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矮
拼音; ǎi
注音; ㄞˇ
異體字; 㾨躷�੫�
部首; 矢
筆畫; 13
筆順; ノ一一ノ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
五筆; TDTV
字碼1; U:77EE;鄭碼:MAMZ
字碼2; GBK:B0AB;倉頡:OKHDV
字級; 常用字,一級字(2946)
平水韻; 上聲九蟹
字源演變
矮,會意字。先秦一般是以"短"字來表示矮的,"矮"應是個後起字。"矮"的構形,左"矢"右"委"。在甲骨文(圖A)和金文(圖B)里,"委"是一個跪在地上的女奴隸手裡拿着一蔸乾枯蜷曲的"禾"的形象。
女奴屈身跪地,原就有委曲之意,而禾稻枯萎蜷縮,當然比盛長高挺之時矮短了;所以"委"左加"矢",便表示出枯萎的禾只有一箭(矢)之矮了。這就是"矮"字之所以從"委"從"矢"的原義。"矮"這個會意字從小篆(圖C)階段出現以後,便一直是形體相襲,發展而成隸書(圖D),後又將隸書楷化,發展成為今天的"矮"字(圖E)。
古籍解釋
摺疊說文解字 【卷五】【矢部】矮
短人也。從矢委聲。烏蟹切。
康熙字典
《唐韻》:烏蟹切,《集韻》、《韻會》:倚蟹切,《正韻》:鴉蟹切,並隘上聲。《說文》:短人也。《類篇》:矬也。《易林》:猨墮高木,不矮手足。王楙《野客叢談》黃魯直詩:矲矮金壷肯送持。
注引玉篇:矲,短也。矮,不長也。不知矲雉二字,見周禮春官典同注:矲,皮買反。雉,苦買反。方言:桂林之閒謂人短為矲雉,雉正作矮字呼也。《集韻》:或作㾨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