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屯鎮
石屯鎮為地名,我國同名鄉鎮主要有: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石屯鎮,該鎮距政和城關10公里,至建甌火車站75公里。1994年撤鄉設鎮,轄9個村2個農場41個自然村;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石屯鎮。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4510公頃,常住人口25245人。[1]
中文名: 石屯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
地理位置: 福建省南平市
面 積: 14510 公頃
下轄地區: 9個村2個農場
政府駐地: 石屯村中昌街一號
電話區號: 0599
郵政區碼: 35360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5245人(2017年)
著名景點: 國家3A景區石圳、英傑山
機 場:武夷山機場
火車站: 衢寧快鐵政和火車站
車牌代碼: 閩H
目錄
人文歷史
石屯文化底蘊豐厚。古有北宋太學士陳朝老、南宋進士邵知柔,今有林金官、楊韓非烈士等知名人物。現有一年一度的「農民詩文化節」。石屯旅遊資源豐富。有旖旎的英傑山、白水滄瀑布、黃龍寺等,有歷史紀念意義的黃巢起義軍誘殲唐御史李彥堅的東際營,太平天國兩敗清軍奪取政和城關的古戰場等。
1982年,在石屯橋南發現龜山商周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其中有石網墜、農具等。石屯也是歷史上宗教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境內原有安基寺、護國寺、大奶廟、關帝廟,永福堂(又稱五穀仙殿)及福主廟等廟宇,但大都已毀,現僅存護國寺(2005年在原址重建),占地面積約960平方米,建築面積860平方米。
鄉鎮概況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石屯鎮,該鎮距政和城關10公里。1994年撤鄉設鎮,轄9個村2個農場41個自然村。石屯鎮是政和縣西大門,省道政建路貫穿全鎮,是閩北地區通往浙南、閩東的重要通道。距政和城關10公里,至建甌火車站75公里。1994年撤鄉設鎮。素有「茉莉花之鄉」「詩文化之鄉」美稱,省級文明鄉鎮、全國重點鎮、省科技示範鄉鎮、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鄉鎮、市文化工作先進鄉鎮。
自然資源
石屯資源充足,物產豐富。已探明的有石灰石、花崗岩、黃金、硫鐵、滑石礦等。是全國最大的茉莉花產區之一,年產量達5萬擔。盛產茶葉、柑桔、錐栗、水稻等農特產品。石屯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平均海拔179米,年平均氣18.7℃,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無霜期284天,日照時數1098小時,年積溫6750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旅遊資源境內有旖旎的英傑山、白水滄瀑布、黃龍寺等,有國家3A級旅遊景區----石圳灣及正在建設的中華紫薇二期,有歷史紀念意義的黃巢起義軍誘殲唐御史李彥堅的東際營,太平天國兩敗清軍奪取政和城關的古戰場等,還有陳朝老遺址等文化景觀。
基礎設施
石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鎮內有2000千瓦水電站1座,電網併入省網,電力充足。水資源充沛,供水便利。全鎮所有自然村通公路、自來水、電話、電視。郵電通訊聯通全國。「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
經濟發展
政策優勢
作為全縣唯一的市級小城鎮綜合試點鄉鎮、政和產業中心,及福建省着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扶持政策力度大。
工業
近幾年來,石屯鎮實施「工業富鎮」戰略,大力發展鄉鎮龍頭企業,因地制宜,在省道甌政路旁呈帶狀分布發展工業企業,特別是打好茉莉花產業這一品牌,積極引進茉莉花茶加工企業,並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先後有14家企業落戶省道旁(見表一),初步形成了工業走廊。並於2002年底建立了龍岡工業園區,於2003年初被確定為縣級工業園區,該園區地處省道甌政路旁、石屯鎮工農村,規劃面積300畝,其中一期規劃150畝,截止共完成投資80萬元,先後有3家企業入園,它們是政和榮鑫木製保健器材有限公司、政和雅康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政和添龍家俱廠2013年來,該鎮認真貫徹落實市「5.19」會議精神,積極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實行優惠投資政策,提供優質投資服務,突出工業,突破工業,計劃在2013年內完成龍岡工業園區一期建設,並將以引進茉莉花茶、錐栗、筍、蔬菜、畜禽等食品類和竹、木保健品加工型企業,使龍岡工業園區成為食品、竹木製品產業的聚集區,從而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拉動經濟發展。
企業
