砵仔糕
砵仔糕是一种传统粤式糕点。原创于台山,成为香港传统小食之一。[1]
传统的砵仔糕以黄糖、粘米粉等造成后,放在一个瓦制的小砵内蒸熟;但现在的制法已多数改用小瓷碗。吃的时候才把砵仔糕从小砵倒出来,以竹签穿起来吃。有的砵仔糕加入红豆;亦有砵仔糕以白砂糖制造,因而是白色的。刚蒸好的砵仔糕,口感暖、滑、香、绵。
砵仔糕在1980年代的时候,只有一、两种的口味。现在有以砂糖、冰糖等制成,亦有绿茶砵仔糕、南瓜砵仔糕。在香港深水埗曾有一档古法瓦砵头砵仔糕,说砵仔糕是四邑地道街头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备此糕点。现在砵仔糕在香港仍作为一种怀旧小食继续有售,还有食店尝试用紫心番薯等材料制作不同色彩的砵仔糕[2]。
在广州西关也有售卖,一般以一碗或半碗为单位,每个晶莹剔透,咬下去的口感很弹牙,不同口味的馅,如红豆。
目录
传说
起源一说
传统的钵仔糕为广东小吃之一。首创于广东省台山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朝咸丰间(公元1851—1861年)成书的《台山县志》载:“钵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远百里,泊船就之。其实,当时驰名者只一家,在华丰迂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以钵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故后人采用钵仔来蒸糕之法一直传下来,成就如今的广东钵仔糕,以至风靡全国,甚则海内外。
起源二说
钵仔糕是从香港流行起来的一种小甜点,是台湾和广东特色传统小吃,是一种深受年轻人和小朋友喜爱的甜品,做出来的成品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细腻嫩滑,质爽软件而润滑、味甜洌而清香,吃起来有粘韧性(筋道)而不粘牙,且有多种风味可供选择,如相思红豆味、草莓味、水蜜桃味、葡萄干味、香芋味、玉米味,苹果、椰丝、菠萝、等十几种口味。 钵仔糕因巨星刘青云和袁咏仪主演的《新不了情》而一炮走红。现今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流行,吃的人越来越多,卖的人也越来越多。它晶莹剔透、爽滑可口、弹齿、不沾牙、时尚、口味丰富、造合各种年龄的消费人群。
起源三说
钵仔糕来自古代的农村,当时的人以白米磨浆制成的钵仔糕、白糖糕等当甜品。原来以瓦钵盛著,后来才演变成以碗仔盛,大一倍的钵仔糕。
影片
参考文献
- ↑ 香港传统小吃DIY - 砵仔糕 Template:Wayback,2012年6月14日
- ↑ 家庭作业 传承钵仔糕,苹果日报,2014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