001年4月 武汉,pp804-809

[57] Shihua Qi, Gan Zhang, Jun Li, Xinming Wang, Shichun Zou et al., 2001. Dry and wet deposi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April-June 2001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outh China. Abstract for the 3rd Asia-Pacific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7-9th 2001, Guangzhou. P.90[58] 张干,祁士华,李军等。 2002. 珠江三角洲雨季大气多环的干湿沉降作用. 大气环境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9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论文集(俞学曾主编),2002年8月 乌鲁木齐, p.166-172

[59] Xianzhi Peng, Gan Zhang, Shihua Qi, Jun Li et al, 2002. Tracing the air-soil exchange of organiochlorinated pesticides by enantiomeric composition of a-HCH in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Abstract for the 3rd Asia-Pacific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7-9th 2001, Guangzhou. P.88[60] Gan Zhang, Shihua Qi, Andrew Parker, Xiangdong Li, Jun Li et al, 2002. Distribution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oils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South China. Abstract for the 3rd Asia-Pacific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7-9th 2001, Guangzhou. P.93[61] 祁士华、张干、刘建华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全球蒸馏模型与青藏高原环境污染效应,大气环境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10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论文集(俞学曾主编),2003年10月, 南宁, p.330-335

[62] 张干、李军、祁士华等,珠江三角洲季风气候下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干湿沉降,大气环境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10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论文集(俞学曾主编),2003年10月, 南宁, p.387-393

[63] 李军、张干、祁士华等,大气中多环芳烃对城市湖泊污染的作用,大气环境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10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论文集(俞学曾主编),2003年10月, 南宁, p.394-398

[64] Shihua Qi, Gan Zhang, Jianhua Liu, Weiling Zhang et a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Its Resources in Lhalu Wetland, an Urban Wetland, in Lhasa City, China. In: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 9-11 Nov. 2003, Wuhan, P R China. Ed. Yanxin Wang et 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3. p.253-256(EI, ISTP)

[65] Zhang G, Li J, Qi S H, Li X D, Peng X Z, Liu G Q,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outh China.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Edinburgh, Scotland. 2003, p82[66] Gan Zhang, Weiling Zhang, Shihua Qi and Ping'an Peng. 2003.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water and sediment cores from two Tibetan lakes. SETAC Asia/Pacific-ASE 2003. The Asia-Pacific Society for Eco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and 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Toxicology, September 28-October 1, 2003,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P.138.[67] 祁士华、J E Burnet、唐嘉耀、胡立嵩,海湾及河口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研究方法,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讨会,2004年10月,天津,p258

[68] Shihua QI, K Stephen DONYINAH, Jianhua LIU, Gan ZHANG,. High-resolution sedimentary records of organochloro pesticides in Lake Liangzi, Hubei, China. 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and Lake Environments, Wuhan, China. 2004, A28[69] 祁士华、刘建华、S K Donyinah、李军、张干、李向东,梁子湖有机地球化学沉积记录对环境变迁的反映,全球重大变化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2004年11月,武汉,p55

[70] Shihua QI, Environmental Concerns with Three Gorges Dam, Sino-UK workshop on Enviromental Geochemist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il 20-22, 2005, SKLOG, Guangzhou, China

[71] 祁士华. 张干, 论特定对象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2005年4月, 武汉

[72] 祁士华. 王焰新. 周爱国. 李义连. 马腾. 罗照晖, 在汉高校环境学科实习基地平台建设, 全国环境工程本科实践教学研讨会会议, 2005年12月,南京,p46

[73] 祁士华. 张干. 苏秋克. 龚香宜等, 生态地球化学中的有机氯农药调查与实践, 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研讨会, 2006年5月, 武汉

[74] Shihua QI, Gan ZHANG, Jianhua LIU, Xiangdong LI, Stephen D K. Response of the organic geochemical records of sediments from Liangzi Lak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Sino-UK workshop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y 23-25, 2005, Chengdu, China

获得专利

获国家新型发明专利2项:

[1] 祁士华,李虹杰,张莺等,2001,被动式大气有机污染物采样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1249842.4

[2] 祁士华,李虹杰,张莺等,2001,有机污染物采样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1249843.2

参考来源

  1. 祁士华 ,中国地质大学
  2. 祁士华 ,新浪网
  3. 祁士华 ,中国地质大学,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