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葉
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也是絲路上一重要城鎮。它與龜茲、疏勒、于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曾經多次修築城牆,唐代碎葉城就是仿長安城而建。位於中亞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楚河流域的托克馬克市附近。
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目錄
地理位置
碎葉城,又作素葉城、素葉水城,因其依傍素葉水,故得此名。其故址在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城西南8公里處的阿克-貝希姆(Ak-Beshim)。碎葉城曾是唐王朝經營西域的「安西四鎮」之一。
碎葉城,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西域地區,自公元前一世紀漢朝設立西域都護以來,就成為我國歷代王朝疆域的一個組成部分。碎葉城地處「絲綢之路」兩條幹線的交匯處,中西商人匯集於此,東西使者的必經之路。
托克馬克附近有一個堡壘遺蹟,只殘存了東半部的土丘。據信這堡壘可能是粟特人建立的,後來成了黑汗王朝的首都八剌沙袞(Balasagun)。
在托克馬克南方15公里處、11世紀的布拉納塔(Burana Tower)就是建在這個堡壘的附近。Kutadgu Bilig(意為「帶來快樂的智慧」)一書的作者、11世紀黑汗作家Yusuf "Khass Khajib" Balasaghuni誕生在托克馬克,葬於喀什市。附近的碎葉城是中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誕生地。
歷史沿革
碎葉城於唐高宗調露元年設置,屬條支都督府,唐代碎葉城仿長安城而建。
碎葉城,在唐朝時即為我國領土,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在1864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後被俄國侵占,包括碎葉在內的楚河上游原屬中國的領土。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地區的一個重要政治軍事中心,碎葉設鎮是貞觀年間,緣於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宜於農牧。 [1]
名稱由來
「碎葉城」本意「小葉城」,關中話—西安話(古長安話,屬京畿官話)中「碎」即「瑣碎」之意。所以「碎葉」並非是破碎的葉子,而是細小瑣碎的葉子。故唐朝長安話的「碎葉城」本意就是「小葉城」。
碎葉城,又作素葉城、素葉水城,因其依傍素葉水,故得此名。其故址在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城西南8公里處的阿克-貝希姆(Ak-Beshim)。玄奘法師在此城見到西突厥統葉護可汗。得到可汗所贈豐厚資助及通行國書,並派一名通解漢語的少年隨行,一路護送西去。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云:「至素葉城,逢突厥葉護可汗。方事畋,戎馬甚盛。……既與相見,可汗歡喜,云:『暫一處行,二三日當還,師且向衙所』。……三日可汗方歸,引法師入。可汗居一大帳,……法師去帳三十餘步,可汗出帳迎拜,……因停留數日,……又施緋綾發服一襲,絹五十匹,與群臣送十餘里」。
主要遺址
天山古道
長2500公里的天山古道也稱唐僧古道,是連接中亞草原與中國西北沙漠的捷徑,也是最為險峻的古代山路。
公元627年玄奘西行取經,從塔克拉瑪干沙漠古城阿克蘇出發,翻越凌山到伊塞克湖,走的正是這條「難以全生的危險道路」。中國歷代王朝的使節、商人、僧侶 和軍隊曾一批又一批在這條古道上循着天山北麓的峽谷西行到楚河流域和西域各國。
碎葉河
古城遺址
據玄奘記述,自凌山行400餘里至大清池(伊塞克湖),清池西行500餘里至碎葉水城,城周六七里,諸國商胡雜居。
根據這一記載,我們在楚河南岸找到了唐代中國在西域設的重鎮--碎葉城遺址,這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經過1000多年風吹沙打,雨水沖刷,這座唐代中國城已風化瓦解成為一座巨大的土堆。
爬上這座荒草叢生的古城遺址,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年唐朝軍隊修建的周長達26公里的牆斷壁。考古學家們在此城的寺廟廢墟內揀到四枚唐代錢幣,上面有「開元通寶」和「大曆通寶」字樣。可見,碎葉在唐代也是座重要的商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