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短杆菌肽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短杆菌肽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1]”,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2]”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目录

名词解释

短杆菌肽因其由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的培养物中提取,又都是多肽类物质而得名。通常是由短芽孢杆菌中提取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如短杆菌肽A,短杆菌肽B,短杆菌肽C,短杆菌肽D,短杆菌肽S等),有时也特指其中之一种,如短杆菌肽A或别的如短杆菌肽S等。

理化性质

产品呈白色和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熔点≥229℃。溶于稀乙醇、乙酸、吡啶;微溶于丙酮;不溶于水、乙醚。对热稳定,对紫外吸收峰为271,231.5,290.5nm。不易被蛋白酶消化,但可被酸水解。这类物质均为抗生物质,其抗菌机理几乎都是改变细胞质膜的通透性,以至破坏膜的双层结构,使胞内物质外漏而致细胞死亡。并且对人和动物细胞膜起同样作用,故临床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应用领域

以短杆菌肽A为例。因为它属脂溶性物质,两个短杆菌肽分子呈二聚体以左手螺旋空间构型,构成了横贯双脂层细胞膜的通道,以结合并运载特定的阳离子从膜的一侧进入通道再扩散到膜的另一侧,所以有离子抗生素之称,从而使细胞新陈代谢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而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明显。对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is)、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和金黄色化脓微球菌(Micrococcus pyogenes Var. aureus)等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只有在高浓度时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才有抑制作用。

一般制成软膏类剂型用于皮肤化脓性症疾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