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匠(野老放歌)

《石匠》中國當代作家野老放歌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石匠

我的家鄉洋浦港,   

以往紅泥赤土貧瘠又荒涼。   

石頭滿山崗,   

遍地仙人掌。   

自古十年有九旱,   

家無隔夜糧。      

這是羊基廣創作的《我的家鄉洋浦港》歌詞中的一段。這段樸實的文字勾起人們對洋浦的深沉記憶。   

洋浦多石,打石便成了洋浦人謀生的重要行業。悠悠歲月,艱苦環境,磨鍊出洋浦一代代技藝高超的石匠。   

在洋浦的荒坡上,叢叢仙人掌,堆堆玄武岩,頂頂草蓆棚,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草蓆棚下,石匠赤膊,古銅色的身軀流淌着汗水。石匠掄着大錘猛擊鋼釺,企圖破開偌大的石頭。鐵錘鋼釺碰撞,叮叮噹噹,噴射出點點火花。一個只有半瓶水的塑料瓶懶洋洋地躺在碎石邊。石匠脫下的上衣掛在棚下,在風中飄揚……   

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出差去干沖學區了解教學情況,在洋浦看到的一幕。洋浦石匠的艱苦勞動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打石是一種艱苦而笨重的勞動。詩仙李白在《丁都護歌》詩中曾感嘆:「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這是石匠悲慘生活的寫照。普天下的石匠都是一樣的命運。   

好多年前,我準備為先人立墓碑,朋友建議我採用洋浦石,因為洋浦石質地好。通過別人的介紹,我找到一位洋浦石匠。這位石匠已過花甲之年,黝黑的臉頰上刻滿皺紋。一看就知道他是從艱苦歲月里熬過來的人。他不善言辭,但他有着北岸人的憨厚,幾句話,我們就談妥了石價。那時,洋浦開發正起步,需要大量的石塊。我擔心他漫天要價,使我的心愿化為泡影。想不到他很厚道,隨和,不趁機敲詐。於是,我對他產生了好感。   

幾次接觸,我了解到石匠的身世。他世代居住在洋浦的一個小村莊。十年九旱的紅土地很難進行正常的農耕。村民不得不一輩子與石頭打交道。他幾十年早出晚歸,頂嚴寒,冒酷暑,扛錘打石,賺錢養家。洋浦開發前,石塊的銷路不廣,價錢低賤,日子難熬。他打的石塊主要銷往白馬井、新英、中和等地。他說,成千萬的石塊從石匠的手中產生,輸出外地,蓋起別人漂亮的樓房,而他的祖祖輩輩卻蝸居在石片砌起的矮屋。聽石匠的敘述,我想起少年時代在語文課本中讀到的民歌《泥瓦匠》:「泥瓦匠,住草房。紡織娘,沒衣裳。賣鹽的,喝淡湯。種田的,吃米糠。編涼蓆的睡光床……」我深情地握着石匠長滿硬繭的手,一股難以名狀的情感湧上心頭。   

歲月如流,洋浦的每個舉動都牽動我的心弦。1992年3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洋浦經濟開發區,揭開洋浦大規模建設的序幕。3月14日,《海南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這條消息。洋浦沸騰了,儋州沸騰了,洋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洋浦熱火朝天的開發建設,需要大量的石塊,我因此常常想起那個石匠,他現在還能打石麼?他的家是不是也要搬遷呢?他家生活是不是借洋浦開發的東風甜蜜起來?我很想有機會見到那個石匠,解開我心中的謎團。   

我好幾次去洋浦拜訪朋友,也想見到那個石匠,但是,人海茫茫,洋浦有近千個石匠,要想找到他,真的比大海撈針還難。   

說來也很巧,一天,我在洋浦街頭逛逛,卻邂逅那個石匠。也許我戴着眼睛,容易被認出來。我聽到有人打招呼,抬頭張望,還不知道是誰,石匠已笑哈哈地走過來。我握着他仍是長滿硬繭的手,詫異地打量他。他穿着時髦的T恤衫,臉色紅潤,精神矍鑠。我們寒暄幾句之後,他硬拉我去看他的新家。   

我沒有準備,難為情地說:「改天才去吧。」   

他固執地說:「現在就去,難得有機會相見呀。」   

高情難卻,我只好跟隨他,邊走邊聊。   

原來,幾年前他就「退休」了,兒子初中畢業後接了他的「班」。兒子有知識,在他的指導下,很快就掌握打石的本領,成了本地小有名氣的石匠。兒子會根據石頭取材,不浪費料,打出的石塊有稜有角,誰看了誰都喜愛。他們家打出的石塊供不應求。為了急用,還得「走後門」泥。   

兒子被一個水南的姑娘看重。這個姑娘在洋浦開店經營雜貨。兒子常去那裡買日用品。姑娘喜歡這個打石哥的勤勞,誠實,見到他格外開心。天長日久,兩顆青春的心碰撞,便產生愛情的火花,有情人終成眷屬。打石哥娶了個水南靚女,老石匠心裡樂開了花,逢人就說,打石也有出息。   

洋浦要大建設,需要徵用許多土地。石匠的村莊屬於征地範圍,村民議論紛紛,不免產生難捨家園的情感。村民中大體分為兩種思想,一種顧全大局,服從建設需要,政府叫什麼時候搬,就時什麼時候搬;另一種卻想刁難政府,藉機多撈點好處。石匠爽快地答應搬遷,並積極做好搬遷準備,他對兒子說:「為了洋浦的明天,我們即使吃點虧,也值得。」   

我跟隨石匠走,穿過幢幢高樓聳立的平坦大道,來到安置區。我舉目張望,傻了眼。安置區新樓林立,綠樹葳蕤,鮮花怒放,環境十分優美。走近石匠家,貼在門口的對聯最引人注目:「舍小家,迎來洋浦春光美;居新屋,走近天堂日子甜。」此聯反映石匠對待搬遷的態度,表達一個普通村民寬闊的胸懷。   我長久地注視着對聯,心想,對聯紙已有點褪色,怎麼還不換,是找不到適當的人書寫嗎?石匠可能看出的心思,忙解釋說:「對聯貼的時間長了點,但它真實地表達了我的心情,捨不得換啊。」   

樸素的語言,展現一個真實的洋浦人。我想,洋浦人20年來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的建設,使一個小漁村嬗變為一個具有現代化的工業城。洋浦開發區的巨變靠的就是洋浦人的「團結、奮進、創新、奉獻」精神。   

我們走進新居,大廳寬敞,醒目地擺設着電視機、電話、沙發、茶几……,凡城裡人有的他家也有。那個艱苦的歲月,女兒嫁到水南,走離這塊貧瘠的紅土地。孫子去年考上了大學,到那遙遠的北方去讀書。老伴與他搬遷到新居,頤養天年,喝茶,看電視,聽調聲,有說不完的快樂。洋浦的開發給這裡的百姓帶來了新生活。昔日,祖輩蝸居的石砌矮屋已走進歷史的故紙堆中;今日,住高樓,騎摩托,上網絡,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正興趣勃勃地聊天,突然走進兩個中年人,男的健壯,女的俊俏。我正猜想,石匠得意地介紹,這是他的兒子和媳婦。他倆接到老爸的電話,特意從市場買了雞鴨、海鮮,趕回來款待客人。我又一次感受洋浦人的熱情。   

新居、新人、新城市、新生活,石匠做夢也想不到趕上看到這番新景象。他動情地講述自己的新生活,臉上寫滿了幸福。   

夕陽西下,石匠和他的新樓定格在火紅的晚霞中……    [1]

作者簡介

野老放歌,男,原名:韓國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