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
内容简介
《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编写工程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指导,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广泛听取了高校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建议。 《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系统地概述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特征、基本内容等,是一部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材。
目录
导论
节 社会学及研究领域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关于社会学的定义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社会学发展的历史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二、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
四、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学思想
第四节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二、学习社会学的方法
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原则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社会学研究的准备
二、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
三、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三节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社会调查
二、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调查
三、中国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
四、西方社会调查与社会学方法评析
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节 人的属性和社会的本质
一、人的属性
二、社会的本质和基础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交往
一、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及社会类型
二、社会交往
第三节 人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概念与类型
二、社会化的阶段与场所
三、社会化的内容与功能
四、社会化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节 社会网络
一、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二、社会网络的类型与功能
三、社会网络分析
第二节 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群体的分化与类型
三、社会群体冲突及其协调
第三节 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社会群体
一、性别群体与年龄群体
二、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三、利益群体与信仰群体
第四节 作为初级社会群体的家庭
一、家庭的起源与发展
二、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三、家庭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 社会组织
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
三、社会组织与现代社会
第二节 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
一、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
二、社会组织的结构分析
三、社会中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 组织管理
一、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家长制与科层制
三、组织文化与组织管理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变革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发展
二、单位组织及其变革
三、中国民间组织
第五章 社会制度
节 社会制度概述
一、社会制度的定义及分析的视角
二、社会制度的类型
三、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分析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社会制度的多重功能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一、社会制度的变迁动力
二、社会制度的变迁过程
三、社会制度的选择与创新
第六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节 阶级与阶层
一、阶级、阶层概念的区别与阶级、阶层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层理论
四、对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评析
第二节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演变
一、旧中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阶级、阶层
三、改革开放以来阶级、阶层的变化
四、阶级、阶层结构的协调
第三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二、社会流动的理论
三、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第七章 社区与城市化
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定义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第二节 中国的农村社区及其发展
一、新中国农村社区的变迁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社区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与中国的城市社区发展
一、城市化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
第四节 统筹城乡发展
一、城乡关系的主要理论
二、统筹城乡发展
第八章 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
节 社会发展概述
一、社会发展的概念
二、社会发展原理
三、社会发展观
四、社会发展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当代主要社会问题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问题
第三节 社会公正
一、社会公正的含义
二、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
三、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 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
节 社会建设
一、社会建设的概念
二、社会建设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政策
一、社会政策概述
二、社会政策的构成与作用
三、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四、现代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社会管理
一、社会管理的基本格局
二、社会管理的组织和制度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过程
阅读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时代的知识结构——汤胜天,搜狐,2016-11-04
- ↑ 陈丹青:何谓人文素质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