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可以分为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物质生活建设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建设指的是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公共饮食业以及从事管理、加工工作的那一部分服务性行业等各种物质生产行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主义物质生活建设是指人们吃、穿、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方式的改进。[1]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一项根本战略目标,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物质前提。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很不发达。摆脱这种状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长期坚定不移地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的基本特征是:一是有着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能更有效地更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物质财富以按劳分配的方式为全社会劳动者平等合理地共同享用;三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其目的;四是能实现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建设顺利健康地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