石屯鎮地處政和縣西部,省道政建路穿鎮而過,是著名的「茉莉花之鄉」。近幾年來,石屯鎮黨委、政府堅定貫徹落實市、縣兩級「突出工業,突破工業」發展戰略,實施「花茶立鎮,工業興鎮」經濟發展思路,優化投資環境,用足用活上級一系列優惠政策,依託茉莉花質優量足資源優勢,打好茉莉花這一品牌,並充分利用政建路沿線山坡地和閒雜地,建設帶狀工業走廊,作為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平台,重點抓好龍岡工業平台、松源工業小區建設,緊緊抓住茉莉花產業發展,積極培育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礦業開發等產業,使工業企業真正成為該鎮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先後引進了北京百年老字號吳裕泰茶葉公司、張一元茶葉有限公司,石家莊千秋茶葉有限公司,寧波三友木業有限公司,溫州貝普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到該鎮投資辦廠。近三年來共引進固定資產投資在50萬元以上企業40多家,其中建成投產的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大源礦業、嘉泰木業;300萬元以上的有京泰茶廠、閩輝名茶、白牡丹茶葉、合利食品、騰峰冷飲、熊烽鍋爐、恆和管件、福霖木業、榮鑫木業、興和乳業等10家企業;100—300萬元的有佳木茶廠、佳莉茶廠、天和茶廠、茗佳茶廠、西津膠合板廠等5家企業;50—100萬元的有11家。在建的固定資產投資在4000萬元以上的有大源礦業金硫銅綜合冶煉廠;1000萬元以上的有鑫源礦業;300萬元以上的有華美生態、群山農場;100—300萬元的有3家;50—100萬元的有6家。全鎮規模工業企業達12家,使該鎮省道政建路沿線從東至西(松源—西津)「工業走廊」初具規模,形成以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礦業開發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該鎮將繼續推進龍岡工業平台二期開發和松源工業小區建設,做大做強「工業走廊」。
特色物產
茉莉花是石屯鎮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的支柱產業。近兩年,石屯鎮提出「以花興鎮」戰略,先後投入324.31萬元,新種茉莉花3000畝,完善了茉莉花基地水利防洪和田間澆灌渠系設施,擴建了茉莉花專業市場。全鎮茉莉花種植面積達6000畝,是全省種植茉莉花最多的鄉(鎮),2002年總產量達240萬公斤,產值達1575萬元, 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收700元。
引進了北京百年老字號企業吳裕泰茶葉公司投資360萬元建成了年加工2萬擔的京泰茶廠、福安天香茶葉公司投資120萬元建成了年加工1萬擔的佳莉花茶廠、石家莊千秋茶葉公司投資120萬元建成了年加工0.5萬擔的佳木茶廠;境內外客商計劃投資500多萬元建設年加工2萬擔的京石茶廠已開工建設;已建成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的大型花茶市場、占地面積50畝的茉莉花科技示範園區已初步建成。石屯鎮已成為全省最大的茉莉花種植基地和茉莉花茶生產基地。
風情民俗
石屯鎮《農民詩文化節》創建於1991年,石屯鎮黨委政府定於每年的九九重陽節為該文化節的盛會日。該文化節以繁榮鄉土詩歌文化、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為主題,大力弘揚民間傳統文化,建立了農民詩歌創作隊伍和農民詩文化活動陣地,憑藉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石屯農民詩歌的產生和發展具有豐富的文化歷史底蘊和積澱。自宋代以來,有據可考的本土詩人近百人,他們寫了讚美家鄉山水,詠呤民風世俗,抨擊黑惡統治的詩歌數百首。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70年代隨着大批知青插隊,本地高中畢業生返鄉務農,新一代有文化的農民迅速成長起來,為開展農民詩歌創造活動提供了客觀條件。一九八四年夏,石屯鎮的農民詩歌愛好者黃雲峰等七人自發成立「農民詩社」,並創辦《石屯文藝》油印小詩刊,同年七月石屯鎮舉辦第一次「石屯農民賽詩會」,600多人參加,取得較好的效果。一九九一年春,鎮黨委政府根據石屯民間詩歌的發展態勢,活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促進兩個文明建設,決定將原《石屯文藝》編輯成詩刊《小石堆》,「農民詩會」命名為「農民詩文化節」因此而誕生。「農民詩文化節」歷經十幾年的發展,規模和影響日益擴大,其創作隊伍也日益壯大。八十年代初詩歌創作隊伍只有20多人,現已擁有民間詩歌創作骨幹240多人,各村、各中小學都成立詩歌興趣小組或民間詩歌協會分會,吸收了詩歌愛好者3000多人,成立了石屯鎮民間詩歌協會,設立了石屯鎮民間詩歌創作室和展覽廳,經常舉辦詩歌沙龍和展覽;其作品數量增多,質量提高。如今每年該鎮詩歌創作的數量達1000多首,並且質量也有很大提高,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時代特徵,至今共有600多首作品被選入《小石堆》詩歌刊,全國性刊物發表60多首,省級報刊發展90多首,市級報刊發表200多首。該鎮松源村農民詩人劉立權創作的詩歌獲獎,光榮應邀到北京出席中國散文詩協會舉辦的表彰會。十多年來,石屯鎮文化節越辦越紅火。開展了以詩歌為主,輔之春聯、舞龍、木偶戲、文藝晚會、美術、書法、攝影展、彩街、燈謎、家家戶戶創作張貼對聯等活動。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文化節深入千家萬戶,傳遍八閩大地。
視頻
帶你走近六月洋架河,這裡是布依山水石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